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法治護航,擰緊生產“安全閥”
為(wei) 群眾(zhong) 講解消防器材使用,加大防汛抗洪應急通信裝備檢查,開展“查找身邊的隱患”活動……今年6月是第21個(ge) 全國安全生產(chan) 月,各類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今年安全生產(chan) 月主題為(wei) “遵守安全生產(chan) 法,當好第一責任人”,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增強法治意識,將責任落實到每個(ge) 環節,才能將生產(chan) “安全閥”擰得更牢更緊。
安全生產(chan) 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事關(guan) 人民福祉。人命關(guan) 天,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wei) 代價(jia) ,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守住“紅線”,依法管理是根本性舉(ju) 措。2021年9月,新修訂的安全生產(chan) 法正式施行,此後相關(guan) 部門加快完善配套法律法規,提升綜合執法監督效能,為(wei) 安全生產(chan) 築牢法治屏障。作為(wei) 新安全生產(chan) 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ge) 安全生產(chan) 月,各方應著力推動全民提升法治意識,以堅決(jue) 有力措施遏製事故發生。
近段時間,隨著各地全麵複工複產(chan) ,出行相對集中,路網壓力上升,一些企業(ye) 滿負荷生產(chan) 安全隱患增多;入夏以來,一些地方有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風險。各地必須深刻認識安全生產(chan) 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好貫徹落實安全生產(chan) 法。
責任是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靈魂。企業(ye) 作為(wei) 安全生產(chan) 責任的主體(ti) ,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製人、實際負責人的安全生產(chan) 意識強不強、責任清不清、落實嚴(yan) 不嚴(yan) ,直接影響風險隱患能否被及時化解。新修改的安全生產(chan) 法明確了企業(ye) 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chan) 的第一責任人。抓住“關(guan) 鍵少數”,讓第一責任人履行好法律規定的職責,把安全生產(chan) 、基礎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和應急救援做到位,是每個(ge) 生產(chan) 經營單位守好責任田的必要前提。
安全生產(chan) ,沒有人是旁觀者。新修改的安全生產(chan) 法強調全員責任製。比如,就管理層而言,除第一責任人外,其他副職即便不負責生產(chan) ,但是,若分管人事的副職對安全管理團隊配備不到位、分管財務的副職對安全投入的調配不到位,由此導致事故也要承擔責任。進一步說,每個(ge) 部門、每個(ge) 崗位、每個(ge) 員工都是安全生產(chan) 鏈條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築牢安全生產(chan) 的堤壩,就要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做到守土有責,避免針尖大的窟窿漏過鬥大的風。
安全生產(chan) 重在防患於(yu) 未然。推動從(cong) 源頭上防範化解風險,必須做到獎懲並舉(ju) 、疏堵並治。安全生產(chan) 法明確對改善安全生產(chan) 條件、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麵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ge) 人,以及對報告重大事故隱患或者舉(ju) 報違法行為(wei) 的有功人員,給予獎勵,正是為(wei) 了激發參與(yu) 者的主動性。同時,從(cong) 嚴(yan) 厲罰款,到停業(ye) 整頓,再到職業(ye) 禁入,修改後的安全生產(chan) 法加大對違法行為(wei) 的懲處力度,利劍高懸,加強震懾,讓生產(chan) 經營單位不敢違法、不能違法。
安全生產(chan) 是一項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用足法律武器,以普法促學法懂法,以執法促遵法守法,才能讓更多人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打好安全生產(chan) 持久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