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持續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

發布時間:2022-04-28 15:12:00來源: 新華日報

  民為(wei) 國基,穀為(wei) 民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省深入學習(x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hui) 精神,緊緊圍繞“取得持久性成效”任務目標,持續推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不斷深化。

  強化政治監督——

  上下聯動貫通融合,

  構建三條“責任線”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扛起政治責任,作出全麵部署,有力指導專(zhuan) 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踐行“兩(liang) 個(ge) 維護”。

  省紀委監委迅速行動,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等各方力量,形成監督合力,推動專(zhuan) 項整治紮實開展。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問題糾治、案件查辦上持續發力,推動研究長效治理之策,確保專(zhuan) 項整治取得實效。

  省紀委監委牽頭成立全省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協調小組,著力構建三條“責任線”,壓實專(zhuan) 項整治責任。橫向協同上,發展改革、財政、國資、市場監管、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等5個(ge) 成員單位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加強對口條線業(ye) 務指導督導;縱向聯動上,各市縣和涉糧國有企業(ye) 專(zhuan) 項整治協調小組牽頭統籌本地區本單位專(zhuan) 項整治,落實專(zhuan) 項整治工作部署;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和派駐機構全程監督、強化監督。

  去年9月底,省市縣三級同步開展涉糧問題專(zhuan) 項巡視巡察,圍繞“摸底數、防風險、查問題、促發展”總體(ti) 要求,上下聯動、貫通融合,先後組織11個(ge) 省委巡視組、92個(ge) 接力和聯動巡察組,對735個(ge) 巡視巡察對象進行“政治體(ti) 檢”,緊盯“轉圈糧”“空氣糧”“升溢糧”“損耗糧”“價(jia) 差糧”“坑農(nong) 糧”等幾種“靠糧吃糧”腐敗類型,深挖細查,督促推動地方黨(dang) 委政府主體(ti) 責任、主管監管部門監管責任和國有糧食企業(ye) 執行責任全麵落實。

  自查自糾貫穿專(zhuan) 項整治工作始終,自查自糾是否紮實深入,直接決(jue) 定專(zhuan) 項整治能否取得實效。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推動各地各部門緊盯收購、儲(chu) 存、輪換、銷售關(guan) 鍵環節,透過業(ye) 務問題、管理問題,審視是否存在責任、腐敗、作風問題,對基層糧庫開展拉網式清查,全麵清查威脅糧食安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做到全覆蓋、無遺漏。

  深入查辦案件——

  應查盡查一查到底,

  揪出一批糧倉(cang) “碩鼠”

  緊盯“靠糧吃糧”腐敗問題,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深挖細查涉糧問題線索,持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揪出一批貪得無厭的糧倉(cang) “碩鼠”。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共立案查處涉糧問題710件、781人,處理處分516人,其中重處分94人,移送司法機關(guan) 88人。

  確保問題線索查清查實查透,應查盡查、一查到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圍繞地方黨(dang) 委政府、糧食部門和企業(ye) 自查自糾發現的問題,逐個(ge) 環節審視、逐個(ge) 疑點核查,發現問題線索154件,累計立案查處117件、119人;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信訪舉(ju) 報、審查調查發現涉糧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對212件問題線索重啟核查,累計立案查處49件、56人;對涉糧問題專(zhuan) 項巡視巡察移交的542件問題線索優(you) 先查辦、快查快結,累計立案查處282件、288人。

  糧食購銷領域相對封閉,貪腐手法隱蔽。紀檢監察機關(guan) 統籌專(zhuan) 業(ye) 力量,借助大數據手段,發揮係統優(you) 勢,迅速突破一批典型案件。

  緊盯“糧”和“賬”,抽調專(zhuan) 業(ye) 人員協查涉糧問題線索。在查處錫山區地方糧食儲(chu) 備庫原主任房樹江私售“升溢糧”貪汙糧款案時,無錫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糧食專(zhuan) 業(ye) 人員、審計人員作用,迅速查明其違法事實。今年1月,房樹江因嚴(yan) 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dang) 籍,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guan) 審查起訴。

  用好大數據,研判“人、錢、糧”關(guan) 鍵信息,揪出利益鏈、關(guan) 係網。鹽城市紀委監委借助市糧食智慧監管監督平台大數據研判,發現4個(ge) 縣儲(chu) 備糧倉(cang) 儲(chu) 輪換長期被個(ge) 別糧商把持,有的糧食企業(ye) 負責人與(yu) 糧商之間金融信息存在耦合關(guan) 係,很快查明糧食企業(ye) 負責人收受不法糧商賄賂進行利益輸送的違法事實,先後立案查處4名糧企負責人。

