解讀|南京鼓樓區何以躋身“創新百強區”榜單TOP20?
立誌打造“‘全域創新’先行示範區、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先行區、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活力中心”的南京市鼓樓區,在一份以創新為(wei) 考量指標的全國性榜單中嶄露頭角。近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賽迪創新百強區(2022)”榜單,鼓樓區位列全國第20位、江蘇省第3位。
修整一新的北京西路72號院。朱岩攝
“背水一戰”的老城區
以1%的麵積,貢獻了南京全市近12%的經濟總量——這是2021年鼓樓區在經濟發展高質量方麵的作答。近年來,該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以年均超15%的速度“拔節”增長,高新技術企業(ye) 總量翻了兩(liang) 番。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這個(ge) 老城區的“背水一戰”。
每一座城市,幾乎都有一個(ge) 讓人魂牽夢縈的老城區,這裏有最濃的煙火氣,承載了最多的集體(ti) 記憶,集聚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南京亦是如此,但一個(ge) 無法回避的現實是,曆經40多年城市化進程,老城區在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後,麵臨(lin) 著越來越多的瓶頸製約。
一方麵,在各種新城、新區的擠壓下,老城的既有優(you) 勢被不斷稀釋;另一方麵,老城區自身空間不足和功能衰退的短板不斷被放大,人口流失、產(chan) 業(ye) 外遷、項目支撐不足。麵對多重不利因素何以破局?南京鼓樓區的重要解法是“創新”。
自2018年以來,鼓樓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wei) 頭號工程去抓。2021年,更是將“全域創新”作為(wei) 集全區之力推進的一件大事。區黨(dang) 代會(hui) 明確,要在單位麵積產(chan) 出和地均貢獻上求突破,到2025年,每萬(wan) 人擁有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數達80件,每平方公裏產(chan) 出GDP達41億(yi) 元,總體(ti) 建成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先行區。
在此背景下,鼓樓區直麵空間問題,向存量空間做增量文章,一批批零散、低效能的載體(ti) 資源不斷被激活。眼下,在當地的街邊巷角,包括萬(wan) 穀矽巷、智夢園矽巷、紅五月矽巷在內(nei) 的多處科創載體(ti) 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聚沙成塔、攥指成拳,它們(men) 凝聚成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強勁磁場。
南京雲(yun) 思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智能垃圾分類的科創型企業(ye) 。2021年3月,雲(yun) 思頓遷至萬(wan) 穀矽巷。“我們(men) 看中的就是這個(ge) 載體(ti) 中的產(chan) 業(ye) 配套和創新活力。”該公司總經理雲(yun) 曙先介紹,作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下遊生產(chan) 終端成品的企業(ye) ,他們(men) 需要常常與(yu) 機械、電子、軟件多種類型企業(ye) 打交道。入駐這裏後,萬(wan) 穀矽巷有對應的經理來主動幫忙對接相關(guan) 企業(ye) 。“從(cong) 工商注冊(ce) 、稅務登記,到人才安居,乃至子女入學,我們(men) 都享受到了鼓樓區專(zhuan) 屬管家VIP式的全程服務,為(wei) 企業(ye) 發展解決(jue) 了後顧之憂。”他說。
北京西路72號院係原中央國畫院舊址,在做好建築保護的前提下,鼓樓區進行了出新,為(wei) 老建築賦予創新因子。不久的將來,由中廣視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東(dong) 南大學、南京市科學技術局、鼓樓區政府四方聯合打造的“新型顯示與(yu) 視覺感知石城實驗室”將在此處投運。多方將通過開展科技合作、設立創投基金、示範推廣應用、建設研發基地等方式,促進國內(nei) 外超高清視頻產(chan) 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優(you) 秀人才、優(you) 質項目在鼓樓區集聚,進而打造為(wei) 超高清視頻產(chan) 業(ye) 研發創新高地。
南京郵大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采樣點做培訓。受訪方供圖
深挖高校這座“富礦”
日前,南京大學正式發布了2022年度本科招生問答。相關(guan) 內(nei) 容顯示,今年起,該校本科新生將全部入住鼓樓校區學習(xi) 、生活,在完成一年級大類培養(yang) 後,後續再根據專(zhuan) 業(ye) 分流至各校區相應學院。據了解,包括南京大學在內(nei) ,鼓樓區域範圍內(nei) 有7所高校位列教育部等三部委評選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如同高校重新審視老城老校的價(jia) 值,老城同樣越發在意高校這座“富礦”。
事實上,高校有載體(ti) ,有人才,有技術,是最好的創新“合夥(huo) 人”;但想要撬動高校留在主城的資源,雙方同頻共振,仍存在待解難題。在鼓樓區,新型研發機構正在成為(wei) 加強校地融合的“粘合劑”。
4月9日,南京浦口區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疫情控製組組織了一場重點人群應檢盡檢信息係統培訓會(hui) ,通過這套係統可以自動獲取人員的核酸檢測記錄,從(cong) 而找到未檢人員。從(cong) 使用效果來看,應檢盡檢的區域完成率從(cong) 原先的80%提升到了98%,而工作人員的報表統計工作則減少了80%。
實際上,這套係統便是鼓樓區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一項成果。據了解,產(chan) 品的研發企業(ye) 是當地新型研發機構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這家新型研發機構從(cong) 2020年成立以來,先後研發了5G技術的智慧疫情防控係統、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鼓樓區疫情分析及管控平台在內(nei) 的多款產(chan) 品,普遍應用於(yu) 醫療救治和社區排查一線。
據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yu) 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郭永安介紹,在南京郵電大學校內(nei) 同樣有一所“邊緣智能研究院”,不同的是,校內(nei) 研究院專(zhuan) 注於(yu) 理論創新、核心技術研發、學術創新與(yu) 人才培養(yang) ,而校外研究院專(zhuan) 注於(yu) 產(chan) 業(ye) 創新、應用創新、示範應用與(yu) 技術轉移,從(cong) 而實現協同發展。
采取類似模式的,還有入駐萬(wan) 穀矽巷的江蘇禹治流域管理技術研究院,其依托河海大學“水資源高效利用與(yu) 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與(yu) 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兩(liang) 個(ge) 國家級科研平台,主要承擔河海大學產(chan) 學研轉化任務。研究院副總經理沈文萍說,目前研究院承擔了江蘇省科技廳、省水利廳、南京市人才以及專(zhuan) 項項目四項,在長江采砂船智能監測等方麵頗有貢獻。
“擴大鼓樓‘校友圈’凝聚力,還在於(yu) 發力校友經濟。”鼓樓區科技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留住高校中的這批“身邊的人才”,近年來鼓樓進一步完善引才體(ti) 係,同時加快了南大、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學校周邊的微改造、微更新、微裝飾、微提升工程建設,打造能夠吸引年輕人群生活、學習(xi) 、娛樂(le) 、工作的活力街區,通過強化城創融合、科創融合及產(chan) 才融合,讓全區推動全域創新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