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陵:積蓄源頭活水 打造人才窪地
5月17日,湖南常德市委人才工作會(hui) 議召開,武陵區委書(shu) 記康少中作為(wei) 區(縣市)唯一代表作經驗交流。在戰略落實過程中,武陵區堅持黨(dang) 管人才,緊盯“引育用留”全鏈條,智力支撐不斷強化。
精準滴灌,靶向引才激活發展動能
精準聚焦企業(ye) 發展所求、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所需、民生改善所急,通過產(chan) 學研融合、“訂單式”農(nong) 村科技特派員、教育醫療社會(hui) 治理“薪火計劃”等,推動30餘(yu) 家區屬企業(ye) 與(yu) 中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常德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等項目成功“雙招雙引”,引進教師醫護社工急需緊缺人才近200名。2019年,常德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姻”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團隊,帶動2300戶農(nong) 戶種植、實現年營收近8000萬(wan) 元。
精耕細作,閉環育才匯聚青創力量
打造“一園一賽一融一扶四創”青年人才培育體(ti) 係,為(wei) 創新引路、創業(ye) 賦能。一園,即依托武陵移動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打造集約式、一體(ti) 化眾(zhong) 創孵化基地。一賽,即通過青年創新創業(ye) 大賽實現“賽場墩苗”,已有5屆。一融,即推出“美青·夢想貸”,為(wei) 青年創業(ye) 者提供金融支持。一扶,即為(wei) 青年人才初創企業(ye) 提供貸款擔保貼息等扶持。四創,即一體(ti) 推進科技平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實習(xi) 基地創建。近年來,武陵區共建成國家省市創新平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ge)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ye) 44家,高校畢業(ye) 生實習(xi) 基地30家,有效期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600餘(yu) 項,成功入選全國創新百強區。
精心培植,飛地用才鑄就最強大腦
2019年,武陵區投入1500萬(wan) 元建立“上海·武陵”飛地孵化器,作為(wei) 全區重點產(chan) 業(ye) 的上海“試驗田”,與(yu) 7家投融資機構、23家行業(ye) 協會(hui) 、4所高等院校達成合作關(guan) 係,吸納中科院、上海、北京等高校專(zhuan) 家20餘(yu) 人,形成高端人才儲(chu) 備庫。不定期舉(ju) 辦“智匯武陵·武陵滬通”活動,探索“淘寶式”產(chan) 學研合作場景,先後協助育芽醫療、瑞華製造等多家規上企業(ye) 完成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為(wei) 全區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精致服務,情懷留才營造宜居生態
每年專(zhuan) 項保障500萬(wan) 元用於(yu) 人才工作,在移動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建成人才公寓300餘(yu) 套,開設人才強區培訓班,精心打造“藝丹沅”等人才互動微陣地,注重從(cong) 人才隊伍發展黨(dang) 員、推薦“兩(liang) 代表一委員”、勞模、三八紅旗手等,“近悅遠來”人才環境逐步形成。“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吸納優(you) 質商家、機構組建人才服務聯盟,讓人才在武陵住得舒心、幹得安心。”武陵區委書(shu) 記康少中如是說。(董文 郭海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