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江蘇等省份持續高溫 多措並舉關心關愛戶外勞動者

發布時間:2022-07-22 15:4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2年07月22日 第15版 版麵截圖

《人民日報》2022年07月22日 第15版 版麵截圖

  施工人員在重慶陸海國際中心項目主塔樓樓頂進行施工作業(ye) 。何 超攝(新華社發)

  石家莊市橋西區,環衛職工正在“愛心驛站”裏吃西瓜解暑。張文靜攝(影像中國)

  南京市交管局鐵騎中隊隊員陳麟麟剛從(cong) 固定崗位換班,準備騎著摩托車去巡邏。本報記者 姚雪青攝

  原題:連日來,多個(ge) 省份出現持續高溫,各地創新形式——

  多措並舉(ju) 關(guan) 心關(guan) 愛戶外勞動者

  核心閱讀

  今年6月以來,我國多地持續遭遇高溫天氣,許多戶外工作者在酷暑中依然堅守崗位。各地真心關(guan) 愛、創新形式,通過設置休息室、錯時作業(ye) 、加強防暑物資保障和防暑培訓等方式保障戶外工作者的工作條件和身體(ti) 健康。

  連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中央氣象台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各地創新方式、多措並舉(ju) ,為(wei) 不畏酷暑、堅持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們(men) 送去清涼、送去關(guan) 愛。

  江蘇——

  “遮陽小屋”“冰背心”助力交警應對高溫

  7月19日中午時分,天氣預報顯示,江蘇南京室外溫度達到了34攝氏度,而太陽直曬的賽虹橋立交路麵上,體(ti) 感溫度超過50攝氏度。身穿短袖站上一刻鍾,記者就汗流浹背、臉上發燙。穿著“金陵鐵騎”騎行服,在執勤點指揮交通的南京市交管局機動大隊鐵騎中隊民警尹昊,站在烈日下執勤,更加辛苦。

  鐵騎隊員是特殊的交警工種,被稱為(wei) “最快雙腳”。除了指揮疏導交通,他們(men) 還承擔著應急救援和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的重要職能。由於(yu) 時刻準備著出發,隊員們(men) 必須穿戴超過5公斤、帶有護膝和護背的熒光色騎行服,裏麵的速幹衣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上午10點42分,一輛小麵包車駛來,停在了值守點尹昊的摩托車旁。“來喝口水吧,我替你站一會(hui) 兒(er) 。”車上下來一個(ge) 人,將一瓶冰鎮礦泉水遞給尹昊。“這是我們(men) 機動大隊的副大隊長,每天上下午,大隊值班幹部會(hui) 開車到每個(ge) 值守點,給隊員們(men) 送水。有時是礦泉水,有時是酸梅湯、綠豆湯,解渴又解暑。”尹昊摘下墨鏡,抹了把臉上的汗,咕咚咕咚喝上幾大口:“爽快啊!”

  中午11點,固定崗的半小時輪次值完,同事來接班了,尹昊就騎著摩托車來到高架橋下方的備勤室。備勤室內(nei) 開著空調,擺放著桌椅,冰箱裏有礦泉水和其他冷飲,附近線路上的幾位隊員已在裏麵休息。

  他們(men) 告訴記者,在平峰班組,每個(ge) 班組有4名隊員,1人固定崗執勤,3人駕駛摩托車巡邏,每小時輪換一次、輪流調整;超過34攝氏度的高溫天,改為(wei) 每半小時輪換一次,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固定崗撤崗”,全部人員換成巡邏崗,每人休息的頻次和時間都增加了。單位還給每位隊員準備了“防暑禮包”,有防曬霜、藿香正氣水、清涼噴霧等。

  中午12點多,尹昊小組結束了上午的執勤任務,回到交管局。在宿舍洗過澡,換了身幹淨衣服,尹昊喝完提前準備好的酸梅湯後走進食堂,今天的菜品依然豐(feng) 富且解暑:蒸雞翅、魚香肉絲(si) 、青菜、菊葉湯,還有涼麵、涼粉……“看到這些菜,胃口也開了。”尹昊說。

  記者了解到,江蘇各地通過多種方式關(guan) 懷保障高溫下的交警:南通公安交警部門變更勤務模式,通過視頻常態巡邏與(yu) 警車機動巡邏、定點值守相結合,既實時掌握路麵情況、提升事故快處和通行保暢能力,還能讓民警得到充分休息、儲(chu) 蓄體(ti) 能;無錫市公安局新吳分局交警大隊為(wei) 交警采購了“冰背心”,並在重要道路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路口支起85座“便民便警遮陽小屋”,既方便等待交通信號燈的過路行人,又為(wei) 烈日下指揮交通的民警帶來涼爽。

  重慶——

  施工避開高溫時段,保障工人安全作業(ye)

  7月17日上午10時許,在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現場,頭頂熾熱的太陽讓人睜不開眼,地麵熱浪直穿腳底。在施工現場,數十名工人不懼酷暑,正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ye) 。

