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精準施策激發市場活力
“近期政府出台的很多紓困政策,為(wei) 受疫情影響的企業(ye) 減負,我們(men) 公司剛獲得增值稅留抵退稅20萬(wan) 元,緩解了現金流壓力。”廣州千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航科說。
近年來,廣東(dong) 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用改革和創新辦法助企紓困、激發活力,精準施策支持市場主體(ti) 渡過難關(guan)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
“有助企政策的加持,我們(men) 中小企業(ye) 對未來更有信心、底氣更足。”聚鯰工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文奇說,下一步將聚焦推動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
降成本
助力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輕裝上陣
降低企業(ye) 經營成本,是助企紓困最直接最有效的舉(ju) 措,也是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的關(guan) 鍵一環。
——降低留抵退稅門檻,擴大適用範圍,力度超前、覆蓋麵大。
“過去我們(men) 是不符合留抵退稅條件的,沒想到今年政策擴圍,我們(men) 一下子享受到1040萬(wan) 元的退稅。”東(dong) 莞富錦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亦說,留抵退稅新政有效盤活了公司現金流,接下來將啟動第二期新廠房建設,擴大生產(chan) 規模。
今年以來,留抵退稅新政適用範圍從(cong) 先進製造業(ye) 擴大到所有製造業(ye) 和小微企業(ye) 等行業(ye) 企業(ye) ,同時還提高了退還比例,稅款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實實在在退還給企業(ye) ,助力企業(ye) 在生產(chan) 經營中輕裝上陣。
——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降低企業(ye) 支出負擔。
“我們(men) 主要從(cong) ‘降、返、緩’三方麵促進行業(ye) 恢複發展。”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降”即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返”即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緩”即緩繳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
據測算,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2022年可為(wei) 全省參保企業(ye) 減少支出約157億(yi) 元。此外,針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ye) ,按照上年繳納失業(ye) 保險費一定比例給予返還,將中小微企業(ye) 返還比例由60%提高到90%。
——頂格減免“六稅兩(liang) 費”,惠及小型微利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
“今年‘六稅兩(liang) 費’減半征收政策擴圍後,預計公司可減免的稅費從(cong) 去年的近120萬(wan) 元增加至今年的近140萬(wan) 元。”廣東(dong) 眾(zhong) 城天弘建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黃燁紅說,大力度稅收優(you) 惠為(wei) 公司發展壯大增添了信心。
省稅務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既有階段性措施、也有製度性安排,既有普惠性政策、也有特定領域幫扶舉(ju) 措,既有中央統一出台政策、也有地方依法自主施策,涵蓋了退稅、減稅、免稅、緩稅、降費、緩費等多種支持方式。
記者從(cong) 省財政廳了解到,今年廣東(dong) 新增退稅減稅緩稅力度為(wei) 曆年最大,預計全年將落實退稅減稅政策規模約3000億(yi) 元、占全國的12%,此外預計還將為(wei) 企業(ye) 辦理緩繳稅款1000億(yi) 元,社保費降費及緩繳也將超200億(yi) 元。
強信心
紓困政策落地帶來“及時雨”
一係列助企政策加快落地,不僅(jin) 有效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困難,也大大增強了企業(ye) 恢複發展的信心。
3月以來,廣東(dong) 接連發布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紓困發展、促進服務業(ye) 領域困難行業(ye) 恢複發展、促進工業(ye) 經濟平穩增長、加快推進廣東(dong) 預製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等多份政策文件,涵蓋工業(ye) 、服務業(ye) 和農(nong) 業(ye) 等重要領域,聚焦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
——針對特殊困難行業(ye) ,廣東(dong) 精準施策支持其渡過難關(guan) 。
對於(yu) 餐飲、零售、旅遊、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5個(ge) 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行業(ye) ,廣東(dong) 分別提出具體(ti) 的紓困措施。其中明確今年給予餐飲、零售業(ye) 企業(ye) 員工定期核酸檢測不低於(yu) 50%比例的補貼支持;對於(yu) 旅遊業(ye) 加強旅遊企業(ye) 保險支持,支持文旅產(chan) 業(ye) 投融資對接。
省旅行社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廣之旅董事長朱少東(dong) 介紹,這些政策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為(wei) 推動旅行社業(ye) 務拓展和行業(ye) 複蘇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
