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裏,紅船精神閃耀若爾蓋高原
嘉興(xing) 南湖,典型的江南水鄉(xiang) 之城,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
四川若爾蓋,美麗(li) 的川西北高原綠洲,紅軍(jun) 長征主力走過的草地。
一東(dong) 一西,相隔兩(liang) 千多公裏。2016年,在對口支援和脫貧攻堅國家重大戰略決(jue) 策的指引下,兩(liang) 個(ge) 紅色聖地情牽一線、攜手發展,開啟了結對幫扶的民族團結之路。
千裏攜手,情深意長。結對以來,雙方充分利用各自資源稟賦,在經濟、產(chan) 業(ye) 、教育、醫療、人才等方麵深入合作,不斷為(wei) 當地注入發展新動力。2021年6月,南湖—若爾蓋開啟對口支援工作2.0版,工作理念、機製、抓手迭代升級。
2022年7月初,記者從(cong) 平均海拔3.7米的南湖來到3400米的若爾蓋,在這裏,看到了天藍氣清、綠草如茵、遍地牛羊、簇簇野花,也感受到了若爾蓋高原上熠熠生輝的紅船精神。
江南水鄉(xiang) 和川西高原的血脈兄弟,正在幸福大道上並肩同行。
一座產(chan) 業(ye) 園撬動百姓致富經
這個(ge) 季節是川鬆貝、甘鬆、赤芍等中藥材成熟的季節。走進位於(yu) 若爾蓋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的某高原藥業(ye) 公司,隻見工人們(men) 正忙著晾曬中草藥。
該公司是第一批入駐若爾蓋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的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基礎配套很完善,道路、水、電都建好了,給我們(men) 擴大經營提供了便利條件。”企業(ye) 負責人康麟談到入駐園區後的變化頻頻點讚。
企業(ye) 老廠房占地3畝(mu) ,十多名員工,年產(chan) 值2000多萬(wan) 元。自2021年5月入駐園區後,企業(ye) 占地擴大到20畝(mu) ,擁有五十幾名員工,產(chan) 值超過6000萬(wan) 元,還向周邊村民收購藥材,輻射帶動三四千人就業(ye) 。
與(yu) 此同時,園區內(nei) 的犛牛藏綿羊屠宰及精深加工項目正抓緊建設,項目一期計劃在2022年10月底前建成,投產(chan) 後有望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犛牛冷鮮肉生產(chan) 基地。“援建團隊除了帶來大量資金,在園區管理方麵也帶來了先進經驗。”若爾蓋縣國投公司副總經理周天禕說。
“造血式”援建是產(chan) 業(ye) 幫扶的關(guan) 鍵。援建以來,南湖區援建幹部人才先後紮根若爾蓋,針對產(chan) 業(ye) 發展短板,結合幫扶實際,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不斷增強產(chan) 業(ye) “造血”功能。
若爾蓋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是南湖區與(yu) 若爾蓋縣共建的產(chan) 業(ye) 平台之一。“目前園區內(nei) 已有3家企業(ye) 開始正式生產(chan) ,今年還將有3家企業(ye) 完成生產(chan) 線的安裝,預計10月底投產(chan) ,可以說整個(ge) 產(chan) 業(ye) 園的運營已步入正軌。”說到若爾蓋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對口支援工作組幹部、若爾蓋縣政府辦副主任俞鋒信心滿滿。
如果說建設好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是給若爾蓋的老百姓“養(yang) 一隻下金蛋的母雞”,那小微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則是撬動農(nong) 戶增產(chan) 增收的支點。
在若爾蓋縣鐵布鎮興(xing) 農(nong) 棗李園,百畝(mu) “高原香香李”迎來了第一個(ge) 豐(feng) 收季,這是若爾蓋縣第一種規模種植的水果。豐(feng) 收的喜悅背後,是長達4年多的不斷試種、培育和管理,也凝聚著南湖區援建幹部的心血。
