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舒城山七鎮:“四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2-05-28 18:01: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2年以來,舒城縣山七鎮突出黨(dang) 建引領,多措並舉(ju) ,不斷健全完善鄉(xiang) 村組織體(ti) 係,激發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著力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原力。

俞海奎(右一)正在指導農(nong) 戶種植天麻。龔旭東(dong) 供圖

  搭台引鳳,人才回歸添動力

  “我在外麵創業(ye) 多年,積累了一點資源,現在有這樣的機會(hui) 就想回來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做一點貢獻。”這是80後黨(dang) 員俞海奎在參加完了山七鎮在外成功人士座談會(hui) 後表露的心聲。據悉,山七鎮為(wei) 吸引在外人才回鄉(xiang) 創業(ye) ,通過召開座談會(hui) ,建立人才庫,雲(yun) 上交流等,經常聯絡溝通,做好對接服務。“我自己也沒想到能搞得這麽(me) 快,感謝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經建立起立體(ti) 溫室栽培基地。”俞海奎介紹說。

  人才回歸後,山七鎮政府從(cong) 政策支持、證照辦理、場地租賃等多方麵給予大力支持,營造良好創業(ye) 環境。據了解,俞海奎回鄉(xiang) 後成立了淼潤森天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位於(yu) 山七鎮小河村,目前已投資500多萬(wan) 元,流轉了當地的林場、租賃了當地廠房,帶動周邊50餘(yu) 名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預計每年能為(wei) 小河村帶來15萬(wan) 元的集體(ti) 經濟收入。

望母泉豆製品廠生產(chan) 車間,工人正在製作白幹。龔旭東(dong) 供圖

  特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發展強有力

  在山七鎮,製作幹子等豆製品的曆史由來已久,優(you) 質的水源,成為(wei) 了“山七幹子”獨特美味的獨家秘方。“最多的時候,我們(men) 鎮老街裏麵聚集了20多家做白幹的家庭作坊。”家住老街的楊嶺村書(shu) 記王鈞介紹到。為(wei) 進一步做大做強豆製品產(chan) 業(ye) ,形成特色品牌。2022年2月,在山七鎮政府的謀劃扶持下,位於(yu) 山七鎮楊嶺村的望母泉豆製品廠正式投產(chan) ,主要生產(chan) 白幹、豆腐、千張等豆製品。“我們(men) 的豆製品主要銷往舒城縣城和合肥市,在市場上頗受歡迎。”該廠負責人蕭海峰介紹說。據悉,望母泉豆製品廠總投入300多萬(wan) 元,年產(chan) 值近400萬(wan) 元,每年能為(wei) 楊嶺村帶來約10萬(wan) 元的集體(ti) 經濟收入。

張誌菊和她的農(nong) 耕文化有限公司。龔旭東(dong) 供圖

  能人帶動,引領壯大促合力

  中國好人、全國優(you) 秀共青團員、安徽省三八紅旗手……眾(zhong) 多榮譽的加持,是對山七鎮農(nong) 民張誌菊的肯定。張誌菊也沒有辜負各級的肯定和關(guan) 心,長期以來,她勤奮苦幹,帶頭創業(ye) ,一手成立的誌菊專(zhuan) 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為(wei) 當地農(nong) 戶和村集體(ti) 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她的故事也激勵著更多人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2021年,來自湖北武漢的小夥(huo) 羅豔軍(jun) ,在了解到張誌菊的故事後,毛遂自薦,加入了她的團隊,負責網絡直播。2022年3月,舒城山湖農(nong) 場的負責人劉同發,也加入了張誌菊的合作社,和她共謀產(chan) 業(ye) 發展,成立了誌菊農(nong) 耕文化有限公司。“等到誌菊的公司正式運營進入正軌後,對我們(men) 村集體(ti) 經濟的壯大以及農(nong) 戶的收入都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公司所在地的謝榜村書(shu) 記謝興(xing) 院說。

許金芝在她在改造的龐畈小學直播間內(nei) 展示農(nong) 特產(chan) 品。龔旭東(dong) 供圖

  盤活資源,閑置資產(chan) 生活力

  走進位於(yu) 山七鎮的龐畈小學,讓人耳目一新。“這座小學在許金芝租賃之前荒廢近3年了,比較破舊。”龐畈村書(shu) 記朱讀軍(jun) 說:“現在經過許金芝的重新打造,煥然一新,搖身一變成了村裏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高地。”原來,該村“兩(liang) 委”在2021年換屆後,想在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上做文章,正好當地的味之源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許金芝因為(wei) 產(chan) 品質量佳,經濟效益好,產(chan) 品供不應求,想擴大規模。雙方一拍即合,通過村“兩(liang) 委”的積極作為(wei) ,許金芝順利把龐畈小學租下來,並成功改造,實現了共贏。“這裏現在既是我的生產(chan) 基地,也是我的展示基地,更是我的直播基地。”許金芝說。她在直播間不僅(jin) 銷售自己的產(chan) 品,更多是想把當地村民生產(chan) 的優(you) 質土特產(chan) 通過網絡銷售到城裏去,為(wei) 群眾(zhong) 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今年以來,山七鎮相繼出台了組織、產(chan) 業(ye) 等五大振興(xing) 實施辦法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強化政策保障,通過以獎代補等機製,進一步調動工作積極性,全鎮17個(ge) 村(街),都在積極謀劃落實中:大河沿村“兩(liang) 委”正在與(yu) 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聯係準備打造杜鵑花研學基地;程河村準備打造百畝(mu) 精品茶園;三石村的香榧基地初具規模……一幅產(chan) 業(ye) 旺、經濟強、環境美的振興(xing) 之圖正在山七鎮內(nei) 全麵鋪開。(龔旭東(dong)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