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的未來之城——“智能雄安”成長記
海報設計:孫瑤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為(wei) 數字政府建設明確了方向。
雄安,這座承載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在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同時,“雲(yun) 上雄安”也在拔節生長,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首次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yu) 現實城市同步建設,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麵提供了“雄安方案”。
目前,全國首個(ge) 城市級智能基礎設施平台在這裏基本建成。數字技術正讓雄安變得越來越“聰明”,智能化應用場景不斷出現。記者近日走進雄安,感受智能城市的成長故事。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容東(dong) 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監管平台工作(2022年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數字城市與(yu) 現實城市“孿生共建”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的招商蛇口項目工地辦公室內(nei) ,電腦顯示屏上展示著數字版的“孿生工地”。隨著三維建築信息模型角度的變換,樓房位置、排水管、電路等立體(ti) 呈現。一位項目負責人說:“現實中我們(men) 埋下的每一根管,都會(hui) 在施工前同步繪入數字模型,經校驗無碰撞後再施工。”
這是建設中的雄安城市計算(超算雲(yun) )中心(2022年6月28日攝)。新華社發
不單單這一座工地,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已全部數字孿生。“其他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數字化建設更多的是改造和疊加。雄安新區建設是從(cong) 零起步,具備先天優(you) 勢,現實城市中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杆路燈,在數字城市中都一一對應。”數字雄安CIM平台(城市信息模型)高級產(chan) 品經理王香改說。
目前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城市級智能基礎設施平台的“一中心四平台”體(ti) 係基本建成。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創新聯合會(hui) 副秘書(shu) 長謝秉鑫這樣描繪:城市計算中心作為(wei) “城市大腦”,具有強大的數據計算和雲(yun) 存儲(chu) 功能;CIM平台、物聯網平台、視頻一張網平台,分別對城市建設基礎信息、智能感知信息、視頻監控信息全量采集匯聚、統一標準、共享使用;塊數據平台則對數據進行編目治理,便於(yu) 開放共享。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地下管廊調試物聯網設備(2022年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參與(yu) 城市計算中心研發建設的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經理胡軍(jun) 軍(jun) 說,對於(yu) 搞技術研發的人,雄安是一個(ge) 很好的場景應用試驗場。但技術是不斷更新和迭代的,雄安更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其係統性的頂層設計,以及業(ye) 務流程和模式的創新。
雄安新區管委會(hui) 一位負責人說,打造智能城市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men) 堅持規劃優(you) 先的理念,專(zhuan) 門出台智能城市建設專(zhuan) 項規劃。並按照中央和河北省要求,構建智能城市標準體(ti) 係,目前已出台22項標準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目前我國智能城市建設標準製定工作剛起步,指導實踐的具體(ti) 標準尚不充足,處在建設階段的雄安新區主動研究製定適合新區定位的智能城市建設標準,為(wei) 未來城市建設的規劃管理樹立了一個(ge) 樣板。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一智慧工地展示廳進行工地VR安全體(ti) 驗(2022年4月13日攝)。新華社發(高盟 攝)
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成為(wei) 常態
在雄安新區容西片區綠化水係工程工地,工人們(men) 正在進行施工作業(ye) 。“過去幹活一般都是年底結賬或者是按季度結賬,在雄安每個(ge) 月都按時足額發放,而且是以數字人民幣的形式直接發放到特定的‘錢包’裏。”建築工人儲(chu) 寶革說。
