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內蒙古:非遺“雲課堂”開課

發布時間:2022-06-13 11: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11日電 (記者 張瑋)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各地非遺“雲(yun) 課堂”陸續開課。

  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內(nei) 蒙古非遺宣傳(chuan) 展示主場活動在呼和浩特市啟動,

  活動以“中華頌·非遺傳(chuan) 承文脈”為(wei) 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包括“啟動儀(yi) 式”“內(nei) 蒙古長城四季非遺展”“內(nei) 蒙古黃河非遺美術作品展”、內(nei) 蒙古“非遺購物節”線上展銷及“傳(chuan) 統手工藝大課堂”線上社會(hui) 教育活動等內(nei) 容。

  72歲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非遺項目“烏(wu) 春”傳(chuan) 承人鄂靈巧,在呼倫(lun) 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通過“雲(yun) 課堂”介紹達斡爾族最古老的曲藝說唱藝術“烏(wu) 春”。

  “達斡爾族沒有文字,我是從(cong) 母親(qin) 那裏口口相傳(chuan) 學來的。傳(chuan) 承至今,它具有曆史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鄂靈巧介紹道,“烏(wu) 春”的形式多種多樣,多在農(nong) 閑、朋友聚會(hui) 、新春佳節的時候演唱。

  作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級傳(chuan) 承人,鄂靈巧收了不少徒弟,“這些年,除了進學校、社區,我還經常下鄉(xiang) 演出。”

  鄂靈巧希望通過“雲(yun) 課堂”能讓更多人了解達斡爾族的傳(chuan) 統文化,喜歡“烏(wu) 春”。

  盤、縫、包、纏…敖魯古雅鄂溫克服飾傳(chuan) 承人德克麗(li) 一邊講一邊動手演示,通過線上線下教授喜歡手工藝的民眾(zhong) 如何裁剪、縫製皮毛,製作皮毛包。

  據了解,德克麗(li) 每年都會(hui) 舉(ju) 辦文化研學培訓班,開展非遺文化傳(chuan) 承等誌願活動,號召敖魯古雅鄉(xiang) 民及根河市區居民、低收入群體(ti) 參加培訓,參與(yu) 人數超過2000人次。

  德克麗(li) 說,她希望通過非遺傳(chuan) 承的誌願服務工作,帶領更多愛好者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下去。

  當日,蓧麵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賈銀鳳則將內(nei) 蒙古的美食文化帶進直播間,從(cong) 和蓧麵、搓蓧麵、蒸蓧麵等各道考究的製作程序上,向民眾(zhong) 介紹舌尖上的敕勒川草原。

  內(nei) 蒙古展覽館館長王世英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曆代中國人在生產(chan) 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民眾(zhong) 通過觀看和了解非遺,能夠深深地體(ti) 會(hui) 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華文化精髓。

  據悉,2022年,內(nei) 蒙古新增5家自治區傳(chuan) 統工藝工作分站、9家自治區非遺就業(ye) 工坊,以及新設立5個(ge) 自治區“非遺曲藝書(shu) 場”、8家自治區“非遺研究基地”和10家自治區“非遺在社區”試點。(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