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評出19個2021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

發布時間:2022-07-01 16:04:00來源: 新華日報

  縣域經濟是江蘇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江蘇發展的特色優(you) 勢。根據各設區市對縣(市、區)考核結果,我省評出19個(ge) 2021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無論是處在開放前沿勇爭(zheng) 先,還是深耕實體(ti) 經濟不鬆勁,各縣(市、區)都把考核成績單轉化為(wei) 新一年的奮進“任務書(shu) ”,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努力交出新的優(you) 異答卷。

  時隔兩(liang) 年,南京市玄武區再度躋身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行列。在南京2021年度綜合考核中,玄武區也以優(you) 異成績奪得全市第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來自於(yu) 對發展的緊迫感和對先進的對標。“在拿到2020年度的高質量發展考核情況後,我們(men) 把全省排位5名之外、全市排位2名之外的指標納入預警清單,區分產(chan) 業(ye) 鏈依次調度,組建專(zhuan) 班靶向攻堅。”玄武區委書(shu) 記閔一峰告訴記者,經過努力,玄武區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占比、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等5項指標明顯提升,人才指標首次進入南京前三。

  綜合考核中,昆山一直名列前茅,但在生態保護、民生事業(ye) 等方麵仍有不小壓力。昆山把目光對準考核中的短板弱項,以綜合考核為(wei) 牽引為(wei) 全市各項工作定向領航。

  “我們(men) 始終堅持把困難估計得再充分一些、把問題考慮得再複雜一些、把措施落實得再到位一些。”昆山市委書(shu) 記周偉(wei) 說,以2020年度的綜合考核為(wei) 參照,麵對工業(ye) 投資指標排名不太理想的情況,昆山堅持以產(chan) 業(ye) 鏈式發展、數字化發展、綠色化發展,助推工業(ye) 經濟量質齊升,全市工業(ye) 經濟發展呈現出“規上工業(ye) 利潤增速>規上工業(ye) 利稅增速>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增速”的高質量發展態勢。去年,昆山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1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達10284.5億(yi) 元,同比增長12.8%,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萬(wan) 億(yi) 的縣級市。

  考核“引擎”增壓助燃,助推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無錫市新吳區和常州市新北區繼2020年度後,再次獲評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兩(liang) 地通過考核牽引,使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壯大,邁上經濟發展新台階,實現高位再攀登。

  無錫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新吳區委書(shu) 記崔榮國說,通過考核,有效推動全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高”“新”底色更亮、成色更優(you) 。去年,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位居全省城區第一,在無錫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勇奪“四連冠”,連續兩(liang) 年獲評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在去年全國高新區排名中,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更是提升7位,成功躋身全國20強。“下一步,我們(men) 將以太湖灣科創城建設為(wei) 龍頭,圍繞產(chan) 業(ye) 鏈布局創新鏈,一體(ti) 推進重大創新平台引育、新型科創載體(ti) 建設、領軍(jun) 創新人才集聚、一流創新生態構建,加速邁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

  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3000億(yi) 元,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新型碳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成功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簽約優(you) 質項目120個(ge) ,重大項目投資完成率、重點項目投資貢獻率等多項指標位列常州市第一……2021年度常州新北區能有這樣的收獲,離不開比學趕超、爭(zheng) 先創優(you) 的火熱幹勁。堅持“考事”“考人”相結合,新北區對考核優(you) 秀、符合資格條件的領導幹部,及時提拔或者晉升職級,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的原則,對領導幹部進行調學調訓,安排實踐鍛煉,補齊能力素質短板,實現教育培訓與(yu) 重點工作同頻共振。

  一場“統考”,考出各地對更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隻有跳出一域、對標最強,才能不斷創造一流、成為(wei) 一流。”海安市委書(shu) 記於(yu) 立忠說,近年來,海安重點聚焦項目建設和民生關(guan) 切,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轉型、改革創新、城鄉(xiang) 建設、民生提質、生態改善“五大行動”,在全市上下凝聚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去年,海安緊緊圍繞“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343億(yi) 元、同比增長9.1%,實現工業(ye) 應稅銷售2370億(yi) 元。

  “泰興(xing) 依靠項目從(cong) ‘後進’走到‘先進’,也唯有依靠項目從(cong) 先進邁向標杆。”泰興(xing) 市委書(shu) 記張坤說,泰興(xing) 將更加側(ce) 重“鏈式發展、特色集聚”,厘清產(chan) 業(ye) 屬性,優(you) 化“招商地圖”,想方設法把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重心、支撐找出來、引進來、落下來,精準延鏈補鏈強鏈,確保全年新開工億(yi) 元以上項目100個(ge) ;更加側(ce) 重“龍頭引領、源頭支撐”,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頭部企業(ye) 招引上做好謀劃計劃,帶動形成“鏈主式企業(ye) +骨幹型企業(ye) +成長型企業(ye) ”的雁陣梯隊,打造更具爆發力的新增長極。

  專(zhuan) 注高質量發展,地處蘇北的泗陽不斷“加速跑”。“我們(men) 始終把重大項目招引作為(wei) 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通過幾年聚力攻堅,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引建實現量質齊升。”泗陽縣委書(shu) 記馬偉(wei) 告訴記者,隨著盛虹、桐昆、中利、大自然、凱倫(lun) 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ye) 相繼落戶,泗陽進一步夯實製造業(ye) 基礎,在去年宿遷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獲得第一等次第一名。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