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穩產達產,推動經濟全麵回升向好

發布時間:2022-06-28 15:24:00來源: 新華日報

  6月24日,省政府召開穩定經濟增長視頻調度會(hui) 議要求,按照省委部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好穩經濟大盤攻堅戰,推動經濟全麵回升向好。

  一篙鬆勁退千尋。隨著疫情得到控製,我省各級政府和企業(ye) 上下一心,著力保障企業(ye) 從(cong) 複工複產(chan) 到穩產(chan) 達產(chan) ,爭(zheng) 分奪秒暢物流、保供應,上新品、拓市場,奮力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保生產(chan) ,工業(ye) 增速快速回升

  炎炎夏日,位於(yu) 南京經開區的中建五洲鋼結構製造廠6個(ge) 項目同時開工,一派火熱的生產(chan) 場景。“我們(men) 廠96人24小時輪崗運轉。”經理孫羅指著製作車間的一角說,疫情對原料運輸和用工有一定影響,現在正全力趕訂單,廠區內(nei) 連邊角空地都被貨物“填滿”。

  省工信廳最新工業(ye) 運行分析顯示,1-5月,全省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月,全省規上工業(ye) 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1.1%,較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的4月回升11.2個(ge) 百分點。工業(ye) 增速快速回升是如何實現的?從(cong) 保複工到促達產(chan) ,在確保生產(chan) 安全的前提下,搶工期、趕進度成為(wei) 各地首要任務。

  ——成立專(zhuan) 班機製,讓“暖手”相扶更精準。

  4月,江蘇重點整車企業(ye) 產(chan) 量直降50%。5月迅速反彈,環比增長136%,這得益於(yu) 工信、交通、商務等部門,在第一時間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聯絡機製,幫助全省13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e) 全麵複工,並帶動全國60餘(yu) 家整車企業(ye) 恢複生產(chan) 。

  為(wei)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4月初,揚州成立“物流運輸保障工作專(zhuan) 班”和“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工作專(zhuan) 班”。“目前專(zhuan) 班累計幫助90家企業(ye) 列入國家和省保供‘白名單’,幫助長豐(feng) 醫療等39家企業(ye) 協調解決(jue) 原材料供應等問題,全力保障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穩定。”揚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雲(yun) 翔介紹,該市5月工業(ye) 開票銷售和用電,已恢複到去年同期95%以上,工業(ye) 經濟總體(ti) 呈企穩回升態勢。

  ——推動政策直達,讓“紅利”更快落地。

  3月以來,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我省印發5方麵27項涉疫地區重點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工作指引,分區分級加快推進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至5月31日,全省受疫情影響停產(chan) 的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數由4月中旬的6339家峰值降至1家。

  隨著規上企業(ye) 率先複工複產(chan) ,麵廣量大的中小微企業(ye) 成為(wei) 保生產(chan) 重點對象。省工信廳副廳長石曉鵬說,今年省工信產(chan) 業(ye) 轉型省級專(zhuan) 項資金中,專(zhuan) 門安排30%的資金用於(yu) 支持中小企業(ye) 紓困,還將發揮省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台和“蘇企通”兩(liang) 大惠企宣傳(chuan) 平台功能,讓更多惠企政策“速享盡享、非申即享”。

  ——匯聚多方動能,讓產(chan) 業(ye) 鏈連結更緊密。

  6月24日,由省工信廳牽頭指導,全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促進機構、產(chan) 業(ye) 鏈支撐機構和智庫單位,以及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單位、社會(hui) 機構等48家單位,在南京成立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聯盟。“聯盟將促進成員單位之間跨界融合,努力構建全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生態網絡,全力打造江蘇集群發展命運共同體(ti) 。”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省可再生能源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施新春表示。

  保暢通,應急機製走向製度化

  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關(guan) 鍵配套企業(ye) 停產(chan) ,加之運輸受阻,我省周邊口岸進出不暢,原材料進不來、產(chan) 成品出不去,企業(ye) 不同程度減產(chan) 、限產(chan) 。4月,全省中小企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80%以上的僅(jin) 占38.4%。

  各地創新舉(ju) 措,將保暢通作為(wei) “護鏈之鑰”。4月9日,南京市發布“企業(ye) 供應鏈保障專(zhuan) 項服務指南”,對有物流業(ye) 務外包需求或有貨運拚車需求的企業(ye) ,提供貨運信息撮合服務及網絡貨運、冷鏈車運輸、零擔物流、拚車、危化品運輸等服務。