  水壺、標尺和電鋸,是木工王先富的隨身標配。“我們(men) 每天下班後,衣服能擰出許多水來。”王先富說,長衣長袖的他工作一會(hui) 兒(er) 已是滿臉汗水,皮膚也被烈日曬得黑紅,“出汗多,喝水量也大,我有一個(ge) 500毫升的水壺,半天要喝兩(liang) 壺。”

  據了解,在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建設局和建管中心指導下,兩(liang) 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按照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委員會(hui) 規定,調整作息時間,采取“抓兩(liang) 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盡量避開中午的高溫時段,利用好氣溫較低的時間段作業(ye) 。

  “還有茶水亭,那裏麵可舒服了!”上午的工作結束,王先富帶著記者走進項目部裏麵的茶水亭休息區。走進休息區,撲麵而來的涼氣瞬間趕走炎熱,這是一間8平方米的小屋子,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地坐著休息的工人。屋子裏全天候開著空調,還常備苦丁茶、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藥品及飲料,工人們(men) 可以隨用隨領。

  “早上的上班時間是6點到11點,下午是4點到8點。”王先富告訴記者,工地離家遠,他每天中午就到休息區午睡兩(liang) 小時,“睡了午覺起來,再喝碗綠豆湯,下午又是活力滿滿。”

  “來吃西瓜咯,大家都來嚐嚐,解解暑!”項目負責人王簡弘走進休息區吆喝道。聽王先富的工友們(men) 說,最近項目部還定期給工友發放西瓜等冰鎮食物,“在空調屋裏吃西瓜,別提多舒服了,吃完之後還能美美地睡一覺,真不錯。”

  據了解,兩(liang) 江新區重大重點項目多,新區建設局和建管中心全麵部署防暑降溫工作,推動各項目部通過加強生活措施保障等各項措施,確保高溫下施工安全、人員安全。

  河北石家莊——

  “錯時作業(ye) ”“清涼驛站”讓環衛工人消暑納涼

  自7月初以來,河北石家莊市持續出現高溫天氣,多日氣溫達35攝氏度以上,最高時達40攝氏度。

  上午10點多,記者在公路邊剛站了約10分鍾,後背就濕透了。車輛從(cong) 身邊駛過,陣陣熱浪席卷而來。而環衛工人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挑戰不小。

  臨(lin) 近正午,陽光更盛。石家莊市橋西區環衛大隊清掃三股的環衛工人陳開前對記者說:“沒事,可以去‘清涼驛站’裏解解乏。”

  記者跟隨陳開前,來到位於(yu) 街道拐角的一處工作間,上麵寫(xie) 著“環衛工人工間休息室”,剛一進門,就感受到空調吹出的陣陣輕柔涼風,人一下子就舒服了不少。

  這間休息室長6米,寬3米。地方雖不大,卻設施齊全:有上下鋪共計兩(liang) 個(ge) 床位,椅子若幹,飲水機、微波爐、小冰箱俱全,藥箱上放著剛開了盒的藿香正氣水等藥品,桌上有遮陽帽、水杯等,還有一大桶新熬製的綠豆湯。

  “綠豆湯是環衛大隊一早送來的”,陳開前說,“隻要氣溫超過35度,就每天都送綠豆湯,大隊還特意調整了作業(ye) 時間,實行錯時作業(ye) ,中午12點至14點30分,由機械化清掃代替人工作業(ye) ,讓環衛工人避開高溫時段。”

  陳開前一邊說,一邊介紹起他的新工裝。陳開前說:“你摸摸看我這件新環衛馬甲。”記者一摸,果然材質不同,十分輕薄、透氣。據橋西區環衛大隊大隊長楊雙東(dong) 介紹,馬甲采用了新材料,環衛工人的穿著感、舒適感大大提升。

  聽陳開前說,離這間休息室幾百米外,還有另一種“清涼驛站”,記者打算也去瞧瞧。一路上,道路上的灑水車來回穿梭。根據橋西區環衛大隊的工作安排,氣溫超35攝氏度時,灑水頻率由一天3次改為(wei) 一天5至6次,給路麵降溫,改善環衛工人們(men) 的工作環境。

  沒走幾分鍾,記者就看到了“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的牌子。屋內(nei) ,陳開前的幾名工友正在接水、納涼。

  “謔,您這杯子可真夠大的!”記者感歎。環衛工人魏誌會(hui) 說:“可不,這是今年給我們(men) 新發的,2000毫升大容量,想喝水隨時能喝!”

  “除了喝水,還有什麽(me) 防暑措施?”記者問。“給我們(men) 做了防暑培訓。除了喝水,還要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感覺頭暈、冒虛汗時及時服用。”魏誌會(hui) 說。

  記者從(cong) 石家莊市橋西區獲悉,目前全區共建有環衛工人工間休息室26個(ge) ,以及依托警務站、藥店、飯店、銀行等場所建設的環衛工人愛心驛站300餘(yu) 座,這些“清涼驛站”讓環衛工人們(men) 在酷暑之下也能健康、安全地完成作業(ye) 任務。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