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末核心區0.9公裏內能找到充電樁
本報訊(記者 張楠)“十四五”時期末,北京平原地區將建立3公裏找到樁、核心區0.9公裏找到樁的公用充電設施網絡,實現“好找好用”。
市城管委近日印發《“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針對供需矛盾尖銳、潮汐特性明顯區域,提出“鼓勵推廣移動充電車等充電方式解決(jue) 充電難問題”。同時,規劃要求引導用戶錯位錯峰充換電,研究居住區充電“分時電價(jia) ”政策,通過數智化控製手段提升電網綜合使用效率。
規劃提出,預計“十四五”時期,本市新能源汽車將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從(cong) 既有的40萬(wan) 輛進一步向200萬(wan) 輛躍升,充電樁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將通過與(yu) 5G、大數據、人工智能、車聯網等技術的有機融合,成為(wei) 連接汽車、能源、互聯網等產(chan) 業(ye) 的中樞節點。到2025年,北京基本建成與(yu) 2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發展相匹配、充換電設施高效有序利用、跨部門一體(ti) 化協同、行業(ye) 實現數智化升級的充換電設施體(ti) 係。
其中,在總體(ti) 規模上,到“十四五”時期末,力爭(zheng) 北京充電樁總規模達到70萬(wan) 個(ge) ,其中居住區自用和公用充電樁達到57萬(wan) 個(ge) ,單位內(nei) 部充電樁達到5萬(wan) 個(ge) ,社會(hui) 公用充電樁達到6萬(wan) 個(ge) ,業(ye) 務專(zhuan) 用充電
樁達到2萬(wan) 個(ge) ;換電站規模達到310座。在服務半徑上,到“十四五”時期末,北京平原地區建立3公裏找到樁、核心區0.9公裏找到樁的公用充電設施網絡,實現“好找好用”;實現換電平均服務半徑小於(yu) 5公裏。在充電結構上,到“十四五”時期末,中心城區社會(hui) 公用樁快慢充比例不低於(yu) 2∶1,其他地區社會(hui) 公用樁快慢充比例不低於(yu) 1∶2。充電樁不足怎麽(me) 辦?規劃特別提出,對於(yu) 存量小區具備條件的固定車位,按照“應裝盡裝”的原則加快彌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對於(yu) 老舊小區,將補建停車位及充電樁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完善類項目。鼓勵在小區公共區域及周邊場所,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直流快充公用充電樁,給予補助支持。鼓勵私人樁共享模式,鼓勵具備有序充電控製功能的智能充電樁建設。對於(yu) 供需矛盾尖銳、潮汐特性明顯區域,鼓勵推廣移動充電車等充電方式解決(jue) 充電難問題。
為(wei) 了提高充電設施的利用效率,規劃提出,本市將推動預約充換電在熱點區域公用充換電設施試點示範,培養(yang) 用戶預約行為(wei) 習(xi) 慣,掌握用戶需求特征,引導用戶錯位錯峰充換電,提高設施利用率。研究居住區充電分時電價(jia) 政策,通過數智化控製手段提升電網綜合使用效率。
此外,本市還將大力推行停車費、電費和服務費的一體(ti) 化結算和套餐優(you) 惠。針對充電產(chan) 生的停車費用問題,研究探索充電樁運營企業(ye) 、停車場運營企業(ye) 、用戶等多方共擔模式。
相關(guan) 新聞
製氫設備中試基地落戶未來科學城
本報訊(記者 趙語涵)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穀”正打造氫能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高地。記者昨天從(cong) 未來科學城集團獲悉,“北京未來氫能科技AEM製氫設備中試基地”項目近日開工建設,標誌著具備新一代AEM(陰離子交換膜)製氫設備全產(chan) 業(ye) 鏈研發與(yu) 中試生產(chan) 能力,集氫能創新中心、氫能測試中心、氫能裝配中心三位一體(ti) 的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逐步成形。
據悉,中試基地落戶於(yu) 未來科學城成果轉化基地,占地麵積26.79畝(mu) ,建築麵積為(wei) 1032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2億(yi) 元,分一期、二期建設,產(chan) 品涵蓋陰離子交換膜、金屬雙極板、催化劑、膜電極製備、電解槽裝配與(yu) 係統集成等。“該項目啟動意味著昌平區依托未來科學城能源穀,與(yu) 北京未來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來氫能’)深化氫能領域產(chan) 業(ye) 合作邁入新階段。”未來科學城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未來氫能是一家專(zhuan) 注全球性氫能源技術和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擁有多項核心專(zhuan) 利技術,以及國際一流專(zhuan) 家團隊超30多年的氫能研發經驗和技術積累。公司聚焦研發和生產(chan) 具備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一代AEM製氫技術的關(guan) 鍵材料和設備。該技術基於(yu) 融合堿性水電解和PEM水電解各自優(you) 勢的技術特性,憑借其高性價(jia) 比、寬負載範圍、快速動態響應、運行無汙染、製氫效率高等特點,以及高活性非貴金屬催化劑等關(guan) 鍵材料,有望顯著降低電解槽製造成本,成為(wei) 目前最具潛力的水電解製氫技術之一,將為(wei) 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氫奠定技術支撐,為(wei) 踐行國家雙碳戰略提供零碳製氫方案,加速過渡到經濟高效的綠氫時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