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綠色建築 讓城市更美更宜居(美麗中國·關注城市綠色空間③)

發布時間:2022-06-15 15: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綠色建築,即在全壽命期保持低能耗、環境友好並且健康宜居的高品質建築。

  從(cong) 綠色建材到綠色裝配,再到對既有建築的綠色化改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築“走進”了大家的生活,助力節能降碳的同時,也提升了人們(men) 的生活品質。

  實驗室裏,建材的成分被反複試驗,隻為(wei) 盡可能減少對天然資源的消耗、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流水線上,一塊高品質的疊合樓板僅(jin) 用不到一分鍾時間便被製造出來……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築正在跨越式增長,不但改變著建築的方式,也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今年3月印發的《“十四五”建築節能與(yu) 綠色建築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麵建成綠色建築,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麵積3.5億(yi) 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0.5億(yi) 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築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

  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可循環,綠色建材消費成為(wei) 新趨勢

  走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鬆北區中德生態科技小鎮產(chan) 業(ye) 園區,流線和圓弧碰撞出文藝前衛的紅牆建築——誰能想到,在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攝氏度的哈爾濱,這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從(cong) 未接入城市供暖管網。

  “這些建築就像是‘保溫瓶’,夏天隔熱,冬天保溫,能耗還更低。”園區物業(ye) 經理郭學兵介紹,園區一期工程中6萬(wan) 平方米為(wei) “超低能耗建築”,應用了一係列綠色環保建材:建築外牆250毫米石墨聚苯板、“真空絕熱板”等高效保溫材料的應用,大大提高建築保溫效果,降低了能耗;地麵下,電熱膜係統通過聚酯薄膜通電發熱產(chan) 生遠紅外熱能,熱轉化率高達99.69%。據統計,相比同等麵積的普通建築,該項目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超過1000噸。

  “近年來,綠色建材已成為(wei) 建材行業(ye) 發展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重點產(chan) 業(ye) 之一。”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hui) 總經濟師、副秘書(shu) 長孫星壽介紹,綠色建材強調的是“全壽命期內(nei) ”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可循環”等特征。

  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花都區的中建智造花都基地的混凝土綜合實驗室裏,從(cong) 建材的生產(chan) 開始,工程師們(men) 便反複研究,努力讓材料質量更好、更環保。

  “我們(men) 通過不斷調整水泥、砂石、外加劑等成分的配合比,成功研發出機製砂混凝土,目前生產(chan) 的構件已經通過驗收。”記者到達該實驗室采訪時,七八名工程師正在緊張地進行著當天的實驗,中建智造花都基地廠長張俊生介紹,這種機製砂混凝土減少了天然砂的用量,更加生態環保,而且混凝土產(chan) 品強度更大、養(yang) 護周期短,也降低了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綠色建材消費已成為(wei) 新趨勢。“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共同建立了綠色建材產(chan) 品認證製度,製度推行以來,合計已發出4460張評價(jia) 認證證書(shu) ,共有6個(ge) 大類、51個(ge) 小類、350餘(yu) 種產(chan) 品納入綠色建材產(chan) 品認證目錄。”孫星壽介紹。

  此外,2020年,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南京、杭州、紹興(xing) 、湖州、青島、佛山等6個(ge) 城市的新建政府采購工程作為(wei) 試點項目,要求采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建造方式進行設計建造,采購符合性能指標要求的綠色建材,建成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

  截至目前,6個(ge) 試點城市共確定222個(ge) 試點項目,涉及醫院、學校、辦公樓等8種建築類型。試點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yi) 元,累計采購各類綠色建材53億(yi) 元。

  自動化程度高、環境汙染少,裝配式技術應用越來越廣

  在廣東(dong) 佛山一處商品房小區的施工現場,一間間集成廚房、衛生間,還有一件件梁、板、樓梯、陽台、空調板等預製構件整齊擺放。這些建築構件在中建智造基地建造工廠的流水線上成型之後,才被運輸到小區進行安裝——安裝現場沒有明顯揚塵,不但整潔安全,而且質量好。

  “我們(men) 是全產(chan) 業(ye) 鏈裝配式建築生產(chan) 基地。各個(ge) 配件在基地的工廠裏製作生產(chan) ,再運到項目工地現場裝配。”張俊生介紹,裝配式建築的施工方式實現了“房子是在工廠裏製造的”。

