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微企業獲取專利技術最高補貼百萬元
本報訊(記者 孫傑)“十四五”期間,本市將積極建設知識產(chan) 權首善之區,深入探索知識產(chan) 權轉化支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近日,市財政局、市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印發《北京市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資金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資金支持的方向和標準,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微企業(ye) 。實施細則重點支持八類專(zhuan) 利轉化項目,中小微企業(ye) 獲取專(zhuan) 利技術,最高可按交易金額的40%給予補貼,單個(ge) 企業(ye) 年度最高補貼可達100萬(wan) 元。
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資金是財政部撥付至本市的用於(yu) 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體(ti) 係建設資金,其設立目的在於(yu) 進一步深化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體(ti) 係建設,暢通渠道、激活市場,提升知識產(chan) 權轉化率和實施效益,降低企業(ye) 專(zhuan) 利融資成本。按照實施細則,本市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資金將重點支持八類項目。
其中,對供給側(ce) 專(zhuan) 利培育與(yu) 轉化促進項目,可給予每家單位不超過30萬(wan) 元經費支持。此類項目將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ye) 等完善知識產(chan) 權管理製度,建立健全專(zhuan) 利轉化運營的長效機製。具體(ti) 來說,如開展專(zhuan) 利分級分類管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篩選質量較高、具備市場前景的專(zhuan) 利,主動披露可轉化運用專(zhuan) 利清單;挖掘潛在許可實施對象,鼓勵采用“先使用後繳費”“專(zhuan) 利開放許可”等方式,促進專(zhuan) 利技術向中小微企業(ye) 轉化等。
對重點產(chan) 業(ye) 專(zhuan) 利運營促進項目,專(zhuan) 項資金可給予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聯盟、行業(ye) 協會(hui) 等每家不超過100萬(wan) 元經費支持,用於(yu) 構建重點產(chan) 業(ye) 和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專(zhuan) 利運營數據支撐體(ti) 係。
專(zhuan) 項資金將支持知識產(chan) 權交易服務機構、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平台等優(you) 化運營服務體(ti) 係,創新服務模式,促進專(zhuan) 利轉化。按照實施細則,此類單位每家最高可獲200萬(wan) 元的經費支持。
對知識產(chan) 權集聚區專(zhuan) 利運營環境支撐項目,專(zhuan) 項資金將給予每家不超過30萬(wan) 元經費支持,主要用於(yu) 支持產(chan) 業(ye) 園區、知識產(chan) 權集聚區管理運營機構為(wei) 區內(nei) 企業(ye) 提供專(zhuan) 利轉化運營服務,從(cong) 而降低中小微企業(ye) 獲取專(zhuan) 利技術的門檻。
專(zhuan) 項資金還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獲取專(zhuan) 利技術。依照實施細則,對本市中小微企業(ye) 以轉化實施為(wei) 目的,通過轉讓、許可、作價(jia) 入股等方式,從(cong) 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ye) 獲取專(zhuan) 利技術,並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辦理完成專(zhuan) 利權轉移或許可合同備案手續的,可按不超過專(zhuan) 利轉讓、許可合同實付專(zhuan) 利技術交易金額的40%給予補貼,單個(ge) 企業(ye) 年度此項補貼不超過100萬(wan) 元。
專(zhuan) 項資金重點支持的八類項目還包括:支持企業(ye) 開展專(zhuan) 利質押融資,補貼金額不超過融資服務費用的40%且不超過其實際貸款金額的2%,單個(ge) 企業(ye) 年度此項補貼不超過20萬(wan) 元;支持商業(ye) 銀行開展專(zhuan) 利質押貸款,對於(yu) 年專(zhuan) 利質押登記金額超過3億(yi) 元或年質押登記項目數超過20項的,按照質押金額的0.1%給予獎勵,單個(ge) 機構獎勵金額不超過100萬(wan) 元,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300萬(wan) 元;支持知識產(chan) 權金融創新,按融資規模的0.5%給予獎勵,單個(ge) 金融產(chan) 品獎勵資金不超過50萬(wan) 元,單個(ge) 主體(ti) 獎勵資金不超過100萬(wan) 元,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200萬(wan) 元。
市財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製定出台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資金實施細則,將深入促進專(zhuan) 利技術供需對接,進一步提升創新主體(ti) 專(zhuan) 利轉移轉化的意識和能力,暢通高校院所創新資源惠及中小微企業(ye) 的渠道,釋放中小微企業(ye) 創新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