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嵊州:“民情日記”步入大數據時代
“現在村民們(men) 有什麽(me) 心願訴求,我通過手機就可以一目了然。”近日,紹興(xing) 嵊州市石璜鎮雅璜村駐村指導員丁樹鑫幫村民協調解決(jue) 一樁矛盾糾紛後,打開手機上的“浙裏民情”平台,迅速更新了一份走訪記錄。
上世紀90年代,“民情日記”誕生在雅璜的田間地頭,嵊州通過推廣這一做法,搭建起一條下情上達的有效通道,一個(ge) 又一個(ge) 民生問題得到解決(jue) 。如今,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依托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民情日記”從(cong) 小本子發展到大數據,內(nei) 容和形式不斷更新拓展,成為(wei) 當地聯係服務群眾(zhong) 、密切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的一張金名片。
2022年5月下旬,嵊州正式上線“浙裏民情”2.0版本應用場景,借助該平台,廣大黨(dang) 員幹部開展實地走訪時,可以通過手機便捷建立民情檔案,線上接單幫助百姓實現微心願,還能邊走邊曬,實時上傳(chuan) 走訪動態和圖片“打卡”,形成發現問題、流轉辦理、及時反饋的工作閉環。
“該平台還會(hui) 根據駐村幹部全年走訪次數、走訪軌跡等信息,智能生成對應的民情指數、興(xing) 村指數,並定期進行排名。”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人員介紹,排名情況與(yu) 幹部考核進行掛鉤,作為(wei) 評價(jia) 駐村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據統計,平台上線後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已累計導入村民檔案23萬(wan) 餘(yu) 份,記錄幹部走訪情況7600餘(yu) 次,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問題830餘(yu) 個(ge) 。
嵊州還將“民情日記”融入“三駐三服務”工作中,通過舉(ju) 辦“民情日記”大講堂、創新推出“企情日記”、組織開展“民情周”係列活動等方式,整合政策推送、民情處置、幫促共富等多種功能,把“民情日記”的服務對象從(cong) 農(nong) 村拓展到企業(ye) 和社區,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與(yu) 為(wei) 民服務水平。
在“民情周”係列活動期間,嵊州近5000名黨(dang) 員幹部深入基層開展集中走訪服務,圍繞百姓和企業(ye) 關(guan) 注的“痛點”“難點”,積極為(wei) 民排憂解難,期間開展民主懇談近900次,共計收集“微心願”1600餘(yu) 個(ge) ,幫助辦理實事2268件。另外,百餘(yu) 名紀檢監察幹部定期開展“走村問廉日”活動,通過信息記實、首問責任和協調會(hui) 商等製度,全麵落實監督在一線。
“1998年9月25日,沿山村,近10戶百姓想要安裝有線電話……”24年前,時任嵊州市雅璜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的李春陽在下鄉(xiang) 走訪時,用日記本記下了村民的心願。如今,這本泛黃的日記本已被放入剛剛揭牌的“民情日記”實踐中心陳列櫃。“這裏集教育展示、村部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也激勵著我們(men) 邁開雙腿常‘串門’,勤寫(xie) 新時代‘民情日記’,更好地服務民生。”石璜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俞浙峰說。
“從(cong) 手寫(xie) 日記到推廣微博、微信,再到在線互動即時服務,‘民情日記’緊跟時代脈動,內(nei) 容和形式不斷更迭升級,不變的是為(wei) 民分憂的初心。”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目前“浙裏民情”平台已實現該市駐村指導員全覆蓋,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推廣使用,並探索“民情學堂”“民情精品課”等特色內(nei) 容,鼓勵廣大黨(dang) 員幹部轉變作風“跑”起來,讓連心橋更寬更連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