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大師生:總書記的諄諄教導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發布時間:2022-05-20 15:58:00來源: 新華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了!”5月18日,這個(ge) 消息在南京大學內(nei) 外迅速傳(chuan) 開,為(wei) 南大師生帶來了極大的喜悅和鼓舞。

  近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從(cong) 海外學成歸國到南京大學工作的120名青年學者代表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匯報教書(shu) 育人、科研創新等方麵工作感悟,表達了弘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擔當強國使命的堅定決(jue) 心。

  “你們(men) 好!得知你們(men) 以李四光、程開甲等老一輩科學家為(wei) 榜樣,在海外學成後回國投身科教事業(ye) ,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取得豐(feng) 碩成果,我感到很欣慰。”“值此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謹向你們(men) 並向全校師生員工、廣大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這封滿載總書(shu) 記殷殷期許的珍貴來信,滋潤著南大校園,傳(chuan) 遞著振奮人心的力量。大家紛紛表示,將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

  祖國需要我們(men) ,我們(men) 更需要祖國

  這封信,賡續的是穿越百年留學報國的初心。

  “南京大學有留學報國光榮傳(chuan) 統,李四光、程開甲都是其中熠熠生輝的模範榜樣。作為(wei) 80後,我們(men) 已經挑起了大梁,如何更好地發揚光榮的傳(chuan) 統?我們(men) 有太多的心聲想向總書(shu) 記匯報。”提到寫(xie) 信的初衷,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副院長、早稻田大學博士、歐美同學會(hui) (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hui) )留日分會(hui) 副秘書(shu) 長姚遠說,大家寫(xie) 的是發生在南大的故事,又是一代代留學歸國學者報效國家的故事,是中國與(yu) 世界溝通交流、平等對話,服務民族複興(xing) 、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時代篇章。

  “我深刻地感受到,有出國經曆的人,心中愛國的情感往往特別濃厚;越是用全球視野看待中國發展,對中國的未來就越有信心。”姚遠表示,為(wei) 了充分表達大家的共同心聲,寄給總書(shu) 記的信前後反複推敲修改了10多次,大家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真情實感從(cong) 心頭流向筆端。

  “120名青年學者不僅(jin) 僅(jin) 代表我們(men) 南大的,更是代表所有的留學歸國人員。”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欣然告訴記者,在起草信件時,120名青年學者集體(ti) 討論,反複修改完善後,每個(ge) 人都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國家科技的發展需要高端科技人才做支撐,無論是已經回國的還是仍然在外讀書(shu) 的,都要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這句發自大家肺腑的話,也得到了總書(shu) 記的肯定,這令每個(ge) 人都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王欣然深情地說,“祖國需要我們(men) ,我們(men) 更需要祖國。”這也是王欣然這10年歸國生涯的寫(xie) 照。自2011年回國後,他在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取得了一係列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這離不開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和支持,學校給予的優(you) 越條件讓我們(men) 心無旁騖地專(zhuan) 心做一流的科研工作,我們(men) 要讓留學報國的光榮傳(chuan) 統薪火相傳(chuan) ,瞄準國際前沿,不斷將基礎研究向更深處拓展,將研究成果早日轉化為(wei) 尖端技術,解決(jue) 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問題。”

  把我們(men) 的知識寫(xie) 在深愛的土地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熱情肯定了留學歸國青年的貢獻,也為(wei) 留學人才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在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的工作室內(nei) ,青年學者們(men) 讀著總書(shu) 記的暖心回信,一陣陣熱烈掌聲持續響起。

