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對一摸清需求 實打實培訓技能(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①)

發布時間:2022-06-15 15: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當前正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關(guan) 鍵階段,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ye) 指導服務,學校、企業(ye) 和有關(guan) 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ye) 簽約落實工作,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ye) 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作為(wei) 重點幫扶對象。

  今年以來,困難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情況如何?得到了哪些幫助和支持?今日起,本版推出“幫扶困難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係列報道,呈現各地的幫扶政策、服務舉(ju) 措,敬請關(guan) 注。

  “對未來,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不久前,山西太原理工大學學生王佳琪順利地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她來自太行山區一個(ge) 脫貧家庭,在學校期間,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就業(ye) 培訓課程和“暑期就業(ye) 夏令營”,去新疆一家企業(ye) 進行了短期實訓。“去西部的實訓經曆,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夏令營活動,讓我近距離感受到用人企業(ye) 的實際情況,就業(ye) 目標進一步清晰。”6月初,王佳琪通過了“西部計劃”的麵試,即將奔赴新疆接受基層崗位的鍛煉。

  來自脫貧家庭等低收入家庭的畢業(ye) 生,是太原理工大學重點關(guan) 注的就業(ye) 群體(ti) 。“除了日常在學校學習(xi) 過程中的助學關(guan) 懷,在就業(ye) 上我們(men) 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梁婧是學校學生就業(ye) 指導中心就業(ye) 指導科科長。她組織、參與(yu) 的“宏誌助航”計劃是一項麵向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幫扶項目,為(wei) 很多生活困難學生帶來了人生的改變。

  “培訓之前,我們(men) 麵向1489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ye) 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麵向120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ye) 生開展線下‘一對一’訪談,從(cong) 他們(men) 的角度出發進行培訓課程設置。”梁婧介紹,在充分了解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ye) 需求的基礎上,太原理工大學麵向校內(nei) 外招募講師62人,提前演練預案、反複推敲課程,用10堂課的內(nei) 容設置,完成對低收入家庭學生這個(ge) 群體(ti) 的就業(ye) 培訓。

  重體(ti) 驗、互動式,是“宏誌助航”計劃就業(ye) 培訓課程的特點。“以前的‘大課’偏理論實踐。借助‘宏誌助航’計劃,我們(men) 進行了就業(ye) 培訓課程的改革。我們(men) 提出,理論的傳(chuan) 授部分隻占到全部課程的30%,更多通過模擬、實踐和探索環節來提煉‘真東(dong) 西’。”梁婧還是“麵試技巧”課程的講師,“比如求職信息搜集,我們(men) 會(hui) 現場模擬結構化麵試、半結構化麵試、無領導小組麵試,讓學生在學校裏體(ti) 驗職場麵試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員技能、態度、情感綜合提升。”

  王佳琪也參加了這個(ge) 培訓課程。“我對自己很了解,自信心不足、對未來求職方向不明確是短板。參加了‘宏誌助航’計劃的前3節課程後,我完成了‘自我探索’,發現了自己的興(xing) 趣和價(jia) 值觀所在,也就確定了未來求職目標——去基層做一些體(ti) 現自我價(jia) 值的事情。”

  “培訓前重方案調研、培訓中重管理服務、培訓後重評價(jia) 反饋,形成管理和服務的有效閉環,不斷完善我校低收入家庭畢業(ye) 生就業(ye) 幫扶機製,引導學生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讓學生學有所成、業(ye) 有所就。”太原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鄭強介紹,去年,太原理工大學還舉(ju) 辦了“宏誌”專(zhuan) 場招聘活動,從(cong) 係統學分、專(zhuan) 場招聘、重點幫扶3個(ge) 方麵讓學生培訓後充滿獲得感,保證就業(ye) 幫扶“不離線”,溫情助力“不掉線”。截至今年5月,一期培訓學員就業(ye) 率達70.3%。

  今年,太原理工大學有10082名畢業(ye) 生。學校學生就業(ye) 指導中心副主任高長春介紹:“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太原市的更多招聘活動轉到線上。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的就業(ye) 率與(yu) 去年持平,高於(yu) 平均水平。” 這離不開多方麵的努力。圍繞“育人”與(yu) “就業(ye) ”,太原理工大學形成了自己的辦法。“學校在低年級推行職業(ye) 規劃,高年級開展就業(ye) 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ye) 探索和職業(ye) 能力培養(yang) 。”高長春介紹,學校從(cong) 大一到大四全流程把就業(ye) 融入課程設置,從(cong) 學生價(jia) 值塑造、身心健康、職業(ye) 發展、就業(ye) 素質等多方麵進行就業(ye) 能力提升。2021年6月至今,共有65000餘(yu) 人次參與(yu) 課程學習(xi) ,開設生涯規劃就業(ye) 指導課程524次。除此之外,還通過開展求職訓練營、簡曆大賽、夏令營暑假就業(ye) 實踐等活動,開展“實踐育人”與(yu) “協同育人”。

  “共享就業(ye) ”是太原理工大學的就業(ye) “名片”。鄭強介紹:“去年,我們(men) 組織了華北、東(dong) 北地區的83所高校就業(ye) 聯盟,共享大學生就業(ye) 的資源、渠道和職位。”太原理工大學與(yu) 浙江省台州市一直保持密切的“市校合作”。此前台州市一些企業(ye) 對藝術類專(zhuan) 業(ye) 崗位有需求——這並非工科突出的太原理工大學的強項。太原理工大學隨即把這一“資源”對接到山西省其他高校,並促成了這些學校畢業(ye) 生與(yu) 台州企業(ye) 的就業(ye) 對接。截至5月30日,太原理工大學畢業(ye) 生總體(ti) 就業(ye) 率為(wei) 67.9%,較2021年同期提高4.55%,穩居全省高校前列。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3日 14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