儲(chu) 寶革心裏的踏實,受益於(yu)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普及。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副主任李軍(jun) 說,在區塊鏈上,原始數據上傳(chuan) 後被固化,隻能增、查,不能刪、改,數據傳(chuan) 遞和共享過程接受全程監督。相當於(yu) 簽訂了一份“數字合約”,按照設計好的流程模式執行,可以看到進度和錢款去向,防止了截留或挪用。
“打造智能城市初期,避免陷入‘數據孤島’就提上日程。”雄安新區首席信息官張強說,區塊鏈是個(ge) 好技術,但過去不同行業(ye) 在應用中往往技術路線和標準不統一,容易打亂(luan) 仗。雄安打造了一個(ge) “玉盤”,把大大小小如同“珍珠”般的區塊鏈具體(ti) 應用盛起來,形成一套體(ti) 係。
一輛無人駕駛車在雄安新區道路進行路測(2022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在大規模建設階段,融資需求巨大。去年11月15日,浦發銀行雄安分行發放首批區塊鏈訂單融資640萬(wan) 元,獲得貸款的是三家參與(yu) 工程建設的材料供應商。據介紹,在區塊鏈平台上,有完整的項目合同關(guan) 係鏈,交易信息顯示供應商有材料應收賬款,達成了數據增信,減少了反複調查和貸款抵押環節。貸款完全線上操作,企業(ye) 從(cong) 申請到獲批最快僅(jin) 需一周。
利用“雄安鏈”,實現資金撥付一鍵“穿透式”管理,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目前已撥付資金19萬(wan) 筆,累計撥付金額近1200億(yi) 元,未出現一筆資金安全問題。
以行政審批為(wei) 例,各個(ge) 部門業(ye) 務係統被打通,保障項目審批流程多環節互聯互通,解決(jue) 審批要件流動難題;多點同步、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使得跨部門業(ye) 務線上化並鏈上留證,實現“不見麵審批”;對關(guan) 鍵環節的跨部門協同效率進行評估,自動識別審批“堵點”。
據介紹,雄安新區共有十幾個(ge) 機構、50多個(ge) 業(ye) 務係統、150多個(ge) 數據庫生長在“雄安鏈”上。平台已匯聚各類政務、社會(hui) 數據近200億(yi) 條,數據交換共享7000萬(wan) 次。同時,還利用區塊鏈加密技術為(wei) 企業(ye) 和個(ge) 人建立了“數據保險箱”。
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市民在智能無人售賣車購買(mai) 飲料(2022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dong) 攝
以創新理念營造“智慧生活”
4月上旬,雄安新區啟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首批參與(yu) 測試的無人駕駛中巴共有18輛,預計年內(nei) 這一數量將增加到100輛。
記者登上一輛無人駕駛中巴看到,車內(nei) 共有11個(ge) 座位,前麵有一個(ge) 控製屏。負責道路測試的安全員劉勇說,他以前是開大貨車的,經一周培訓後即可上崗操作無人車,他的主要任務是應急處置。測試階段車輛行駛固定路線,時速約20公裏。
人們(men) 對於(yu) 大街小巷上的電線杆司空見慣,然而在雄安,一根根智能信息杆柱藏著這座城市的智能密碼。在首個(ge) 大規模建成區容東(dong) 片區,總裏程達153公裏的數字道路上已布設智能信息杆柱3000多根,實現圖像數據、雷達數據、感知數據等交通全量數據的采集、匯聚和實時傳(chuan) 輸。
智能出行不光著眼於(yu) 地上,在已經交付的容東(dong) 片區,地下麵積約4.7平方公裏,沒有導航方向感會(hui) 很差。雄安利用“5G+北鬥”技術,能快速實現大區域地下空間導航定位。
辦事忘帶身份證怎麽(me) 辦? 雄安新區4月1日起嚐試“數字身份”新模式,在雄安政務服務中心可掃碼取號。忘帶身份證的辦事企業(ye) 和個(ge) 人,隻需打開手機用申領的二維碼掃一掃,問題就解決(jue) 了。
如今在雄安新區,企業(ye) 登錄“政通雄安”App即可免費申領5枚電子印章,包括單位公章、法人代表名章、發票專(zhuan) 用章、合同專(zhuan) 用章、財務專(zhuan) 用章,線上申領的加蓋電子印章的公文、證照、協議、憑據、流轉單等各類電子文檔,與(yu) 加蓋實物印章的紙質書(shu) 麵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當地百姓足不出戶,從(cong) “雄安樂(le) 家”智慧平台感受到不一樣的便利。人們(men) 可以通過平台對物業(ye) 服務進行反饋投訴,還可以對諸如辦寬帶、搬家等提出需求,平台對信息進行分發,政府介入監管,對處理進度進行追蹤。另外這還是一個(ge) “多表集抄平台”,一個(ge) 界麵進,就能清楚掌握所有費用,並且一鍵繳費。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數智創新部副總經理高楊說,打造智能雄安最終要讓百姓有幸福感、獲得感,技術不斷迭代、永無止境,百姓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從(cong) 這個(ge) 層麵看,雄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可期。(記者李鳳雙、張濤、秦婧、崔嘯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