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長成對國家有用的參天大樹
夏天的塞罕壩地區,一場雷陣雨加冰雹過後,未等放晴,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鄉(xiang) 分場技術員宋瑩瑩便趕到大田苗圃,查看新培育的一批華北落葉鬆樹苗。
宋瑩瑩是塞罕壩本地人,2012年進入塞罕壩機械林場工作,成為(wei) 第三鄉(xiang) 分場生產(chan) 股的技術員。
“育苗對造林工作十分重要,一刻不能鬆懈。”宋瑩瑩說,工作後,才發現林場工作遠不隻是“種樹”那麽(me) 簡單。“上班第一天就跟著前輩們(men) 上山營林作業(ye) ,噴漆、拉繩、測量、計算,社會(hui) 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我真的是一臉蒙。學校裏也沒學過,一開始連卷尺都用不好。”宋瑩瑩回憶。老技術員們(men) 手把手教她樹木種類習(xi) 性、測量計算、育苗的原理技巧等,她也憋著一股勁:“得盡快把本事學好,把工作做好。”
每年塞罕壩機械林場都組織造林、營林等各方麵科研培訓項目,宋瑩瑩經常跟著中科院、北京林業(ye) 大學、河北農(nong) 業(ye) 大學的專(zhuan) 家們(men) 開展科研實驗,不但提升了業(ye) 務水平,更開拓了視野。“前幾年我參加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跟著專(zhuan) 家們(men) 通過對照實驗進行撫育成效監測。”宋瑩瑩說,項目不僅(jin) 監測樹木長勢,還要監測地表植被情況、土壤成分質量等多項數據。通過對照實驗,她認識到森林裏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無論是灌木還是草本植物,對於(yu) 涵養(yang) 土壤、防治病蟲害都有積極意義(yi) 。
“在林場,有無數機會(hui) 讓人學習(xi) 、鍛煉,每一次都有很多收獲。”宋瑩瑩說,“我剛工作時種下的樹,已經比我都高得多了。我要努力嗬護好這片林子,也讓自己長成對國家有用的參天大樹。”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