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除了發電,核能還有這麽多用途
原題:從(cong) “單一型選手”轉向“全能型輔助”——
除了發電,核能還有這麽(me) 多用途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ye) 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4.4億(yi) 千瓦,其中核電5553萬(wan) 千瓦,約占2.3%,同比增長6.5%。作為(wei) 清潔能源的核電,正在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核電發展雖然起步晚,但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形成了高水平的工業(ye) 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其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方陣。近年來,除了生產(chan) 電力外,核能還應用於(yu) 城市供暖、工業(ye) 供汽、海水淡化、合成燃料等諸多場景。
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核能開發事業(ye) 部副總經理於(yu) 開治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核裂變過程釋放出大量熱能,可以較好匹配工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對高溫工藝熱參數的需求。核能綜合利用,就是契合各類應用場景,或將熱能轉化為(wei) 電能或直接提供高溫工藝熱,通過能量的梯級利用,實現科學用能,有助於(yu)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來,核能將從(cong) “單一型選手”轉向“全能型輔助”,為(wei) 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更多“核”力量。
為(wei) 工業(ye) 供汽安全又節能
用核能燒開水發電,一直是許多網友對核電的有趣比喻,而這種類比也從(cong) 本質上道出了核電站的發電原理。於(yu) 開治解釋,核電站發電主要是依靠核裂變釋放能量,將水加熱轉化為(wei) 蒸汽,從(cong) 而驅動汽輪機發電。這其中,蒸汽不光可以用來發電,在工業(ye) 生產(chan) 中同樣大有用途。
5月27日,經過3個(ge) 月樁基施工建設,第一罐混凝土在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能源站正式澆築,標誌著全國首個(ge) 工業(ye) 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團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全麵拉開建設帷幕。該工程由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連雲(yun) 港市徐圩新區石化基地聯合開展,采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3、4號機組蒸汽作為(wei) 熱源,將蒸汽輸送至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進行工業(ye) 生產(chan) 利用,預計2023年底投產(chan) 供汽。項目建成後年供汽量達480萬(wan) 噸,可實現每年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wan) 噸。
“高溫高壓蒸汽是化工生產(chan) 不可或缺的要素。目前我國化工行業(ye) 的工業(ye) 蒸汽主要來自燃煤電廠或自備燃煤鍋爐,采用核能供汽將有效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中核集團江蘇核電維修總經理、工程負責人劉永生說。
不少人關(guan) 注,核能供汽的安全性如何保證?劉永生介紹,加熱的工業(ye) 蒸汽經由獨立隔離回路輸送,從(cong) 設計源頭上確保了核能供汽清潔的安全。整個(ge) 過程中,隻有熱量交換,不存在介質的連通,保障核能供汽清潔安全可靠。而且,通過管道預製架空蒸汽保溫方案等措施,能控製每公裏溫度損失小於(yu) 2℃、壓降0.03兆帕(Mpa)以內(nei) ,有效控製蒸汽長距離傳(chuan) 輸過程中溫度和壓力的損失,滿足連雲(yun) 港石化產(chan) 業(ye) 基地工業(ye) 用汽需求。
不隻是石化產(chan) 業(ye) ,工業(ye) 用熱或蒸汽有著廣泛需求。例如,在造紙行業(ye) ,紙張生產(chan) 中一些化學藥品的加熱溶解需要使用蒸汽,加工成型等程序也離不開蒸汽。在紡織印染行業(ye) ,不論是染色、烘幹還是漿紗、印染等步驟,都離不開蒸汽的支持和配合。在橡膠行業(ye) ,橡膠的壓延、硫化、幹燥等工藝都要使用蒸汽。在製藥行業(ye) ,製藥時需要用大量的工業(ye) 蒸汽和純蒸汽對原材料、器械和設備進行高溫滅菌,幹燥、壓片、製粒等工藝也需要蒸汽支持。在有色金屬行業(ye) ,新能源鋰電池的製造,同樣需要使用蒸汽以保證反應溫度。