2021年,“高原香香李”首批產(chan) 量達5萬(wan) 斤,線上線下銷售收益達40萬(wan) 元,相較原先的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青稞種植,畝(mu) 均效益提升了近10倍。今2022年9月,棗李園將迎來盛產(chan) 期,預計收益可觀。接下來,南湖區將繼續投入援建資金360萬(wan) 元,用於(yu) 園區棧道、凍庫等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配套設施建設。
像這樣的小微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在若爾蓋縣,還分布著羊肚菌園和藍莓園,雖然目前尚處於(yu) 探索階段,但已展露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根據若爾蓋縣實際情況,援建幹部重點圍繞現代生態農(nong) 牧業(ye) 、中藏藥業(ye) 、新能源開發和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依托若爾蓋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南湖—若爾蓋”飛地產(chan) 業(ye) 園區和“南湖—若爾蓋”現代農(nong) 牧科技示範產(chan) 業(ye) 園三大平台,推進產(chan) 業(ye) 幫扶。
“一方麵著手建立三大共建產(chan) 業(ye) 園,另一方麵從(cong) 當地資源稟賦出發培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嘉興(xing) 市對口支援工作組幹部,若爾蓋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傅學練說,通過打造大型產(chan) 業(ye) 園和小微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形式來“打樣”,以“產(chan) 業(ye) 培育”示範引領帶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托起企業(ye) 和農(nong) 戶的致富夢想。
一個(ge) 產(chan) 學研基地培育特色養(yang) 殖模式
夏日的川西北高原,天空湛藍無比,青綠的草山連綿起伏,草原上到處都是散步的犛牛、藏綿羊。
前不久,浙江農(nong) 林大學動物營養(yang) 研究所所長王翀正與(yu) 同事、學生在若爾蓋大草原忙碌著:選取不同的草場類型,隨機割取一平方米的草裝袋,便於(yu) 精確計算出草的生長量及生物量。
隨著科研團隊的到來,若爾蓋縣第一個(ge) 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學研基地正式掛牌。“我們(men) 的技術研發包含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犛牛養(yang) 殖、飼料加工、畜產(chan) 品售後等產(chan) 業(ye) 鏈實現全覆蓋,致力於(yu) 提升犛牛養(yang) 殖技術和產(chan) 業(ye) 附加值。”王翀表示。
2021年,在南湖區政府的牽線推動下,若爾蓋縣“高原草食牲畜三結合順勢養(yang) 殖技術及對生態保護作用”項目成功入選浙江省科技廳2022年度“尖兵”“領燕”研發攻關(guan) 計劃科技合作領域項目,也是阿壩州唯一一個(ge) 入選項目。
在若爾蓋縣,犛牛業(ye) 是廣大農(nong) 牧民賴以生存和實現增產(chan) 增收的支柱產(chan) 業(ye) 。長期以來,牧民靠天養(yang) 畜,犛牛以散養(yang) 為(wei) 主。但隨著牛羊不斷增加,當地百姓深諳再富饒的草原,總有一天承受不起原始的放牧方式。前幾年,“適度放牧+科學補飼+適時圈養(yang) ”的三結合順勢養(yang) 殖集成技術推出。
“我們(men) 與(yu) 浙江大學、浙江農(nong) 林大學合作,建立高原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學研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加快構建一套三結合順勢養(yang) 殖集成技術標準和管理模式,實現減牛不減收,達到人畜草之間的平衡。”若爾蓋縣畜牧服務中心動物疫控股副股長陳天祥希望,未來在科研院校的加持下,能形成一套犛牛養(yang) 殖的“若爾蓋經驗”。
