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理雲龍:非遺進校園 民族文化有傳承

發布時間:2022-05-29 21:23:00來源: 人民網-雲南頻道

  在雲(yun) 南省大理州雲(yun) 龍縣寶豐(feng) 鄉(xiang) ,穿過一條青石鋪就的古樸街道,走進青瓦白牆的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校門,便聽見一聲聲鏗鏘有力的鼓點。

  轉頭一看,隻見操場上,學生們(men) 圍繞著大鼓圍成圈,踩著鼓點節奏踏歌起舞。

  “現在是課間操時間,孩子們(men) 正在跳的是由學校編創的‘力格高’舞蹈。”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校長張鷹指著操場上的孩子們(men) 介紹。

  “什麽(me) 是‘力格高’?”

  在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老師和學生們(men) 不斷地介紹中,來訪者對“力格高”的認知逐漸清晰了起來。

課間,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學生們(men) 圍繞著大鼓成圈,踩著鼓點節奏踏歌起舞。人民網 劉怡攝

  “力格高”亦稱“力格歌”,漢語意為(wei) “人的舞”,是雲(yun) 龍縣山地白族的一種集體(ti) 性舞蹈,也是當地文化活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每當遇見重大民俗節慶,或是村寨中有人家舉(ju) 辦婚喪(sang) 嫁娶、起房豎柱等活動時,各地人們(men) 來到主人家中慶賀、幫忙。夜幕降臨(lin) ,大家在院子裏點燃篝火,以火堆為(wei) 圓心圍成一圈,在鼓點聲和踏地的節奏聲中歡快舞蹈。

  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所在的寶豐(feng) 鄉(xiang) 便是雲(yun) 龍“力格高”的主要發源地和流傳(chuan) 地。2015年,“力格高”進入大理州第四批州級非物質遺產(chan) 保護名錄。

  而早在2013年,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便將“力格高”引進了校園,在民間流傳(chuan) 的傳(chuan) 統動作基礎上,對“力格高”進行了重新編創,讓其成為(wei) 了適合學生們(men) 課間鍛煉的集體(ti) 舞蹈。

  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所在的寶豐(feng) 鄉(xiang) 是雲(yun) 龍的古鎮之一,因鹽而興(xing) 的寶豐(feng) 曆史悠久,經濟文化興(xing) 盛,而位於(yu) 其間的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也是一所文化底蘊濃厚的百年老校。其前身為(wei) 清朝設立的“龍門書(shu) 院”,曆經188年的風雨,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依然屹立。

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古樸典雅的校園裏,學生正在體(ti) 育課上練習(xi) 太極拳。人民網劉怡攝

  在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的415名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比超過了86%,六年級的楊思思便是其中之一。

  “跳‘力格高’的時候很開心。”剛跳完“力格高”的楊思思臉色紅潤,帶著一絲(si) 羞澀小聲地回答。從(cong) 一年級入校楊思思就開始學習(xi) 跳“力格高”,幾年間她學會(hui) 了四套不同形式的“力格高”舞蹈。在學校學,在課間跳,回家楊思思還當起了老師,把她學到的“力格高”教給家人。

  課後,在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古色古香的校園裏,圍跳“力格高”學生們(men) 的另一方向,遠遠傳(chuan) 來了整齊的儒學經典誦讀聲,打太極拳、刺繡、下象棋……校園的綠樹掩映間,不斷顯現出一群群學生們(men) 課外活動的身影。

課後,一群學生聚在一起下起象棋。人民網 劉怡攝

  借助“第二課堂”,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在每一個(ge) 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們(men) 感觸多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育課上跳竹竿舞、練習(xi) 太極拳;音樂(le) 課上唱紅歌,學民族歌曲;手工課上學習(xi) 蠟染、紮染、刺繡;美術課上創作手抄報、練書(shu) 法、學剪紙等,傳(chuan) 統文化走進課堂的同時,也沁潤著每一個(ge) 學生的心田。

書(shu) 法小組的學生正認真專(zhuan) 注地練字。人民網 劉怡攝

  課後,飛簷翹角、古樸典雅的校園裏回蕩著鼓點踏歌聲,斑駁的樹影下一盤棋局“廝殺”正酣,藏書(shu) 閣的廊柱間,書(shu) 法小組正認真專(zhuan) 注地練字,一幕幕畫麵共同構成了寶豐(feng) 中心完全小學裏最為(wei) 亮麗(li) 的風景線。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