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 “藝”有可為(新語)
藝術介入並改造鄉(xiang) 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提供了新鮮的、可複製的生動經驗和發展可能
信步小徑山道,賞竹林深深;縱目百畝(mu) 茶園,看裝置藝術“雲(yun) 壺飛瀑”;推開村落門扉,老屋舊舍化身書(shu) 屋、咖啡館……這裏是浙江省紹興(xing) 市越城區坡塘村雲(yun) 鬆自然村,也是中國廣袤的鄉(xiang) 野大地上,藝術嚐試介入並塑造鄉(xiang) 村發展路徑的萬(wan) 千縮影之一。
無論是地處北方的四合院、窯洞,還是建於(yu) 南國的吊腳樓、蘑菇房,不同的物候稟賦與(yu) 文脈變遷,孕育出村落民居的不同風貌與(yu) 樣式。這也要求藝術的設計與(yu) 改造,必須就地取材、靈活變通、一村一品,以避免陷入生搬硬套、千村一麵的困境。
藝術搭台,鄉(xiang) 村唱戲。藝術對鄉(xiang) 村的介入,是對鄉(xiang) 村傳(chuan) 統美學的重新發現,更是對其社會(hui) 價(jia) 值的重新激活。村頭巷尾的牌樓戲台、義(yi) 學社倉(cang) 都是鄉(xiang) 野間的珍稀資源。藝術工作者一方麵本著“修舊如故”的原則,修繕保護村落的古建遺跡,煥發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的昔日神采;另一方麵,他們(men) 設身處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嗬護並激發村民的內(nei) 生動力,或以光影技術為(wei) 媒定格山鄉(xiang) 之美,或以水鄉(xiang) 古鎮為(wei) 介開發戲劇藝術節,積極發掘並放大不同鄉(xiang) 村的地理優(you) 勢、生態特色和文化潛力。
與(yu) 其說藝術改變了鄉(xiang) 村,不如說這是一場藝術與(yu) 鄉(xiang) 村的雙向奔赴。豐(feng) 富的民風民俗、殊異的鄉(xiang) 土建築,不僅(jin) 充分賦予音樂(le) 、繪畫、雕塑等藝術開闊的生長空間,也能激發創作者豐(feng) 沛的靈感。當然,一條可持續的藝術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實踐之路,更有賴於(yu) 農(nong) 業(ye) 、地理、經濟、社會(hui) 等多學科跨領域的有機聯動與(yu) 合作。以四川蒲江明月村為(wei) 例。以有“活著的邛窯”之譽的明月窯為(wei) 規劃起點,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參與(yu) 到改造院落、引入文旅業(ye) 等建設環節,最終打造出“竹海茶山明月窯”品牌。
念起鄉(xiang) 音,記起鄉(xiang) 愁,更要續起鄉(xiang) 情。於(yu) 中國人而言,鄉(xiang) 村是精神深處的故鄉(xiang) 。田野的一草一木固然動人,最難忘懷的更是故土故人。藝術對鄉(xiang) 村的介入與(yu) 改造,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公共空間的擴展與(yu) 更新,也在於(yu) 對淳樸、溫良的鄉(xiang) 土人情的嗬護。用一口質樸方言聊起攝影技巧、在兒(er) 時的蘆葦蕩邊采風寫(xie) 生,筷來箸往間感受村民的熱絡……故土的脈脈溫情,經過現代審美理念的設計、提煉,以更藝術化的方式呈現,直抵人心、久久回蕩。
鄉(xiang) 土中國,“藝”有可為(wei) 。藝術介入並改造鄉(xiang) 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提供了新鮮的、可複製的生動經驗和發展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