  發揮“室組地”聯合辦案優(you) 勢,快速突破重點案件。在查辦城北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張錫賢及該公司兩(liang) 家控股糧食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張清、沈誌元貪汙挪用窩案串案過程中,常州市紀委監委第六監督檢查室、相關(guan) 派駐紀檢監察組及溧陽市紀委監委聯合辦案,迅速查清張清、沈誌元二人貪汙挪用以及張錫賢收受二人賄賂問題,目前3人已被移送檢察機關(guan) 審查起訴。

  查辦案件的同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深入剖析案件特征、易發環節和主要方式,為(wei) 精準懲治涉糧腐敗提供有力支撐。

  我省85%以上的糧食購銷領域腐敗案件發生在基層糧庫和糧食購銷企業(ye) ,“一把手”和財務人員違紀違法問題突出。紀檢監察機關(guan) 緊盯關(guan) 鍵人員、關(guan) 鍵崗位排查重點線索,累計立案查處並留置基層糧庫和購銷企業(ye) 負責人82人、會(hui) 計13人。

  基層糧庫業(ye) 務鏈條複雜,糧食部門和糧庫之間“上下勾連”、糧庫工作人員“集體(ti) 抱團”、“糧官”與(yu) 糧商之間“內(nei) 外勾結”問題突出。紀檢監察機關(guan) 堅持係統查、查係統,累計查處窩案串案87件。在強大震懾和壓力傳(chuan) 導下,20人向紀檢監察機關(guan) 主動投案。

  深化標本兼治——

  以案促改係統治理,

  推動取得持久性成效

  “剖析涉糧腐敗案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一些地方黨(dang) 委政府主體(ti) 責任缺位、糧食部門監管責任缺失、基層糧庫末端責任衰減,糧食儲(chu) 備管理權責脫節、運行機製不健全,內(nei) 控管理寬鬆軟、紀律規矩意識淡漠是重要方麵……”前不久,我省召開全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係統黨(dang) 風廉政建設暨警示教育視頻會(hui) 議,深入分析糧食購銷領域尤其是基層糧庫存在的突出問題、基本特點和主要原因。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抓好以案促改,積極推動黨(dang) 委政府、糧食部門和企業(ye) 增強舉(ju) 一反三、抓本治源、完善製度的主動性,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章立製、強化警示、加強監管的意見建議,推動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問題、防範風險。

  督促全麵整改。針對專(zhuan) 項巡視巡察、自查自糾發現的問題,壓實整改主體(ti) 責任,細化實化整改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整改時限,逐一對賬銷號。省市縣專(zhuan) 項整治協調小組強化督導檢查,深入基層糧庫,抽查核實問題整改成效,現場通報檢查發現問題,倒逼整改責任落實。全省自查自糾發現的1583個(ge) 問題,已完成整改1244個(ge) 。

  強化以案示警。堅持嚴(yan) 懲腐敗與(yu) 嚴(yan) 格要求、嚴(yan) 肅教育緊密結合,全省多個(ge) 設區市以及糧食企業(ye) 相繼開展糧食係統警示教育活動。興(xing) 化市紀委監委組織全體(ti) 糧食係統工作人員參加案件庭審旁聽,發揮“第一現場”以案示警作用。揚州市江都區紀委監委拍攝製作警示教育片《天下糧倉(cang) ,不容“碩鼠”肆虐》,用好案例“活教材”,築牢糧食係統幹部職工為(wei) 國守糧的思想根基。

  補齊製度短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先後向糧食部門和企業(ye) 發出紀檢監察建議30份,組織開展專(zhuan) 題調研83項,推動建章立製472項。以“小製度”促進“大治理”,各級糧食部門先後製定修訂《省級政府儲(chu) 備糧驗收工作實施細則》《地方政府儲(chu) 備糧市級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超標糧處置辦法實施細則》等一係列製度,切實解決(jue) 糧食購銷、儲(chu) 備、輪換、資金管理等環節頑瘴痼疾。

  完善體(ti) 製機製。省紀委監委先後3次組織召開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研究深化糧食購銷體(ti) 製機製改革問題,探索改革方向和實現路徑,提出務實管用建議,推動黨(dang) 委政府成立糧食安全委員會(hui) 、組建省級儲(chu) 備糧管理公司、加快智慧糧庫建設。

  下一步,省紀委監委將更加精準查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案件,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推動糧食購銷體(ti) 製機製改革,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