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森林書苑”初長成 副中心圖書館將提供全新文化體驗

發布時間:2022-07-07 15:09: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李洋

  素有“森林書(shu) 苑”雅稱的城市副中心圖書(shu) 館已經初步長成,進入內(nei) 部裝飾階段。金色的銀杏屋頂下,高大的玻璃幕牆聳立。幕牆底部錯落有致地鑲上了磚紅色陶板,如同紅色的山間泥土賦予了建築恰到好處的厚重。

  自2019年末奠基動工之始,副中心圖書(shu) 館就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內(nei) 容品質化、服務方式智能化”的服務宗旨和“親(qin) 民、特色、智慧”的功能設計理念。未來,圖書(shu) 館運營方——首都圖書(shu) 館將通過展示、體(ti) 驗、互動等多種方式,將該館建設成為(wei) 集知識傳(chuan) 播、城市智庫、學習(xi) 共享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文化綜合體(ti) ,為(wei) 市民帶來全新的文化體(ti) 驗。

  圖書(shu) 館主角從(cong) “書(shu) ”變“人”

  親(qin) 民,是副中心圖書(shu) 館的核心理念。種種與(yu) “人”有關(guan) 的問題,成為(wei) 了副中心圖書(shu) 館建設團隊的重要議題。

  副中心圖書(shu) 館最美的風景,當屬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橫亙(gen) 著的兩(liang) 座高達三層的“書(shu) 山”。書(shu) 山的山體(ti) 台階和頂部是開架閱覽區,山體(ti) 內(nei) 部則藏著四個(ge) 主題館。書(shu) 山“山頂”、蜿蜒的書(shu) 山“峽穀”、台階之上、電梯兩(liang) 旁……館內(nei) 大大小小的空間,都曾被副中心圖書(shu) 館建設團隊反複審視、討論。首都圖書(shu) 館的工作人員憑借多年的經驗,將自己代入讀者的角色,反複推敲每一個(ge) 細節。想到年輕父母帶嬰幼兒(er) 外出的忙亂(luan) ,館內(nei) 設置了母嬰室和兒(er) 童衛生間;想到白天忙於(yu) 工作,隻有晚上才有時間學習(xi) 、充電的人們(men) ,館內(nei) 開辟了一處提供24小時服務的新型閱讀空間。

  有需求就滿足,以人為(wei) 本的理念落到實處看似是些瑣碎的細節,實則是新一代圖書(shu) 館理念的巨變。圖書(shu) 館的主角從(cong) “書(shu) ”變成了“人”,藏在種種細節背後的,是圖書(shu) 館員與(yu) 讀者間情感的聯結,是對“人”的關(guan) 懷。

  特色資源填補空白拓展視野

  開架閱覽的山間閱讀區提供了最美的風景,而藏在山體(ti) 內(nei) 部的特色主題館則勝在資源。

  非遺文獻館建成後,將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家專(zhuan) 門搜集、展現非遺文獻的主題館,是首圖特色資源——北京地方文獻館藏的又一次拓展與(yu) 主題開發。除紙質圖書(shu) 外,這裏還將提供多種類型的數字資源,通過閱讀、展示、體(ti) 驗、研修等功能,建設成為(wei) 具有親(qin) 和力的新型閱讀空間。

  藝術文獻館依托首圖館藏資源,突出視聽特色,是副中心圖書(shu) 館的特色亮點之一,它將突出“音樂(le) ”主題,融合館藏和文化活動,助力社會(hui) 大眾(zhong) 提升審美素質,探索兼具普適性和分眾(zhong) 多樣性的社會(hui) 美育。在這裏,讀者不僅(jin) 可以見到具有百年曆史的黑膠唱片,還能通過專(zhuan) 業(ye) 的視聽設備,體(ti) 驗聆聽黑膠唱片的樂(le) 趣。而HIFI鑒賞室等圖書(shu) 館的“非傳(chuan) 統功能”,也將拓展讀者的文化生活視野。

  古籍是一座圖書(shu) 館的館之重器,過去因缺少充足的展示空間,讓讀者無法近距離感受古籍之美。副中心圖書(shu) 館內(nei) 的古籍文獻館以保護珍貴文獻、展示典籍文化、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宗旨,加大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開發和傳(chuan) 播,打造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護、公共教育、文化傳(chuan) 承、文化休閑於(yu) 一體(ti) 的綜合空間,以充分發揮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育人的功能,提升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文化自信。

  智慧服務“一鍵達”極大提升效能

  智慧化,是城市副中心圖書(shu) 館的突出特色。

  隨著5G、人工智能、區塊鏈、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5ABCD)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圖書(shu) 館越來越引起圖書(shu) 館界的關(guan) 注。副中心圖書(shu) 館將深入探索,構建一個(ge) 具有全景生態、跨界交融、全要素知識服務的智慧圖書(shu) 館典範。在設計中加入了元宇宙、知識共振、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應用,通過一鍵預約、一鍵定位、一鍵借閱、一鍵導讀等功能,為(wei) 讀者提供了多重感官的交互體(ti) 驗,閱讀從(cong) 此不同。

  邁入智慧化階段後,副中心館將沉浸式閱讀和精準感知服務融入服務業(ye) 態,將呈現一座海納百川又懂得讀者心思的圖書(shu) 館。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