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下好防汛“先手棋” 打好應急“主動仗”

發布時間:2022-06-30 10:56:00來源: 人民網

  直至暴雨結束,我省河道、水庫水勢平穩,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沒有接到險情和災情報告。今年以來,僅(jin) 鄭州一地就舉(ju) 行近2000場防汛應急演練。下一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還將協調各地各部門,分別開展黃河、海河、淮河、南水北調防汛搶險演練,持續推進防汛演練工作。

  原標題:下好防汛“先手棋” 打好應急“主動仗”

  

  6月25日,洛陽市舉(ju) 行防汛應急救援綜合演練。郭抗抗攝

  □本報記者 郭北晨

  盛夏時節,行走在南陽街頭,目之所及皆翠,行之所至皆景。該市按照韌性城市建設理念,完善綠地服務設施,提升公園綠地功能。同時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統籌做好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開發利用,完善重要區位人防工程,建設抗風險能力強的韌性城市。

  鄭州今年舉(ju) 行近2000場防汛應急演練,全方位、實戰化檢驗城市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能力;洛陽加快推進水毀工程建設,對影響防汛安全的水毀工程限期完工;開封在地下空間、醫院、學校等重點場所,提前預置救援力量和裝備……主汛期臨(lin) 近,全省上下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嚴(yan) 陣以待,全力做好暴雨洪水防範應對各項工作。

  為(wei) 科學防汛裝上“智慧大腦”

  “與(yu) 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不同,洪澇災害是可以預測並提前預防的。”6月27日,由省應急廳、河南日報社等單位主辦的河南省首屆應急管理與(yu) 公共安全論壇舉(ju) 行,在論壇上,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孫東(dong) 亞(ya) 說,要充分利用洪澇災害的這一特點,提前做好方案預案、建好統一指揮平台、備足物資隊伍等,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6月26日至27日,我省剛剛經曆一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雨。

  各地聞“汛”而動,加強在崗值守,加大對本地區雨情、水情、汛情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綜合分析研判,精準及時下達指令,最大限度降低災情、減少損失。直至暴雨結束,我省河道、水庫水勢平穩,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沒有接到險情和災情報告。

  此輪暴雨成功防範應對,離不開指揮信息平台這個(ge) “智慧大腦”。“構建‘一張圖’‘一張網’的指揮信息平台,聚焦監測預警、會(hui) 商研判、工程搶險、人員轉移等環節,做到各部門之間信息實時共享、工作無縫銜接、技術方案合理、人員合力增強,提高整體(ti) 應急響應係統化能力。”孫亞(ya) 東(dong) 說。

  “韌性城市”為(wei) 洪水預留出路

  城市規模越大,暴雨洪澇災害帶來的影響越大。道路以及建築物占據城市的絕大部分,加之雨水管網係統不健全,就會(hui) 引發嚴(yan) 重內(nei) 澇,這也是“大城市病”。

  “‘洪’和‘澇’其實是兩(liang) 個(ge) 方麵,但總是並行出現,這就說明城市建設存在問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文傑說,極端暴雨事件不可避免,但可以堅持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災害的危險性。

  近日,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明確表示將“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聚焦重大風險防控薄弱領域,完善體(ti) 製機製和防災減災設施,全麵提升城市抵禦衝(chong) 擊能力,保障城市正常運轉和人民生命健康、財產(chan) 安全。

  “對已建成的城市來說,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強化城市河湖水係的綜合治理和聯通,提升調蓄能力。”李文傑認為(wei) ,在洪澇災害嚴(yan) 重的大型城市,可以建設深邃等大型排蓄水和水處理係統,對防洪減災的效果十分顯著。

  以練為(wei) 戰築牢防汛“安全牆”

  2021年汛期我省有17次強降雨過程,特別是鄭州“7·20”特大暴雨洪水,在防汛救災中暴露出應急指揮能力不足、預案應用能力不足、搶險救援能力不足、信息收集報送能力不足、自救能力不足等短板和弱項。

  今年以來,僅(jin) 鄭州一地就舉(ju) 行近2000場防汛應急演練。通過模擬市區受暴雨影響發生嚴(yan) 重內(nei) 澇,迅速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開展山洪災害緊急避險、地下空間應急處置、水庫險情搶護、醫院應急救援等多個(ge) 科目的現場實戰演練。下一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還將協調各地各部門,分別開展黃河、海河、淮河、南水北調防汛搶險演練,持續推進防汛演練工作。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我省氣候狀況總體(ti) 為(wei) 一般到偏差,出現暴雨洪澇的可能性大。“我省將堅持底線思維,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應急‘主動仗’,全力守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