  在中建智造基地的工廠裏,記者看到,工人們(men) 完成裝模、上油、紮筋等準備工序後,操作幾個(ge) 按鈕,短短幾十秒後,一塊2米乘3米大小的疊合板就完成了澆築,再經過振搗、拉毛、養(yang) 護、脫模等工序,一塊高品質的疊合樓板便從(cong) 自動化流水生產(chan) 線上被製造出來。

  在構件生產(chan) 線兩(liang) 邊,智能鋼筋焊接機器人、智能棒材彎曲中心、數控智能鋼筋調直切斷機等大型自動化先進設備依次排列著,井然有序,高效運行。

  “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智造基地還實現了立體(ti) 化儲(chu) 運。”張俊生介紹,工廠用約850平方米的占地麵積,在同一生產(chan) 線建立了2個(ge) 豎向12層高的立體(ti) 養(yang) 護窯,是一般工廠養(yang) 護窯存儲(chu) 數量的2倍多,可以更好地節約土地資源,這也是綠色建造的體(ti) 現之一。

  近年來,裝配式技術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得到應用。5月18日,中建二局建設的南京百水保障房一期項目全麵竣工。“項目充分運用裝配式技術,所有主樓全部采用標準化、模數化設計施工,可以減少近90%的建築垃圾;同時注重加強節能環保的新型周轉材料使用,回收利用率達30%。”項目負責人蘇憲新介紹。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不斷提升構件標準化水平,推動形成完整產(chan) 業(ye) 鏈,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築工業(ye) 化協同發展。

  “裝配式建築項目就像‘搭積木’,工廠生產(chan) 、現場集成,在提高生產(chan) 效率的同時,能夠減少汙染、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建築師胡家僖表示,“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築進入全麵發展期,但在標準化設計理念、裝配式部品部件產(chan) 業(ye) 化水平和信息化支撐等方麵與(yu) 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推動裝配式建築、鋼結構建築發展,下一步,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將構建標準化設計和生產(chan) 體(ti) 係,推行“少規格、多組合”的正向設計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築市場化、規模化發展。

  探索通過綠色化改造,實現建築節能減排、健康舒適性能的權衡改善

  走進哈爾濱市道外區紅河小區五街區,花池涼亭間綠草如茵——其實在兩(liang) 年前,小區庭院還隻是一片荒地,樓體(ti) 外牆直掉牆皮。

  “前年小區改造後,樓體(ti) 保溫、防水、裝門‘一條龍’換新顏。”居民紀紅梅說,“漏水透寒問題解決(jue) 了,冬天家裏的溫度提高了5攝氏度。”

  “外牆和屋頂保溫板的鋪設,不僅(jin) 極大地減少室內(nei) 熱量損失,還顯著減少了供暖消耗的煤炭資源。”道外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軍(jun) 介紹起種種變化:加強對供暖管線的保溫處理;優(you) 化設計雨水汙水管網係統的管徑、走向、坡度……“小區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全麵升級。”

  近年來,哈爾濱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加速推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推進供熱、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不斷減少能耗。黑龍江省2020年9月發布的《黑龍江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各地政府投資建築、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麵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在廣州,裝配式建築的理念也被運用於(yu) 既有建築的改造升級。

  廣州市黃埔區的一棟辦公樓,樓齡已經超過20年。中建四局投資公司綠建事業(ye) 部總經理羅智介紹,當時建築內(nei) 部立柱過多,非常占用空間,改造需求是提高空間利用率。“我們(men) 采用裝配式的改造方式,通過減少柱子數量、加粗柱子、增加橫梁,高效地實現了建築改造,節約了造價(jia) 。”羅智說。

  中國建築學會(hui) 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澄表示,現在很大一部分建築在健康、舒適與(yu) 方便生活需求方麵還有提升空間,使得建築使用者多采用主動式手段進行室內(nei) 環境品質調控,導致建築能耗高、碳排大,“既有建築改造正是希望以計算性設計創新實現建築節能減排、健康舒適性能的權衡改善。”

  “推動高水平綠色建築發展,是實現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的重要舉(ju) 措,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將持續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進一步提升綠色建築占比;提高建築節能標準,在適宜氣候區推廣超低能耗建築;推進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提升建築節能低碳水平;加強建築運行的管理,降低建築運行的能耗。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8日 13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