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職場練兵,為青年就業鋪路搭橋

發布時間:2022-05-20 15:31:00來源: 新華日報

  見習(xi) 和實習(xi) 可以幫助青年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就業(ye) 能力。省政府將“新開發5萬(wan) 個(ge) 就業(ye) 見習(xi) 崗位”列入2022年民生實事。疫情背景下,實習(xi) 難、見習(xi) 難一定程度存在,如何破解?怎樣提升年輕人實踐能力,促進就業(ye) ?記者深入企業(ye) 、高校和相關(guan) 部門進行了采訪。

  建設見習(xi) 基地

  吸引頭部企業(ye)

  5月17日上午,記者在位於(yu) 南京江北新區的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見到李東(dong) 偉(wei) 時,他正在查看南通市城市橋梁、伍家崗長江大橋、建寧西路過江通道等多座大橋的實時監測數據、交通情況及橋梁健康狀態。

  畢業(ye) 不到一年,李東(dong) 偉(wei) 已能在技術上獨當一麵,“能快速成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較早通過實習(xi) 確定了職業(ye) 方向。”2020年12月,還在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讀研的李東(dong) 偉(wei) 來到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實習(xi) ,跟著帶教老師陳斌從(cong) 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去年3月,李東(dong) 偉(wei) 得到“一展身手”的機會(hui) ——陳斌讓他負責昆明鳳凰水尾特大橋的方案匯報,“大膽去試,有問題我來兜著!”沒辜負期望,李東(dong) 偉(wei) 順利完成匯報。

  實習(xi) 結束時,雙方都很滿意,李東(dong) 偉(wei) 畢業(ye) 後得以正式入職。李東(dong) 偉(wei) 說,公司平台好、技術能力強、職業(ye) 技能上升空間較大。如今,李東(dong) 偉(wei) 也成了帶教老師,帶著同校同專(zhuan) 業(ye) 學弟季遠傑一起做項目。“通過實踐,能夠活用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還能反向檢查自己知識體(ti) 係上的漏洞,便於(yu) 返校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xi) 。”季遠傑說。

  中鐵橋隧技術公司是南京市就業(ye) 見習(xi) 示範基地、南京江北新區實習(xi) 示範基地。“2019年至今,公司已培養(yang) 過約50名實習(xi) 、見習(xi) 學生。”該公司人事專(zhuan) 員陳思告訴記者,實習(xi) 、見習(xi) 階段是企業(ye) 和學生間雙向選擇的過程,為(wei) 學生積累經驗技能,也方便用人單位考察,“考核優(you) 秀的學生,可選擇畢業(ye) 後免試直接入職”。

  當當網信息技術(江蘇)有限公司是省級就業(ye) 見習(xi) 示範基地。目前,該公司吸納了約20名實習(xi) 生、5名見習(xi) 生。“實習(xi) 、見習(xi) 學生主要從(cong) 最基礎的客服崗位做起來。”該公司人事行政經理趙思怡介紹,電商業(ye) 內(nei) 有個(ge) 共識——想做一名合格的電商運營,首先應是一名優(you) 秀客服人員。實習(xi) 、見習(xi) 可以讓學生學習(xi) 相關(guan) 知識,為(wei) 畢業(ye) 後從(cong) 事運營崗位、寫(xie) 策劃方案打基礎。

  今年為(wei) 穩就業(ye) 保就業(ye) ,江蘇深耕見習(xi) 基地建設,眾(zhong) 多頭部企業(ye) 紛紛加入。截至4月末,全省已有6903家符合各地經濟發展方向、具有一定規模、用工規範安全的見習(xi) 基地,其中上市公司254家、中國企業(ye) 500強17家、中國民企500強33家。

  參加崗位實踐

  提升就業(ye) 能力

  常州市武進區職工服務中心是以服務全區職工為(wei) 職能的事業(ye) 單位,目前活躍著兩(liang) 位年輕見習(xi) 生。24歲的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應屆畢業(ye) 生嚴(yan) 舜君告訴記者,兩(liang) 個(ge) 月來見習(xi) 經曆十分豐(feng) 富,最有成就感的是利用自己擅長的新媒體(ti) 運營能力,讓單位微信公眾(zhong) 號粉絲(si) 增加了兩(liang) 倍。

  嚴(yan) 舜君學的是戲劇影視文學專(zhuan) 業(ye) ,但一份頗具“煙火氣”的見習(xi) 工作令他的組織能力、新媒體(ti) 寫(xie) 作和運營、視頻拍攝能力都有極大提升。“雖然在學校讀書(shu) 期間對工會(hui) 的工作職能有一些了解,但來做這份工作後我才真正體(ti) 會(hui) 到,工會(hui) 到底是怎樣服務職工的。”他感慨說,“這是在書(shu) 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