  “深讀此信,我們(men) 每個(ge) 人內(nei) 心都升起強烈的自豪感。”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yu) 應用科學學院85後教授譚海仁說。4年前譚海仁從(cong) 國外回到南大工作,立誌服務國家的光伏產(chan) 業(ye) ,在江蘇見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cong) 實驗室走向生產(chan) 線,最近譚海仁團隊剛剛實現了一項新的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表達了對我們(men) 歸國青年學者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殷切期望,是我們(men) 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前行的無窮動力。” 譚海仁說,他和團隊將在科研上作出更多貢獻,開發更多新型高效率的光伏電池,用科技硬實力為(wei) 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服務,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再創佳績,講好中國“雙碳”故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導,在我看來,是走上工作崗位的最珍貴的禮物。”今年剛入職南京大學的青年教師牛善遠在海外求學10年,博士畢業(ye) 於(yu) 南加州大學,博士後在斯坦福大學,“在南大讀本科時,李四光、程開甲等前輩忠誠報國的故事就一直激勵著我們(men) ,出國後在血液中流淌的家國情懷愈發熾熱。各大學的校友會(hui) 經常組織一些活動,聊聊國內(nei) 的情況,交流回國的打算,都想盡快將自己的所學投入到國家的發展中。”牛善遠說,我國科技發展麵臨(lin) 新挑戰和新機遇,他將和新時代青年一起,在這一關(guan) 鍵時期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同樣在今年剛剛加入南大的還有從(cong) 牛津大學回國的青年學者任鑫坤,“太激動了!”收到總書(shu) 記回信的消息時,任鑫坤正在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青年人飽含深情、滿懷期待,讓我們(men) 深切感受到了每一個(ge) 留學歸國人員所肩負的曆史使命。我們(men) 將不負總書(shu) 記的厚望,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以報效祖國和服務人民為(wei) 自覺追求,勤於(yu) 鑽研,奮進創新,把我們(men) 的知識寫(xie) 在我們(men) 深愛的這片土地上,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拚出一個(ge) 更加美好的中國。”

  接續奮鬥堅守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夢

  建校120年來,一批批留學歸國人員在南京大學留下了報國為(wei) 民的奮鬥足跡,書(shu) 寫(xie) 了動人的時代篇章。

  “在回國之後,我見證了國家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留學人才也成為(wei) 許多行業(ye) 的領軍(jun) 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模範教師郭子建表示,作為(wei) 90年代末回國的青年學者,他對總書(shu) 記回信中的內(nei) 容感受至深。他所在的南大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也從(cong) 海外引進了5位專(zhuan) 職研究員,正在交叉領域聚力攻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為(wei) 我們(men) 注入了新的動力,接下來,我們(men) 將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矢誌奮鬥,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

  在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海歸群體(ti) 留學報國的光榮傳(chuan) 統從(cong) 未褪色,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的堅守也從(cong) 未改變。中科院院士、大氣科學學院教授談哲敏說,作為(wei) 高校科技工作者,他將深刻體(ti) 會(hui) 和貫徹落實總書(shu) 記回信精神,胸懷“國之大者”,堅定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自覺追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勇擔曆史責任,不負偉(wei) 大時代。

  將人生理想與(yu) 祖國發展緊密聯係,是老一輩海歸學者給青年學子寶貴的精神財富。

  “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導,將激勵著我們(men) 每一位南大青年奮勇前進。”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高俊豐(feng) 說,“生逢偉(wei) 大時代,我們(men) 當要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wei) 自覺追求。作為(wei) 即將出征的南大研支團誌願者,我將努力講好新時代之課,做中國故事的親(qin) 曆者和講述人。”

  “青年留學人員負笈異域的初心就是汲取知識、留學報國,我們(men) 要學習(xi) 前輩的精神,堅定遠大理想,以滿腔熱忱投身祖國建設。”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yu) 應用科學學院2016級博士生韓露說,博士畢業(ye) 後,她打算繼續從(cong) 事科研工作,在新材料研發的征途上不斷學習(xi) 、開拓創新,“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hui) 遵循總書(shu) 記的指引,以李四光、程開甲等老一輩科學家為(wei) 榜樣,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堅持‘四個(ge) 麵向’勇攀科技高峰,努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