——針對工業(ye) 企業(ye) ,廣東(dong) 加大對“鏈主”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壯大產(chan) 業(ye) 集群。
相關(guan) 政策提出,探索“鏈長”“鏈主”企業(ye) 建立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供需對接機製,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和迭代應用,全麵推進實施產(chan) 業(ye) 鏈“集群式”招商。
“作為(wei)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主企業(ye) ,政策給我們(men) 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州粵芯半導體(ti) 技術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接下來粵芯將充分發揮標杆示範作用,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發展,助力廣東(dong) 加快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第三極。
——針對企業(ye) “融資難”問題,廣東(dong) 金融業(ye) 靠前發力、優(you) 化供給。
4月,廣東(dong) 印發《金融支持受疫情影響企業(ye) 紓困和經濟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行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的金融支持力度。
“這筆貸款真是‘及時雨’!關(guan) 鍵是利率也不高,減少了不少資金壓力。”開平市駿捷速遞有限公司企業(ye) 負責人說,公司所在運輸行業(ye) 受疫情衝(chong) 擊,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上漲,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得益於(yu) 人民銀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1%的激勵資金支持,他們(men) 獲得了開平農(nong) 商銀行100萬(wan) 元貸款,利率低至4%,對於(yu) 未來發展信心大大增強。
穩預期
營商環境優(you) 化推動企業(ye) 轉型
助企紓困,不僅(jin) 是“救急”,更是著眼於(yu) 長遠營商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chan) 力、競爭(zheng) 力。
目前,廣東(dong) 省市場主體(ti) 超過1500萬(wan) ,其中超過830萬(wan) 是個(ge) 體(ti) 工商戶。今年以來,廣東(dong) 相繼出台支持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紓困發展政策措施,加大對“個(ge) 轉企”支持力度、試點個(ge) 體(ti) 工商戶經營者變更登記等方式,幫助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提振信心謀發展。
“‘個(ge) 轉企’後,我們(men) 可以保留原有的字號,吸引更多加盟商,實現規模化發展。”5月7日,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尹香園餃子店負責人尹小姐拿到了新的營業(ye) 執照。這家創辦於(yu) 2020年的餃子店目前擁有3家門店,不久前成功由個(ge) 體(ti) 工商戶轉型升級為(wei) 個(ge) 人獨資企業(ye) 。
此外,政策還提出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優(you) 化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投訴渠道、建立辦理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案件“綠色通道”、開展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案件專(zhuan) 項執行行動等,全力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
“我隻需要上網登錄電子稅務局,它會(hui) 自動識別我們(men) 企業(ye) 的情況,提示我們(men) 進行緩繳操作,點擊‘確認’就可完成辦理。不用提交任何資料、不用跑線下服務大廳,一下就享受到了緩繳2.5萬(wan) 元社保費的政策紅利。”台山市華僑(qiao) 賓館負責人梁豐(feng) 科說。
廣州市醫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潘禹也有同樣的感觸。他最近使用V-tax遠程可視化辦稅平台,與(yu) 稅務人員“麵對麵”視頻溝通,不僅(jin) 辦好了增值稅申報更正事項,還申請到了14萬(wan) 多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
目前,廣東(dong) 已實現開辦企業(ye) 全流程電子化,全省平均開辦企業(ye) 時間僅(jin) 需1個(ge) 工作日;政府投資、社會(hui) 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減至100個(ge) 、60個(ge) 工作日內(nei) 辦結;廣東(dong) 省納稅時間由2018年的138小時壓縮至2021年的95小時,納稅次數由7次壓縮至4次;“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等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品牌在全國打響,推動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指尖辦理”。
越來越多市場主體(ti) 正在為(wei) 廣東(dong) 營商環境投下“信任票”。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新增市場主體(ti) 278.49萬(wan) 戶,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民營企業(ye) 評營商環境報告中,廣東(dong) 省獲評為(wei) “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第1名。(彭琳、曾美玲、賓紅霞、許寧寧、唐柳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