  運滿滿作為(wei) 互聯網貨運平台,成為(wei) 這次企業(ye) 供應鏈保障專(zhuan) 項服務的物流運輸保障單位之一。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運力保障小組,為(wei) 企業(ye) 提供24小時調車服務。CEO張暉介紹,自信息發布後,運滿滿平台工作人員已收到320個(ge) 谘詢電話,完成59單南京本地有效求助訂單。

  5月以來,疫情逐步得到控製,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跡象。保暢通的舉(ju) 措,也從(cong) “急就章”走向常態化製度化。

  5月6日24時起,蘇州全麵啟用“蘇貨通”平台作為(wei) 入境貨運車輛的申請受理和審核平台,實現“一個(ge) 平台申請審核、一個(ge) 貨運碼全市通認”。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dong) 介紹,針對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過程中主要麵臨(lin) 的物流不暢、供應鏈不穩定兩(liang) 大痛點,蘇州建立“點對點”機製,協調解決(jue) 跨區域供應鏈問題;上線“蘇鏈通”平台,著力提高供應鏈供需匹配效率;實施“白名單”管理,全力暢通企業(ye) 物流運輸通道。至6月1日,蘇州1.2萬(wan) 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部正常生產(chan) ,達產(chan) 率80%以上的占比95.5%;高速公路出入口貨車流量恢複到3月份日均水平的90%以上。

  保要素,係統性“解扣”促產(chan) 能

  眼下,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企業(ye) 發展預期低、用工意願小、產(chan) 能不達標等依舊存在。強化原材料、資金、用工、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保障,成為(wei) 穩生產(chan) 、保進度,助企紓困的“關(guan) 鍵之策”。

  “複工複產(chan) 涉及原材料供給、物流配送、上下遊企業(ye) 配套、市場銷售等方方麵麵,但凡其中一個(ge) 鏈條卡住,複工複產(chan) 都會(hui) 受到阻礙。”連雲(yun) 港市工信局消費品工業(ye) 處副處長李躍飛表示,該市建立全市100強企業(ye) 、重點項目承擔企業(ye) 對接渠道,對鋼鐵、石化、醫藥等重點企業(ye) 建立一對一服務機製,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配備服務專(zhuan) 員,在企業(ye) 訴求收集、惠企政策傳(chuan) 遞、助企資源對接等方麵實行定製化服務。4月4日,全市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部複工。

  泰州市工信局運行處處長吳安源介紹,一方麵,泰州市幫助破解用地、用能、環評、資金等方麵難題;另一方麵,強化項目跟蹤,抓好省重點項目、“智改數轉”項目、綠色轉型項目建設,確保竣工項目及時“進規”,為(wei) 工業(ye) 經濟穩增長提供支撐。1-5月,泰州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9%,分別高於(yu) 全國、全省平均4.6、6.8個(ge) 百分點;預計前5月規上工業(ye) 營業(ye) 收入2950億(yi) 元,增長13%左右。

  係統性“解扣”,打通複工複產(chan) 的要素瓶頸,首要的是護住企業(ye) 資金流。雲(yun) 帳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薛興(xing) 華說,至今年5月,省內(nei) 通過“雲(yun) 帳房”智能納稅申報的企業(ye) 數達92784家,共計完成超36億(yi) 元的留抵退稅資金申領,“中小企業(ye) 承壓能力有限,這筆錢精準、快速抵達企業(ye) 尤為(wei) 重要。”

  “4月,我們(men) 收到600多萬(wan) 元留抵退稅款,這筆錢真是‘及時雨’。”越博動力董事長李占江說,企業(ye) “高性能一體(ti) 化電驅係統數字化車間新模式項目”日前通過評審組驗收,這意味著企業(ye) 製造能力實現重大突破,生產(chan) 效率將提高37.9%。

  穩就業(ye) 、保用工,才能真正穩住市場主體(ti) 、保障複產(chan) 達產(chan) 。記者從(cong) 省人社廳了解到,至5月底,全省共向42.55萬(wan) 戶企業(ye) 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7.16億(yi) 元,惠及職工643.89萬(wan) 人;會(hui) 同中國銀行向560戶吸納就業(ye) 多、穩崗效果好的企業(ye) 發放“蘇崗貸”25.92億(yi) 元;開展補貼技能培訓36.2萬(wan) 人次,發放職業(ye) 培訓補貼2.83億(yi) 元,較好穩住了全省就業(ye) 形勢。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