就在7月15日,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範工程(二階段)工業(ye) 供熱項目順利開工,預計今年8月底建成,可提供24小時熱能供應保障,年工業(ye) 供熱約28.8萬(wan) 吉焦。此舉(ju) 相當於(yu) 節約標準煤約1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wan) 噸,將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和節能降碳雙贏。今後,越來越多行業(ye) 將用上核能供的蒸汽。
為(wei) 居民供熱清潔又溫暖
與(yu) 為(wei) 工業(ye) 提供蒸汽的原理相似,核能也為(wei) 居民在冬日送去暖氣。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範工程的一階段便是民用供暖工程。事實上,在去年冬天,中國一南一北兩(liang) 座小城——浙江海鹽、山東(dong) 海陽都已經用上了核能供暖。
2021年11月9日,海陽提前進入供暖季,新老城區居民用上了核能供熱,供熱麵積達450萬(wan) 平方米。依靠“暖核一號”提供的清潔熱量,海陽市告別了延續多年的燃煤取暖曆史,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零碳供暖城市。
作為(wei) 全國首創,核能供熱項目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技術攻關(guan) 的每一步都是在創造曆史。“清潔電”能否產(chan) 出“清潔熱”?為(wei) 積累經驗、打造樣板,山東(dong) 核電凝聚了中國核能行業(ye) 協會(hui) 、清華大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等“大咖級”專(zhuan) 家隊伍,對工程可研報告進行評審,經過緊張的質詢、討論,技術方案獲得專(zhuan) 家一致認可。
2019年7月10日,海陽核能供熱一期項目正式開工,工程內(nei) 容包括核能供熱換熱首站建設和15公裏主管網鋪設,當年9月30日全部完工。2019—2020年的供暖季,海陽市臨(lin) 港、度假區和核電產(chan) 業(ye) 園70萬(wan) 平方米共7757戶用上了核能供熱,整個(ge) 供暖季運行平穩順暢,狀況良好,用戶室溫適宜,受到廣大用戶和社會(hui) 各界的好評。2020年,山東(dong) 核電又開啟了推進大規模長距離供熱的研究工作。2021年11月9日,核能綜合利用帶來的暖流輸送到海陽市的千家萬(wan) 戶。
“剛供暖,家裏溫度就達到了23℃。”海陽金陽海岸花園小區居民成京增說。有了核能供熱,居民住宅的供暖費也由原有的22元/平方米降到21元/平方米。
緊接著,在2021年12月3日,全國南方首個(ge) 核能供暖項目——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範工程一階段正式投運,供暖麵積達46萬(wan) 平方米。海鹽核電新村、核電南苑、楓葉新村3個(ge) 小區的近4000戶居民率先“嚐鮮”,用上了零碳、清潔、高效的“核暖氣”。這也意味著中國南方開啟了核能供暖的曆史,從(cong) 此過冬抗寒再也不靠“抖”。
截至2022年4月,示範項目完成首個(ge) 供暖季任務,持續安全穩定為(wei) 近4000戶居民供熱100天,在供熱質量提升的同時,供熱價(jia) 格較過去降低了約1/3。據測算,到“十四五”末,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後,能夠滿足海鹽約400萬(wan) 平方米供暖需求,相對於(yu) 南方地區的電取暖方式,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1.96億(yi) 度。
核能供暖不僅(jin) 清潔,還很安全。“核能供暖是從(cong) 核電機組抽取部分蒸汽,通過換熱站進行多次加熱,整個(ge) 過程隻有蒸汽加熱水、水加熱水兩(liang) 個(ge) 步驟。”秦山核電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黃潛說,核電站與(yu) 用戶之間有多道回路隔離,每個(ge) 回路間隻有熱量的傳(chuan) 遞,沒有水的交換,更不會(hui) 有放射性物質進入暖氣管道,熱水也隻在小區內(nei) 封閉循環,與(yu) 核電站層層隔離,沒有任何接觸。
在秦山核電總經理鄒正宇看來,核能供熱項目利用秦山核電基地機組冬季剩餘(yu) 熱功率,在不影響機組原有發電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鹽縣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ye) 園區提供大規模安全、零碳、經濟的核能供暖,真正實現了當地居民、地方政府、核電企業(ye) 及生態環保的多方共贏。