  “年輕人的蓬勃生機給我們(men) 單位帶來了新鮮活力。”常州市武進區職工服務中心副主任白宗芹認為(wei) ,年輕人更看重在崗位上的能力提升,這段見習(xi) 經曆將使他們(men) 在求職時更有競爭(zheng) 力。

  相較往年同期,當當網信息技術(江蘇)有限公司今年實習(xi) 生數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二。趙思怡坦言,疫情是主要因素之一。該公司實習(xi) 、見習(xi) 學生大多來自於(yu) 宿遷技師學院、宿遷澤達職業(ye) 技術學院等,時常因在校期間的考試需隔離而暫停實習(xi) 、見習(xi) 。該公司正在計劃進行校企合作,將“職場”建到學校,讓學生不出校門就能實習(xi) 、見習(xi) 。

  實習(xi) 、見習(xi) 也是大學生培養(yang) 的重要一環。宿遷學院招生就業(ye) 辦公室副主任孫勇說,該學院為(wei) 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院校,對實習(xi) 和見習(xi) 要求較高,一些技能型、機械類的專(zhuan) 業(ye) ,在大三、大四階段都有實習(xi) 和見習(xi) 要求。因此,學校主動為(wei) 學生和企業(ye) 搭建實習(xi) 、見習(xi) 橋梁,在前一年秋季就進行宣傳(chuan) 、春季學期初發動,並“三管齊下”擴展崗位資源:向各見習(xi) 基地輸送有見習(xi) 需求的學生;與(yu) 政府相關(guan) 部門點對點合作,及時向學生發布各單位的見習(xi) 崗位;鼓勵學生主動出擊,尋找適合自己的實習(xi) 、見習(xi) 崗位。

  “學生在實習(xi) 和見習(xi) 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ye) 發展。這樣,他才有可能去投身這個(ge) 行業(ye) 。”孫勇表示,每年都有一部分在見習(xi) 崗位上表現優(you) 異的學生被留用,這相應減少了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壓力。

  搭建供需平台

  發放見習(xi) 補貼

  今年我省開發的見習(xi) 崗位數量比往年有較大提升,崗位門類和專(zhuan) 業(ye) 涵蓋更加豐(feng) 富。省人才中心副主任崔紅介紹說,截至4月末已開發見習(xi) 崗位7.9萬(wan) 個(ge) ,較去年同比增長四成。見習(xi) 崗位涵蓋20多個(ge) 行業(ye) ,有需求量較大的製造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批發和零售業(ye) 、軟件和信息技術等行業(ye) ,也有近年比較熱門的新媒體(ti) 運營、三維動畫設計、健康護理師等新型見習(xi) 崗位。

  今年見習(xi) 崗位對較低學曆或失業(ye) 中的青年人更加友好。有約20%的見習(xi) 崗位適合失業(ye) 青年,還有麵向技工院校畢業(ye) 生、中專(zhuan) 等學曆青年的見習(xi) 崗位。

  5月18日下午4點半,紅豆集團的直播員馬藝玲結束直播。她去年從(cong) 常熟理工學院軟件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前,在紅豆集團見習(xi) 3個(ge) 月後被留用,順利入職成為(wei) 電商主播。如今,馬藝玲所在直播部門也有3名見習(xi) 學生。見習(xi) 生每月可到手6000-7000元見習(xi) 工資。

  崔紅說,對符合條件的見習(xi) 人員,各地按照不低於(yu) 見習(xi) 所在地上年度最低工資60%至80%的標準兌(dui) 付見習(xi) 補貼。以南京市為(wei) 例,見習(xi) 補貼按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發放,現行補貼標準為(wei) 1824元/月。宿遷對每名見習(xi) 學員每月按照不低於(yu) 當年城鎮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的60%提供生活補貼,並為(wei) 見習(xi) 人員購買(mai) 綜合性商業(ye) 保險。“我們(men) 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ye) 為(wei) 見習(xi) 人員發放生活補助,鼓勵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為(wei) 其發放夥(huo) 食補助。”宿遷市人才服務中心王瑤介紹。

  “除政府給學生的補貼,我們(men) 也為(wei) 畢業(ye) 生發放租房補貼和實習(xi) 、見習(xi) 工資。”陳思告訴記者,這為(wei) 見習(xi) 學生們(men) 減輕了壓力。當當網信息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的實習(xi) 生有專(zhuan) 門宿舍,趙思怡告訴記者,園區進行統一防疫管理,學生也免去了租房的經濟壓力。

  記者獲悉,省人社廳打造的江蘇省智慧就業(ye) 雲(yun) 平台設置有“見習(xi) 崗位”專(zhuan) 區。目前,2.54萬(wan) 人已通過網上申報見習(xi) ,2.16萬(wan) 人通過審核參加了見習(xi) 。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群體(ti) 通過江蘇省智慧就業(ye) 雲(yun) 平台可享受見習(xi) 申請、政策宣傳(chuan) 、視頻指導、供需對接、補貼發放等全流程線上服務。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