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創新“小巨人”減負加力向前奔(經濟新方位·穩住市場主體)

發布時間:2022-07-07 16: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是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創新主體(ti) 。為(wei)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應對疫情衝(chong) 擊,幫其紓困解難、走好創新路,財稅、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組合發力,不斷優(you) 化企業(ye) 的成長環境。這些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深入一線進行調查。

  減負擔

  稅費支持力度更大

  加大研發投入,是企業(ye) 增強創新活力的重要舉(ju) 措。當前,疫情對中小企業(ye) 發展造成較大影響,更大力度的稅費支持政策能有效減輕企業(ye) 負擔,激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發展後勁。

  “今年我國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這意味著我們(men) 的研發經費更有保障了,持續攻關(guan) 光伏發電領域核心技術的底氣更足。”廣東(dong) 德恒龍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潘彩紅告訴記者,去年該企業(ye) 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65.9萬(wan) 元,對降低生產(chan) 成本、盤活資金鏈、減輕經營負擔作用明顯。今年以來,企業(ye) 手中的光伏建設項目和產(chan) 品銷售訂單已達3348萬(wan) 元,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預計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78萬(wan) 元。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專(zhuan) 門激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的專(zhuan) 項優(you) 惠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效果明顯。企業(ye) 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對鼓勵企業(ye) 持續加強研發具有“四兩(liang) 撥千斤”作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公告,明確從(cong) 今年起,企業(ye) 可以在每年10月申報期申報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you) 惠,進一步將此項政策長期化、製度化,以穩定市場預期、支持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財稅部門充分運用退稅減稅、加大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紓困發展。

  資金回籠加快,研發底氣更足。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中小微企業(ye) 設備器具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guan) 政策的公告》。“今年我們(men) 計劃購進數控鑽銑設備,用於(yu) 新能源汽車配件及筆記本電腦外殼項目,資金需求很大。”重慶百譽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登健算了算賬,按照新政策,公司今年購進530萬(wan) 元生產(chan) 設備,可按50%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相當於(yu) 企業(ye) 將提前回籠66萬(wan) 元資金。

  補貼力度加大,創新動力更強。去年以來,山東(dong) 省財政部門多措並舉(ju)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一方麵,通過建立“多投多獎、少投少獎”企業(ye) 研發投入遞增獎勵機製,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另一方麵,針對高成長性企業(ye) 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對企業(ye) 給予獎勵,形成較完善的企業(ye) 全生命周期培育體(ti) 係。

  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認為(wei) ,中小企業(ye) 一直是財稅政策支持的重點。通過實行大規模留抵退稅,將為(wei)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發展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有效增強其發展信心,對於(yu) 改善就業(ye) 市場、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yi) 。

  添動力

  金融活水源源不斷

  前段時間,得益於(yu) 浦發銀行武漢分行提供的300萬(wan) 元信用貸款,湖北武漢市一家生物醫藥類科技企業(ye) 順利將研發成果推向了市場。

  “我們(men) 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潛心研發產(chan) 品,可就在產(chan) 品走向銷售階段的關(guan) 鍵時刻,因為(wei) 資金,進程卡住了。”該企業(ye) 負責人齊先生說,推動產(chan) 品走向市場,需要大量資金購買(mai) 原材料,但由於(yu) 缺乏有效擔保,企業(ye) 無法獲得充足貸款。

  “在一場銀企融資對接會(hui) 上,我們(men) 了解到企業(ye) 的需求便主動與(yu) 其對接。”浦發銀行武漢分行客戶經理袁博說,銀行著重分析了企業(ye) 的專(zhuan) 利數量、技術水平、毛利率、訂單數量、經營流水等情況,並結合科技企業(ye) 專(zhuan) 屬信貸評分模型,設計出一套專(zhuan) 屬信貸解決(jue) 方案。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走好創新路,金融支持不可或缺。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和許多地區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體(ti) 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科技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科技型企業(ye) 。

  ——政策製度更完善。

  去年底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定位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從(cong)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到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信貸支持,再到健全科技保險產(chan) 品體(ti) 係,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政策的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相關(guan) 領域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強化政策工具引導、建立差異化激勵機製、完善風險補償(chang) 機製,推動金融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產(chan) 品服務更多元。

  建設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創建“技術流”評價(jia) 方法,通過大數據實現知識產(chan) 權在金融領域“信用化”;中國銀行山東(dong) 省分行探索科技型企業(ye) 綠色審批機製,給予基層機構更多自主權……金融機構為(wei) 科技型企業(ye) 提供的產(chan) 品和服務不斷豐(feng) 富。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輕資產(chan) 、抵押難的問題,無法通過傳(chuan) 統融資方式拿到貸款。”溫彬認為(wei) ,要破解科技型企業(ye) 的融資難題,金融機構需創新科技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改變原有科技型企業(ye) 評價(jia) 體(ti) 係,通過投貸聯動等多種融資方式支持企業(ye) 發展。同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鼓勵更多專(zhuan) 精特新科技型企業(ye)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優(you) 化融資結構。

  優(you) 環境

  搭平台對接專(zhuan) 家資源

  為(wei) 解決(jue) 水處理技術難題,幾年前,山東(dong) 大禹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才科跑了不少地方,效果卻不太理想。“一來,我們(men) 公司規模比較小,不容易與(yu) 大專(zhuan) 家牽上線;二來,也沒有長效的技術谘詢機製。”呂才科說起曾經的苦惱。

  像大禹公司一樣,缺少高層次專(zhuan) 家資源是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痛點。針對這一需求,中國科協推出了“科創中國”平台,發揮全國學會(hui) 、地方科協優(you) 勢,搭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對接專(zhuan) 家的橋梁。

  借助“科創中國”平台,通過泰安市科協對接,大禹公司與(yu) 中國化工學會(hui) 工業(ye) 水處理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的專(zhuan) 家建立了聯係,還與(yu) 不少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實驗室。“我們(men) 絞盡腦汁想不通的問題,有頂尖專(zhuan) 家幫忙後迎刃而解。”呂才科說,現在有難題都能找到專(zhuan) 家請教,技術不再是影響企業(ye) 發展的“攔路虎”。

  聯合技術攻關(guan) 、科技服務團走進工廠車間……如今,越來越多的優(you) 質科技資源正下沉到產(chan) 業(ye) 一線,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能力。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的資助模式也在優(you) 化。四川大學教授宋旭去年注冊(ce) 成立成都淩泰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醫藥行業(ye) 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一些實驗設備單台動輒上百萬(wan) 元,對初創企業(ye) 而言,花錢買(mai) 設備肯定不劃算。淩泰氪落戶四川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後,園區內(nei) 啟動運營的創新平台——“賽默飛—國際生物城聯合創新實驗室”幫了宋旭大忙。在創新平台有許多儀(yi) 器設備,企業(ye) 用較低成本就能享受優(you) 質的科研條件。“平台還提供了配套齊全的孵化單元,企業(ye) 與(yu) 實驗室上下樓,我們(men) 差不多拎包就可以入駐了。”宋旭介紹,得益於(yu) 平台的支撐,公司飛速發展,藥物研發的進展比預期提前了1年。企業(ye) 從(cong) 最初的3位創始人,成長為(wei) 到今年5月接近60人的創新團隊。

  今年年初,科技部發通知提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zhuan) 項中,單列一定預算資助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活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技術研發將是高新區的重要評價(jia) 指標。未來,在技術研發、中試熟化基地、平台建設等方麵,高新區將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支持力度,為(wei) 它們(men) 成長提供更優(you) 質的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