創新遠不止於(yu) 此。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穩定運行基礎上,中核集團針對北方城市供暖自主開發了一種安全經濟、綠色環保的堆型產(chan) 品——“燕龍”泳池堆。於(yu) 開治介紹,“燕龍”泳池堆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清潔環保、管網適配性強等突出特點。一座400兆瓦的“燕龍”低溫供熱堆,供暖建築麵積達2000萬(wan) 平方米,可覆蓋20萬(wan) 個(ge) 家庭。
目前,“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示範工程已列入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專(zhuan) 家表示,在附近沒有核電站的一些地區,泳池式低溫供熱堆非常適合,它的安全係數較高,可以滿足一定範圍內(nei) 的供熱需求,還可以解決(jue) 散煤供熱帶來的大氣汙染問題。
多領域應用注入核能力量
前不久,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輻照生產(chan) 靶件,在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控股的秦山核電三廠2號重水堆機組入堆,開始商用堆生產(chan) 碳-14同位素,預計將在2024年開始向市場供貨,產(chan) 量可滿足國內(nei) 需求。這是核能綜合利用的又一重要突破。
什麽(me) 是碳-14?它可以用來幹什麽(me) ?和我們(men) 的生活又有什麽(me) 關(guan) 係?原來,自然界中存在的碳,比如常見的石墨、鑽石、鉛筆芯等,都是碳-12。此外,它還有一些同位素“兄弟”,比如碳-11、碳-13以及碳-14,它們(men) 的原子核裏都有6個(ge) 質子,而中子數卻不同。碳-12很穩定,碳-14則具有放射性。
“利用碳-14的放射性進行標記和檢測,可以檢測幽門螺杆菌、開展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中核集團秦山核電高級工程師孟智良介紹,碳-14常常被用作標記物,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業(ye) 、化學、醫學、生物學等領域。比如在農(nong) 藥中加入碳-14,後期通過檢測農(nong) 作物上碳-14的含量,就可以判斷出農(nong) 藥的殘留量。
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正高級工程師樊申介紹,此前,中國曾采用過用於(yu) 實驗研究的小型反應堆來生產(chan) 碳-14,但是產(chan) 量小,生產(chan) 不連續,無法形成穩定的供應。此次使用商用核電機組,可以長期保持高功率穩定運行,連續生產(chan) 碳-14。
“就拿幽門螺杆菌的診斷與(yu) 追蹤來說,目前我國每年的幽門螺杆菌檢測需求超過3000萬(wan) 人次,市場不容小覷。”於(yu) 開治表示,中核集團在醫用同位素生產(chan) 方麵取得的重大突破,將有效解決(jue) 和緩解國內(nei) 碳-14同位素供給問題,為(wei) 建立穩定自主的醫用同位素供應保障體(ti) 係、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貢獻。
除了充分利用現有核電機組開展核能綜合利用外,中核集團還通過科技創新,積極研發先進核能係統,拓展更多核能綜合利用的新場景。例如,2021年7月13日,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開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堆。
於(yu) 開治介紹,“玲龍一號”(ACP100)技術,是中核集團通過10餘(yu) 年自主研發並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多功能模塊化小型壓水堆堆型,特點是小型化、模塊化、一體(ti) 化、非能動,可以作為(wei) 清潔的分布式能源,在供電的同時可滿足海水淡化、區域供暖、工業(ye) 供熱(冷)等多個(ge) 領域應用需求。
在中國核學會(hui) 理事長王壽君看來,核能既具有可再生能源的零碳排放特性,又延續了化石能源不間斷穩定服役的特點,貼合大宗製造工藝的能源需求,應充分發揮大型壓水堆、高溫氣冷堆、模塊化小堆、低溫供熱堆等各自優(you) 勢,緊密結合用戶側(ce) 綜合能源消費需求,建立集供電、居民供暖、工業(ye) 供汽、製氫、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chan) 等為(wei) 一體(ti) 的多能互補、多能聯供的區域綜合能源係統,為(wei) 未來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核能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