在南湖若爾蓋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一家現代犛牛養(yang) 殖基地內(nei) 圈養(yang) 了500多頭犛牛,這裏的犛牛普遍都在其三四歲時從(cong) 牧民手中收購而來,通過6至10個(ge) 月的圈養(yang) ,體(ti) 重達350公斤後便可出欄,將出欄周期縮短了2至3年。
“我們(men) 采取現代化養(yang) 殖模式,為(wei) 犛牛精準補飼,確保安全越冬,能夠有效提升犛牛存活率,縮短生長周期,提升牛肉風味,提高出欄率。”四川農(nong) 墾牧民天堂總經理甘生海說,基地2021年共出欄犛牛約3000頭,年產(chan) 值達4000萬(wan) 元。
近年來,若爾蓋縣結合本地實際,大力調整畜牧產(chan) 業(ye) 結構,建立現代草牧園區,積極引進優(you) 勢龍頭企業(ye) ,引導牧民群眾(zhong) 科學養(yang) 殖,加快全縣現代畜牧業(ye) 發展步伐。“十四五”期間,南湖區規劃安排1441萬(wan) 元用於(yu) 完善南湖若爾蓋現代農(nong) 牧科技示範產(chan) 業(ye) 園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專(zhuan) 家科研樓、草料加工廠、飼料加工廠等,推進若爾蓋犛牛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俞鋒介紹。
一座自來水廠蘊含的民生溫度
在若爾蓋縣轄曼鎮,一座建築麵積近1000平方米的自來水廠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建成後,這將是若爾蓋縣當地的第三座自來水廠。
“今後我們(men) 就能喝上幹淨的水了,特別開心!”這段時間,轄曼鎮村民光明在該項目工地打零工,一想到幾個(ge) 月後家裏能通上自來水,幹活也特別有勁。光明一家平時要去3公裏外的取水點馱水,每天馱2至5趟,一桶水25公斤左右,每趟來回花費50多分鍾,而且水的雜質較多,需沉澱、燒開後飲用,飲水十分困難。
若爾蓋地處草原,冬季長達半年,過去,轄曼鎮百姓常年麵臨(lin) 吃水用水困難。“我們(men) 不搞錦上添花,要多做雪中送炭!”俞鋒堅定地說。為(wei) 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轄曼鎮百姓用水難題,2022年,南湖區投入援建資金1850萬(wan) 元,實施轄曼鎮自來水廠建設項目。
經過調研,引入14公裏外的黃河水作為(wei) 該供水工程的水源,項目於(yu) 2022年4月開工,預計10月底完工。屆時,該自來水廠每天供水量將達到2000立方米,能滿足轄曼鎮8000多人的用水需求。
對口支援以來,南湖區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wei) 對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務,優(you) 先實施農(nong) 牧民急難愁盼的項目,著力解決(jue) 行路難、收入低、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讓若爾蓋縣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擁有最直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走進阿西茸鄉(xiang) 中心校,從(cong) 學校放眼望去青山如黛、暮色四合,敞亮的教室、整潔的桌椅、寬大的操場,不禁讓人感歎孩子們(men) 在這裏上學是幸福的。
然而原先的教學樓保暖效果不佳,冬天孩子們(men) 上學條件較為(wei) 艱苦。對此,南湖區引導社會(hui) 力量加入支援,連續2年時間,“益家公益”共捐贈27萬(wan) 元,用於(yu) 修繕阿西茸鄉(xiang) 中心校的教學樓。如今,該校所有教室都安裝了木地板、牆裙,樓頂安裝了彩鋼棚用於(yu) 保暖。
“以前冷的時候我寫(xie) 字手也會(hui) 發抖,今年教室改造後冬天坐在教室裏溫暖多了,我學習(xi) 也更專(zhuan) 心了。”阿西茸鄉(xiang) 中心校二年級學生尕讓機說。
