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數字產業化,江蘇有優勢但還需爬坡過坎

發布時間:2022-06-08 15:07:00來源: 新華日報

  江蘇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強調,“要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wei) 江蘇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增量”,為(wei) 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指明方向。5月17日召開的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會(hui) 議再次強調,要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世界級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數字產(chan) 業(ye) 化,江蘇如何發揮科教資源優(you) 勢?目前麵臨(lin) 哪些難點和堵點?如何爬坡過坎推進發展?記者近日采訪多領域專(zhuan) 家學者,聽他們(men) 為(wei) 江蘇打造數字產(chan) 業(ye) 高地建言獻策。

  增強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源頭供給能力

  “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是江蘇把握全球數字科技革命主動權、打造數字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塑造數字經濟時代新優(you) 勢的戰略部署和必然選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區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韓子睿分析道,江蘇擁有計算機科學、數學等一批與(yu) 數字技術相關(guan) 的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學科,建有紫金山實驗室、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裝置等數字技術重大平台,蘇州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南京、無錫積極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這些都是江蘇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強項優(you) 勢,為(wei) 加快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與(yu) 此同時,江蘇數字產(chan) 業(ye) 化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行業(ye) 龍頭企業(ye) 不多,全國‘2021數字經濟創新企業(ye) 100強’前10名企業(ye) 都無緣江蘇。”韓子睿說。

  如何發揮優(you) 勢、補齊短板?韓子睿認為(wei) ,應從(cong) 三個(ge) 方麵著手。

  首先是突破數字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進核心軟件、高端芯片、智能傳(chuan) 感器等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環節技術攻關(guan) ,建設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實驗室等,全方位引育用好數字經濟人才,增強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源頭供給能力。

  其次是加快數字科技成果規模化應用,布局一批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立先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征集、遴選和發布製度,集成打造一批數字技術平台型應用場景,通過社會(hui) “廣泛用起來”促進企業(ye) “快速長起來”。

  最後是提升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能級,打造一批數字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和細分行業(ye) 頭部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上下遊數字核心企業(ye) 匯聚。同時,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建設一批數字產(chan) 業(ye) 特色園區,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

  加速研發,降低技術應用門檻

  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過程中,企業(ye) 和高校應“雙向奔赴”。企業(ye) 需要高校的前端研發;高校也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加速技術迭代。

  “人工智能發揮著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其技術需要不斷地進步。”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hui) 相關(guan) 專(zhuan) 家介紹,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數據中蘊含著巨大價(jia) 值,但在實際生產(chan) 生活中的海量數據,不僅(jin) 沒有精確的標簽,還含有噪聲和歧義(yi) 。處理這些“低質量”數據,需要弱監督機器學習(xi) 技術的進步。

  對此,南京大學周誌華教授在國際上首次將弱監督學習(xi) 範式歸納為(wei) 不完全監督、不確切監督、不準確監督三種類型,引領了相關(guan) 方向的發展。省內(nei) 高校中多個(ge) 人工智能研究團隊也正圍繞該方向開展研究。例如周誌華教授團隊在半監督學習(xi) 、眾(zhong) 包學習(xi) 方麵,東(dong) 南大學張敏靈教授團隊在偏標記學習(xi) 方麵,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黃聖君教授團隊在主動學習(xi) 方麵等均取得了突破,相關(guan) 成果已應用在智能製造、圖像識別、推薦係統等領域的實際任務。日前,黃聖君團隊的“智能主動學習(xi) 機”項目還獲得了2022年日內(nei) 瓦國際發明日金獎。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已取得重大成效,但目前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互聯網相關(guan) 行業(ye)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應用還具有很大潛力。

  “人工智能要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麵要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培養(yang) 既懂行業(ye) 知識、又懂AI技術的交叉型人才;另一方麵要加速研發,降低AI技術的應用門檻。”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hui) 的專(zhuan) 家表示,目前算法、模型設計等基礎研究基本都是高校在做,盡管大型企業(ye) 也會(hui) 投入做一些研究,但從(cong) 算法到落地產(chan) 業(ye) 化有很長的過程,需要校企之間的密切合作,“現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針對特定應用任務進行設計,通用性差,要進一步加快相關(guan) 技術研發,降低企業(ye) 應用的初始成本,比如基礎模型稍加調整可以快速適應多種場景和任務,從(cong) 而加速促進AI技術的落地。”

  產(chan) 教融合、技術聯合,共促產(chan) 業(ye) 發展

  “現代產(chan) 業(ye) 最大的標誌就是分工與(yu) 合作更加細化。”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施毅說,數字產(chan) 業(ye) 化包含多個(ge) 方麵,以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在應用方麵我國已經走在前麵,但在一些核心的、底層的硬件技術方麵,我國與(yu) 國外先進技術還有較大差距,必須加速追趕。

  區別於(yu)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具有高度的知識密集性,高校要在相關(guan) 高水平人才培養(yang) 上發力,同時推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集成電路要從(cong) 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需要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來推動,所以高校的相關(guan) 基礎研究、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對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至關(guan) 重要。”施毅分析道,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自身要做好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成果轉化則可以跟企業(ye) 一起來做。“國家支持南京大學成立了集成電路產(chan) 教融合平台,江蘇省科技廳今年新設立了共性技術聯合實驗室,南京大學集成電路相關(guan) 項目作為(wei) 首批平台申報成功。高校的科研力量將積極融入產(chan) 業(ye) 鏈,共同推進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

  “發展數字產(chan) 業(ye) 化,現在正是好時機。”施毅說,這些年從(cong) 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我省培養(yang) 了一大批人才,越來越多帶有先進技術的人才也從(cong) 國外學成歸來,市場在壯大,資本也在密集地投入,“天時地利人和,我們(men) 要有信心。當然也要重視現在所麵臨(lin) 的困難,集成電路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係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麵麵,發展過程可能會(hui) 比較漫長,但我們(men) 必須沿著這個(ge) 方向去努力。”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