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生態環保督察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發布時間:2022-07-07 16: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製圖:張芳曼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6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表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取得顯著成效,兩(liang) 輪督察受理轉辦群眾(zhong) 生態環境信訪舉(ju) 報28.7萬(wan) 件,目前完成整改28.5萬(wan) 件。

  解決(jue) 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從(cong) 2015年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開始試點,到2018年完成第一輪督察,並對20個(ge) 省(區)開展“回頭看”;從(cong) 2019年啟動第二輪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6批完成了對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2個(ge) 部門和6家中央企業(ye) 的督察。截至目前,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中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現在總體(ti) 完成率達到95%。第二輪前3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整改任務,半數已經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督察著力啃“硬骨頭”、消除“老大難”,解決(jue) 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jue) 而未能解決(jue) 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家關(guan) 注的長江岸線保護、洞庭湖非法矮圍整治、祁連山生態修複、秦嶺違建別墅整治等,這些問題整改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翟青表示。

  在督察過程中,公開典型案例是聚焦突出問題、壓實環保責任的重要舉(ju) 措。如何選擇典型案例?

  大體(ti) 上有3個(ge) 方麵考慮:一是汙染嚴(yan) 重、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二是涉及生態破壞嚴(yan) 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第三類就是那些弄虛作假、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突出的問題。曝光典型案例充分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推動了問題整改。據介紹,近期,正在對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對整改力度大、成效突出、人民群眾(zhong) 認可的,形成正麵典型案例。

  大範圍暗查暗訪,清單化管理督辦

  發現問題是督察的首要職責,進駐一個(ge) 月就能發現這麽(me) 多問題,是如何做到的?

  “每個(ge) 省份生態環境特點不一樣,麵臨(lin) 資源環境約束也不一樣。首先,要瞄準方向,根據具體(ti) 情況,來研究確定督察需要關(guan) 注的重點和查找問題的方向。”翟青說,督察進駐一般隻有一個(ge) 月,但準備工作往往有幾個(ge) 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在進駐前夕,督察人員從(cong) 日常掌握情況中梳理線索,廣泛征求有關(guan) 部門、單位的意見,更重要的是,開展大範圍的暗查暗訪,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同時,依靠群眾(zhong) ,每一批督察、每個(ge) 省份都能收到幾千件群眾(zhong) 舉(ju) 報,督察人員深入分析,開展現場核實,從(cong) 中發現了大量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線索。

  如何確保督察發現的問題整改到位?

  督察整改已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做法。首先是建立機製,就是把整改的責任、流程、要求都以製度形式固化下來;其次是緊盯不放,目前所有的督察整改任務都實施清單化管理,采取多種調度和盯辦的方式進行督辦;最後是兩(liang) 手發力,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對虛假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及時公開曝光,嚴(yan) 肅處理,對於(yu) 做得好的及時宣傳(chuan) 。

  督察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

  從(cong) 第二輪第三批督察開始,將嚴(yan) 控“兩(liang) 高”項目盲目上馬和去產(chan) 能“回頭看”情況作為(wei) 督察重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麵,督察發揮了哪些作用?

  “‘以督察促發展’,一直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堅持的重要原則和基本的出發點。”翟青表示,“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製,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查處,一批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得到優(you) 化升級,一批綠色產(chan) 業(ye) 實現加快發展。各地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認識明顯提高。

  在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督察自身的製度體(ti) 係也在不斷完善。“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為(wei) 重要基礎,製定了110個(ge) 模板,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督察製度體(ti) 係。”翟青表示,在這個(ge) 製度體(ti) 係中,有程序上的要求,有內(nei) 容上的模板,有操作上的說明,有紀律上的規定,為(wei) 保障督察工作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每批督察結束以後,都會(hui) 進行複盤總結,修改完善,查漏補缺。同時,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製定相應的模板。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