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 吃出健康(健康焦點)
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yang) 日”。近日,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一家幼兒(er) 園裏,師生把五顏六色的水果、蔬菜製作成各種造型,並在製作過程中了解各種水果、蔬菜的營養(yang) 價(jia) 值,引導孩子們(men) 不挑食、不偏食,拒絕浪費,樹立健康飲食觀念。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幼兒(er) 園通過開展“合理營養(yang) 與(yu) 健康飲食”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men) 均衡營養(yang) 、珍惜糧食。圖為(wei) 老師在幼兒(er) 園快樂(le) 農(nong) 場教小朋友們(men) 采摘蔬菜。
尹其奇攝(人民視覺)
民以食為(wei) 天,食物不僅(jin) 是人體(ti) 能量的來源,更與(yu) 健康緊密相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營養(yang) 狀況顯著改善。每年5月第三周為(wei) “全民營養(yang) 周”,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近日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旨在指導居民通過平衡膳食改變營養(yang) 健康狀況、預防慢性病、提升健康素養(yang)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膳食、營養(yang) 均衡?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
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高鹽成為(wei) 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從(cong) 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隨著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斷改變,與(yu) 之相關(guan) 的健康問題也在變化。
“從(cong) 1982年起,我國每10年做一次營養(yang) 與(yu) 健康方麵的監測,2012年後,監測周期縮短為(wei) 5年一次。監測數據表明,中國人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ang) 與(yu) 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告訴記者,1982年,蛋白質營養(yang) 不良的居民非常多,微量營養(yang) 素缺乏也非常普遍。如今,這種情況已發生改變,兒(er) 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遲緩率從(cong) 10%下降到2%以下。與(yu) 此同時,成年人體(ti) 重超標率達到50.7%,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在持續增加。
《中國居民營養(yang) 與(yu) 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農(nong) 村首次突破30%的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於(yu) 推薦值;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問題值得關(guan) 注;兒(er) 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
我國主要疾病原因分析表明,慢性病已經占到人群死因的88%以上,其中,每5例死亡人口當中有2例死於(yu) 心血管疾病。同時,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7.5%,糖尿病患病率達到11.9%。
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的論文中,曾多次談到我國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致病原因,其中高鹽或高鈉攝入排在第一位。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楊月欣表示,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現狀分析數據表明,目前全國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的成人還很少,多數人每日平均攝入量9克以上,有的甚至高達11克以上,高鹽已經成為(wei) 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慢病高發,除了遺傳(chuan) 方麵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一方麵飲食方式發生改變,另一方麵運動減少,包括職業(ye) 活動也在減少。” 丁鋼強說,如果運動大幅減少,飲食習(xi) 慣還停留在過去,選擇高油、高鹽、高糖食物,對健康影響非常大。
合理膳食能解決(jue) 78%的慢性病相關(guan) 問題,摒棄不良飲食習(xi) 慣是根本
每年春節,在京工作的湖南籍青年歐小慧都會(hui) 收到老家親(qin) 友寄來的臘肉臘魚,家鄉(xiang) 的味道讓她齒間留香,倍感溫暖。
“健康是可以吃出來的,但一定要講科學。”楊月欣說,中國人素有美食文化傳(chuan) 統,但很多膳食習(xi) 慣需要作出改變,“煙熏製品、臘肉製品是過去保存食品的一種方法,也形成了一種特別的風味,我國居民非常喜歡。但是它們(men) 確實會(hui) 大大增加胃癌、食管癌的發病風險,建議適度食用。”研究表明,合理膳食能解決(jue) 78%的慢性病相關(guan) 問題,比如減少鹽的攝入有助於(yu) 控製57%的高血壓發生率。因此,確保健康高質量生活,首先要摒棄不良飲食習(xi) 慣。
專(zhuan) 家表示,很多人對健康飲食的認識有誤區。有人因為(wei) 追求纖細身材拒絕碳水食物,有人認為(wei) 素食最健康,也有人偏愛大魚大肉。其實,健康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能量來源的50%至60%,蛋白質占10%至15%,脂肪占20%至30%。碳水化合物占比超過70%或者低於(yu) 40%,都會(hui) 提高死亡率風險。所以,即便減肥減脂,也不應該在膳食當中去掉穀物。同樣,動物性食品給人類需要提供了優(you) 質蛋白、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但也含有較高脂肪和膽固醇,因此要遵循適量原則,適當攝入魚、禽、蛋、瘦肉,每天平均攝入120克至200克最佳,不能吃太多。
