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建城市副中心首個5A級景區 運河畔四景區實現水陸皆連通
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創建首個(ge) 5A級景區——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它包括大運河森林公園等4個(ge) 區域,提升工程完成後,水陸皆連通,路上環線達25公裏。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四個(ge) 區域,分別是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公園、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片區、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築群。為(wei) 創建5A級景區,四個(ge) 區域將連通並提升。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魏昀贇介紹,提升區域總麵積約8.55平方公裏,北至通燕高速,南抵甘棠大橋,河道段長12.1公裏,水域麵積2.56平方公裏,沿途穿過北關(guan) 閘橋、千荷瀉露橋等10座橋梁。
整個(ge) 景區的遊客線路按照“1+1+6”景區遊線體(ti) 係構建,即“1條水上大環線+1條陸上大環線+6條景區小遊線”,采用“遊船+步行+電瓶車+自行車”多種交通方式串聯起景區的各個(ge) 景點。有條件的區域將增加5處休閑健身場所和4處無動力兒(er) 童活動設施遊樂(le) 場地。
運河碧波原本就串聯4處景區。可陸上環線又如何打通?
中建建築城鄉(xiang) 與(yu)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閻晶介紹,景區陸上大環線全長約25公裏,全部步道將拓寬到4米及4米以上。“我們(men) 反複踏勘路線,總共排查出6處斷點,因地製宜逐一突破。”閻晶說,每個(ge) 斷點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將對道路加以改造,有的調整閘橋斷麵,有的需要市屬單位協調。目前,改造方案已經確定,即將開始施工。
除了兩(liang) 個(ge) 大環線,景區還有6個(ge) 小遊線,各有特色。如,燃燈塔景點小遊線植入狀元文化展、北運河非遺傳(chuan) 習(xi) 所等沉浸式體(ti) 驗;運河文化廣場小遊線的特色是以展示運河文脈為(wei) 主;運河2號碼頭小遊線則是以科技體(ti) 育為(wei) 主線;東(dong) 岸和西岸的小遊線是親(qin) 子娛樂(le) 首選;月島聞鶯小遊線以登高瞭望和濕地科普為(wei) 特色。
“我們(men) 邀請專(zhuan) 家對運河文化進行了梳理,建立了文化圖譜,將以各種形式體(ti) 現在提升工程中。”魏昀贇介紹,最直觀的就是景區中將添加文化符號,如船帆、漕船、皇木等。更深層次的則是對文物和古老景觀進行複原,如三廟一塔景區已完成修繕,今後還有望複原石壩碼頭。在文創方麵,將開發整體(ti) 文創IP,並建設主題郵局。
漕運碼頭是景區的重要節點,主打非遺、市井文化的特色。漕運碼頭附近自古市肆繁華,前些年拍影視劇還遺留下一些小鋪子、小商街,在此次改造提升中恰好可加以利用。政府部門還將引導漕運碼頭的業(ye) 態,使之擁有交通集散、旅遊谘詢、文創等複合功能。
漕運碼頭改造提升效果圖
相關(guan) 新聞
減少人為(wei) 擾動,為(wei) 野生動植物留一片樂(le) 土
本市20處綠隔公園將開辟自然帶
本報記者 朱鬆梅
公園不隻是市民的樂(le) 園。今年,京城20處綠隔公園將開辟自然帶。自然帶將適度保留荒野狀態,並且婉拒遊客,讓動植物能夠自由棲息。
近日,記者來到西四環外的老山休閑公園。這裏是城區唯一的自然山林,休閑遊憩設施也健全,來遛彎兒(er) 的市民不少。越往北走,林子越密,藏於(yu) 林間的鳥也叫得越歡。“這裏有不少刺蝟、野兔、花喜鵲,候鳥遷徙季更熱鬧了。”公園負責人張維良介紹,按市裏的要求,老山休閑公園要劃出10%的麵積作為(wei) 自然帶。“北邊這片兒(er) 遊客少,生態底子也好,非常適合作自然帶。專(zhuan) 家已經論證過好幾次,馬上就要啟動建設。”
什麽(me) 是“自然帶”?通俗點兒(er) 說,就好比喧囂都市中的一片荒野。它們(men) 鑲嵌在公園綠地中,麵積相對較大且擁有良好的連通性,避免人為(wei) 幹預,促進自然演替,為(wei) 野生動物保留棲息空間和必需的食物資源。
市園林綠化局林業(ye) 工作總站站長杜建軍(jun) 介紹,經過多年建設,四五環路附近的第一道綠化隔離帶已基本建成,102個(ge) 公園落成。今年,本市將在老山休閑公園、八家郊野公園、北塢郊野公園、將府公園等20處綠隔公園中嚐試劃定自然帶。其劃定因地製宜,約占每個(ge) 公園麵積的10%左右。就拿老山休閑公園來說,總麵積80公頃,其中北部的自然帶約7.9公頃。
設置自然帶的目的是減少人為(wei) 擾動、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不管,而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林分結構調整。張維良帶記者在林間穿行,四周的油鬆、檜柏擠得密不透風,野生構樹長得又高又快,爭(zheng) 奪了過多的養(yang) 分。哪怕是在晴好的天氣,林子裏也是遮天蔽日。
在自然帶建設中,將對不合理的森林結構進行調整。過密的樹木要進行疏伐,讓陽光能穿林而下,清風也能潛入林中,改善樹木長勢。樹種單一的林地,要種植一些景觀植物和花灌木,構建混交、複層、異齡、多功能的森林群落。
森林是小動物們(men) 的家。為(wei) 了給它們(men) 提供更多口糧,自然帶之中要補種食源、蜜源植物,如海棠、黑棗。年複一年被雨水衝(chong) 刷出的山溝,也將因地製宜開辟成一個(ge) 個(ge) 儲(chu) 水窪,讓口渴的小動物們(men) 來痛痛快快喝個(ge) 飽。此外,自然帶外圍還會(hui) 種植紫穗槐、金銀木等多刺、蔓生植物,它們(men) 好像一層軟隔離,既能阻擋遊客進入,也不妨礙動物們(men) 穿行。
到今年底,20處綠隔公園將完成自然帶營造。今後,北京的城市公園、綠地將在有條件的地方開辟自然帶;每座郊野公園都要建一處自然帶;平原造林地區每1000畝(mu) 地塊,也將建設不少於(yu) 一處自然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