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藍天碧水淨土 擦亮生態底色
藍天淨土
繪就航天基地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2022年航天基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wei) 4.82,優(you) 良天數98天,PM2.5年均濃度50μg/m3,PM10年均濃度84μg/m3。
擁抱更多城市藍天,源頭治理是治本之策。為(wei) 打好“藍天保衛戰”,航天基地這麽(me) 做。
對區域21家涉氣工業(ye) 企業(ye) 全部安裝高效治理設施、製定“一廠一策”方案,並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實施一對一監督;
針對區域62家建設工地,全部安裝揚塵在線監測設備以及噴淋噴霧裝置,工地揚塵整體(ti) 得到有效控製;
汽修企業(ye) 通過大排查、大整治、清理取締等活動,目前均已執行市交通局相關(guan) 標準,尤其對涉氣工序嚴(yan) 格治理,有效控製了有害氣體(ti) 排放;
已完成區域一期、二期土壤調查,並出台相關(guan) 措施,確保土壤汙染零問題。
為(wei) 將日常監管落實到實處,航天基地積極創新工作製度和工作方法。在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開展期間,開展建設項目工人實名製、視頻監控、揚塵監測等設備安裝聯網工作,在線監測聯網率達97%以上,為(wei) 實時監管、精準監管提供了更多可能。
為(wei) 強化監督,航天基地實行周巡查計劃和落實“紅黃綠”掛牌製度,按照網格化監管辦法開展巡查工作,對周期內(nei) 差的項目建立台賬,掛“紅黃綠”牌,定期巡查,跟進處理,並進行“回頭看”的監管方法,積極督促各項問題整改到位,實行銷號原則,加強責任人治汙減霾意識。
碧水興(xing) 城
著力建成新型水循環經濟示範區
為(wei) 構建人水和諧共生關(guan) 係,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航天基地以水興(xing) 航天規劃,統籌構建供水、淨水、用水的水務格局。
在水興(xing) 航天規劃的指引下,航天基地以循環經濟模式生態濕地與(yu) 汙水處理廠有機結合打造了現代生態治水典範,航天基地第一淨水廠(一期)已投入運營,汙水處理能力5萬(wan) 噸/日,2021年全年累計處理汙水116.48萬(wan) 噸,處理汙泥509.05噸,為(wei) 航天基地生態建設及城市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航天基地第一淨水廠集“水質淨化+歐式小鎮+尾水濕地+市民休憩+運行休閑+科普展示”等功能於(yu) 一體(ti) ,配套建設有水生態循環公園、水質科普教育展廳等,充分發揮土地集約化效益、生態環保效益。
“十四五”期間,航天基地將通過實施供水擴容、汙水處理、中水回用“三大工程”,到2025年,實現供水穩定,汙水處理率達到100%,再生水利用率不低於(yu) 30%,實施供水擴容工程、汙水處理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基本建成大西安新型水循環經濟示範區,為(wei)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科技賦能
實現環境監督治理全覆蓋
近年來,航天基地不斷創新環境保護模式,打造智慧環保平台和生態航天APP,推動自動監控係統與(yu) 移動執法係統深度融合,真正做到精準執法、精細化管理,讓治汙減霾更有效。
航天基地自主研發的由“高科技技術手段+智慧環保指揮中心+專(zhuan) 家團隊駐點服務”組成的科技治霾·智慧環保平台。該平台按照網格化管理方式,將區域劃分為(wei) 15個(ge) 網格,每個(ge) 網格均設置了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可以實時監測區域空氣質量,真正實現了從(cong) “人防”到“技防”的轉變。
在航天基地攬月閣附近,有一個(ge) 放置在長杆上書(shu) 本大小的白色“小盒子”,“小盒子”上方設有兩(liang) 個(ge) 黑色的、狀如“竹蜻蜓”隨風擺動的橫杆。每隔五分鍾,它裏麵的精密儀(yi) 器就會(hui) 將周邊的空氣質量數據傳(chuan) 輸至航天基地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辦公室。在智慧辦公室的電子大屏上,不僅(jin) 會(hui) 顯示各個(ge) 區域的空氣質量指數、環境汙染級別,還會(hui) 形成空氣質量變化曲線,為(wei) 開展環境汙染溯源、分析汙染傳(chuan) 輸途徑等工作提供依據。
除此之外,為(wei) 了精準、迅速、有效開展環境汙染治理工作,航天基地自主研發的生態航天APP平台,打造環境汙染案件推送、處理、跟蹤、督察督辦全鏈條,推動環境監測與(yu) 線下治理深度融合。
智慧環保平台與(yu) 生態航天APP可實現後台數據共享,因此,當智慧環保平台監測到環境汙染案件,並能明確相關(guan) 責任部門時,便會(hui) 通過生態航天APP實時向相關(guan) 責任人派發案件;當無法確定相關(guan) 責任部門時,網格員會(hui) 立即趕往現場進行製止,核查後再派發至相關(guan) 責任人。除了設備監測,工作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環境汙染案件,也可以通過生態航天APP上傳(chuan) 、派發案件,以此實現精準治理。(當地供稿 西安航天基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