如何做到每人每日攝入5克鹽?楊月欣給出三條建議:一是整體(ti) 考慮全天食物攝入量,因為(wei) 除了鹽本身以外,其他食物也有可能含鈉;二是在家炒菜要按照人份計算總鹽量,做到心中有數;三是少吃肉製品,因為(wei) 無論是加工肉類還是自己在家烹製肉類,鹽消耗量都較大,所以盡量少買(mai) 加工肉特別是醃製熏製的肉類。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已經麵世,每天攝入的油、鹽、奶製品、蔬果、穀物、動物性食物需要多大量,看圖譜一目了然,每天的膳食‘照章辦事’就好。”楊月欣說。
應回歸植物性食物為(wei) 主的膳食模式,專(zhuan) 家推薦“東(dong) 方健康膳食模式”
近幾年,“地中海飲食”在網上走紅,成為(wei) 不少人追逐的健康膳食模板。《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東(dong) 方健康膳食模式”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所謂膳食模式,就是一段時間內(nei) 膳食中所有食物的品種、數量、比例和消費的頻率,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括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地理環境、宗教信仰、人口流動等。
2019年,《柳葉刀》曾將19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膳食和疾病狀況進行比較認為(wei) ,中國膳食鹽攝入太多,精製穀物太多。膳食指南修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營養(yang) 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認為(wei) ,中國人傳(chuan) 統的膳食結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wei) 主,從(cong) 20世紀90年代開始,膳食結構慢慢變化,動物性食品攝入比較多。基於(yu) 食物與(yu) 健康研究的證據,中國人應回歸植物性食物為(wei) 主的膳食模式。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不同膳食代表,其中不乏健康的膳食模式。”楊月欣表示,我國烹飪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江南及廣東(dong) 、福建沿海一帶居民膳食營養(yang) 狀況相對較好,膳食的主要特點是:烹調清淡少鹽,食物多樣,穀物為(wei) 主,有豐(feng) 富的蔬菜水果,經常吃魚蝦等水產(chan) 品、大豆製品和奶類等。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膳食營養(yang) 調查和慢性病調查發現,這些地區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率低,人均預期壽命尤其是健康預期壽命較高,超重肥胖發生率相對比較低。比較發現,這一模式與(yu) 平衡膳食模式較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將其定義(yi) 為(wei) “東(dong) 方健康膳食模式”,並予以推薦。
“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中國人要基於(yu) 國土資源來安排合理飲食。”常翠青認為(wei) ,不僅(jin) 在南方,通過合理搭配,其他地區也可以找到健康膳食的解決(jue) 方案。
在新版膳食指南中,“食物多樣,合理搭配”的原則位列第一。膳食指南修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楊曉光說,人們(men) 可選擇的食物豐(feng) 富多樣,隻有通過合理搭配,才能滿足機體(ti) 方方麵麵的需要。
新版膳食指南提倡每天平均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食物。合理搭配,意味著不同人群要有個(ge) 性化選擇,健康人要搭配不同食物以達到營養(yang) 平衡。老人、嬰幼兒(er) 等特殊人群,更需要膳食合理搭配。
近年來,外賣點餐成為(wei) 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調查發現,外賣點餐食物中的前20位都是肉類,油炸食品占比高,辛辣口味特別受歡迎,極少有人點蔬菜和水產(chan) 品。
“吃外賣是為(wei) 了便捷,但外賣選餐時,人們(men) 更容易挑選重口味的高油高鹽餐食,很難顧及營養(yang) 均衡。如果每周多次購買(mai) 這樣的食物,很容易養(yang) 成口重的習(xi) 慣。”楊月欣說,吃飯是人生第一要事,不僅(jin) 影響個(ge) 人身體(ti) 健康,還關(guan) 乎全民健康素質,甚至影響整個(ge) 社會(hui) 的醫療體(ti) 係、食物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等。希望大家充分重視“飲食與(yu) 健康”這件大事,學會(hui) 認識食物、選購食物,自己設計膳食,盡量回家做飯,保證合理搭配,做到均衡營養(yang) ,促進身體(ti) 健康。
■延伸閱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平衡膳食八準則是:一、食物多樣,合理搭配;二、吃動平衡,健康體(ti) 重;三、多吃蔬果、奶類、全穀、大豆;四、適量吃魚、禽、蛋、瘦肉;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六、規律進餐,足量飲水;七、會(hui) 烹會(hui) 選,會(hui) 看標簽;八、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助企紓困 應變克難——山西在行動】山西省總工會出台政策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 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1萬億元 比2012年增長9倍
- 商務部: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近10倍
- 5月上半月 上海規上工業企業用電量恢複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5%
- 5年期LPR“降息”如何影響樓市和購房者?
- 【中國糧,穩產保供看開局】吉林“黃金水稻帶”打出“白金名片”
- 稅務總局等六部門:以零容忍態度依法嚴查重處騙取留抵退稅違法犯罪行為
- 北京二三環新房“紮堆”入市 多項目強勢營銷5月底或有新動作
- 【央廣網評】武漢不區別對待“外地來漢人員”!淋過雨更想為人撐傘
- 河北石家莊:供電服務“三超前”助力省市重點項目快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