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壽陽常村 “四村”融創 下活鄉村治理“一盤棋”
常村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西南山區,距縣城20公裏,是“國家梨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玉露香梨示範基地”“山西省農(nong) 村科普示範基地”。如今的常村,整潔宜居、鄉(xiang) 風文明,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達3萬(wan) 餘(yu) 元。這一係列沉甸甸的發展成果,都離不開常村堅持支部帶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網格治村、文明潤村“四村”融創提升鄉(xiang) 村治理能力的發展範式。
“一堡壘”帶村 建強主心骨
2009年,常村確定“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發展思路,經多方考察,最終選定了適合常村種植的玉露香梨。村黨(dang) 支部號召黨(dang) 員幹部發揮“頭雁”作用,帶頭參與(yu) ,種植了200畝(mu) 玉露香梨,邁出常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第一步。如今,玉露香梨已經成為(wei) 常村的主導產(chan) 業(ye) 。
常村還執行“三定六議”,每月5號固定為(wei) 村民議事日,每月25號定為(wei) 財務審核日,每月28號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對村級重大事務群眾(zhong) 建議、黨(dang) 支部提議、“兩(liang) 委”商議、黨(dang) 員大會(hui) 審議、村民代表或村民決(jue) 議、結果評議,進一步提升村級各項事項的決(jue) 策水平。
“一顆梨”興(xing) 村 踏上致富路
常村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村,20世紀90年代就種植果樹。2011年,常村成立了壽陽縣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農(nong) 戶+基地”模式,通過龍頭企業(ye) 帶動和資金投入推動香梨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常村以玉露香梨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全力推進精準扶貧,2016年底,常村實現整村脫貧。
一張藍圖繪到底,十多年來,常村始終堅持發展壯大玉露香梨產(chan) 業(ye) 。2021年,全村掛果麵積2300畝(mu) ,總產(chan) 量3000噸,實現銷售收入3200萬(wan)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200多個(ge) ,實現人均勞務增收10000元;全村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31282元,其中,香梨人均純收入23712元,占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的七成多。如今,常村以梨為(wei) 媒發展生態旅遊業(ye) ,連續舉(ju) 辦五屆梨花文遊節和采摘節,共接待遊客10萬(wan) 餘(yu) 人,發展“農(nong) 家樂(le) ”13家,農(nong) 旅融合發展也初見成效。
常村積極推動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垃圾中轉站,負責周邊8個(ge) 行政村、20多個(ge) 自然村的垃圾分類和清運工作。實施常蘭(lan) 河河道治理,清淤、砌壩,並在河道兩(liang) 旁種上了景觀樹。村裏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靚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一張網”治村 管好萬(wan) 千事
鄉(xiang) 村治理涉及方方麵麵,常村按照壽陽縣委統一部署,全麵推行網格化治理。按照“茶餘(yu) 飯後可達,房前屋後兼顧”原則,以30戶左右為(wei) 單元,將全村519戶劃分為(wei) 16個(ge) 網格,林田路井、礦產(chan) 資源、河流溝壑等風險隱患點全部被納入網格管理事項,同步組建16個(ge) 院落黨(dang) 小組。支部書(shu) 記統領網格,村“兩(liang) 委”幹部全部擔任網格長,在村黨(dang) 組織領導下,重點賦予網格長“上傳(chuan) 民情、下達政策、居中調解”三項權能。今年以來,通過網格排查處置各類隱患16處,建立起“黨(dang) 建引領、網格支撐、群防群治”的網格治理體(ti) 係。
“一星級”潤村 引領新風尚
在倡樹文明新風方麵,常村以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為(wei) 切口,建立村民日常文明行為(wei) 量化指標體(ti) 係,采取“兩(liang) 推兩(liang) 評一審”的方式進行評選,通過實行激勵評價(jia) ,樹立了積極向善的風氣和導向。
常村的發展和治理是壽陽縣委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一個(ge) 縮影。今年,壽陽縣推動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各項工作任務全麵推進,在網格化治理賦能提效、基層組織規範化運行、村級集體(ti) 經濟提質增效等方麵實現突破,全縣“雙百”工程有力推進,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29個(ge) ,總投資536.7億(yi) 元,高標準打造33個(ge) 森林鄉(xiang) 村,實現社會(hui) 治理事項“零距離”處置,抓黨(dang) 建、強治理、促提升取得明顯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