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孜孜以求,追求職業(ye) 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技術工人就能成為(wei) 一個(ge) 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並提升一個(ge) 領域的技術水準
摸索出核心零部件新焊法,助力中國貨車奔向世界;在1500米深海,指揮兩(liang) 台水下機器人進行臍帶纜安裝作業(ye) ,讓“深海一號”穩立萬(wan) 頃碧濤;組裝神舟飛船,助力17名航天員進入太空……近日,第九季《大國工匠·匠心報國》播出,這些技能超群的大國工匠,礪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生動體(ti) 現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勞動者素質對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至關(guan) 重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hui) 的賀信中,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號召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yu) 創新、敢為(wei) 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為(wei) 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精一行。技能人才往往聚焦於(yu) 複雜生產(chan) 體(ti) 係中的某一個(ge) 環節,他們(men) 的工作也許並不在聚光燈下,但是對於(yu) 提升製造業(ye) 水平、提高實體(ti) 經濟質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商飛的鉗工組組長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零件100%合格的驚人紀錄;中國中車的高級技師寧允展,在0.05毫米的研磨空間裏實現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孜孜以求,追求職業(ye) 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技術工人就能成為(wei) 一個(ge) 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並提升一個(ge) 領域的技術水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國經濟要靠實體(ti) 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今天,我們(men)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技術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無論是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還是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揮技術工人隊伍的聰明才智。截至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yi)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wan) 人。但另一方麵,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e) 人口總量不到三成,技能人才總量仍然不足。正因此,壯大技術工人隊伍,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既是當前之需,也是長遠之計。
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既要依靠技術工人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積極培養(yang)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ju) 。”從(cong) 技術工人自身而言,無論從(cong) 事什麽(me) 勞動,隻要具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zhuan) 注、“幹一行鑽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si) 不苟、“千萬(wan) 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就能以勤學長知識、以苦練精技術、以創新求突破,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ye) 績。政府部門應加大製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考核機製,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暢通技能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激勵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強國建設,“匠心”鑄就。從(cong) 一枚螺絲(si) 釘的打磨,到精確到毫米級的工藝,小環節裏有大學問,也能做出大成果。新征程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使創新才智充分湧流,就能凝聚起強大的創新動能,為(wei) 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