來自2000多公裏外的溫暖守候,澆灌了這一畝(mu) 花園,讓紮根在若爾蓋的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在4年時間,‘益家公益’光現金就捐贈了73萬(wan) 元,還有近100萬(wan) 元的物資。同時,還送來了智力援助,2022年6月,邀請了美術館的藝術家們(men) 來到若爾蓋,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美育課程。”若爾蓋縣教育局副局長左繼軍(jun) 表示。
醫療和教育是國計民生的兩(liang) 件天大之事。7月25日,新一批的南湖區援若爾蓋縣衛生專(zhuan) 技人員抵達若爾蓋縣婦幼保健院,依托婦幼專(zhuan) 家團隊,將在當地醫院建設若爾蓋婦幼保健專(zhuan) 科,開展若爾蓋“格桑花”計劃,以“師帶徒”機製推進當地婦幼保健專(zhuan) 科建設。
一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背後的精準幫扶
“接到一筆來自南湖的新訂單,預訂藏香香囊5000個(ge) !”前不久,俞鋒將這個(ge) 好消息帶到了若爾蓋居家靈活就業(ye) 培訓基地。接到新訂單的唐克鎮白河社區書(shu) 記張慧玲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藏香是若爾蓋本地特色,借助婦女居家靈活就業(ye) 培訓基地,將本地工藝品資源與(yu) 藏香加工有機融合,開發“嘉若一家親(qin) ”淨土藏香文創項目,為(wei) 靈活就業(ye) 勞動力開發就業(ye) 新渠道,還與(yu) 嘉職院合作設計了產(chan) 品外形及包裝。2022年6月,在俞鋒的推動下,該項目正式實施。
在若爾蓋居家靈活就業(ye) 培訓基地,大家正忙著將藏藥灌入香囊內(nei) 。“我在這邊工作一個(ge) 月大約有2600元的收入,現在花銷也不用向子女要了。”說起現在的工作,60歲的澤讓錯麽(me) 臉上藏不住地開心。在居家靈活就業(ye) 培訓基地,有100多位社區居民參與(yu) 到手工藝品製作中來。
“我們(men) 基地開展香囊、吉祥娃娃、藏繡、鞋墊等手工藝品製作,365天每天都有活,也允許居民將手工藝品帶回家製作,這就解決(jue) 了婦女打工賺錢和兼顧家庭的問題,現在很多老阿姨都賺到了錢,人也更自信了。”張慧玲表示,居民們(men) 正朝著夢想的幸福生活邁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cong) 2018年開始,南湖區援建就圍繞傳(chuan) 統食品、民族服飾、藏族手工藝品等方麵扶持發展若爾蓋“就業(ye) 車間”,投入近300萬(wan) 元,組織當地居民,特別是為(wei) 婦女、殘疾人等群體(ti) 提供就業(ye) 崗位,提供就業(ye) 補貼,讓他們(men) 就地就近就業(ye) 。
跨越山海,2022年,南湖區與(yu) 若爾蓋縣對口支援勞務幫扶更進一步。7月15日,嘉興(xing) —若爾蓋技能人才定向培養(yang) 就業(ye) 合作簽約舉(ju) 行。該項目是浙江省首個(ge) 援建四川省就學就業(ye) 一體(ti) 化融合項目。
“與(yu) 嘉興(xing) 交通學校‘訂單式’合作,在三年的職業(ye) 學習(xi) 後,學生畢業(ye) 時可獲得一張大專(zhuan) 文憑、一本汽車A照駕駛證、一手汽車維修技術、一份國企高薪工作。”若爾蓋縣教育局副局長左繼軍(jun) 表示,目前谘詢報名的學生和家長有100多位,具體(ti) 名單要等8月錄取結束後才能出來。
好事連連。當天,若爾蓋縣駐南湖區農(nong) 民工黨(dang) 群服務工作站在嘉興(xing) 科技城人才市場掛牌。該工作站是在“嘉”就業(ye) 的若爾蓋籍務工人員的“娘家”,也將成為(wei) 兩(liang) 地加強勞務幫扶的前沿窗口。
堅持“輸血”與(yu) “造血”相結合,南湖區與(yu) 若爾蓋縣持續深化對口支援勞務幫扶工作,落實千裏送崗、千裏送教、“就業(ye) +學曆”教育幫扶、就業(ye) 數字化幫扶等舉(ju) 措,取得了明顯成效。暖心之下,已有兩(liang) 批共150名若爾蓋縣務工人員來南湖區就業(ye) ,也有越來越多當地居民找到心儀(yi) 的工作崗位。
7年幫扶巨變,7年碩果累累。
一個(ge) 又一個(ge) 幫扶項目見證了南湖、若爾蓋兩(liang) 地的手足情深,其意義(yi) 已經遠大於(yu) 幫扶本身,給若爾蓋縣帶來的是巨大變化,極大地改變了當地的麵貌、轉變了當地群眾(zhong) 的觀念、振奮了幹部群眾(zhong) 的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