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長江與運河交匯 擘畫美麗江蘇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08-18 17:11:00來源: 新華日報

  8月16日上午,“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文化強省建設專(zhuan) 場上,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wei) 備受關(guan) 注的“熱詞”。作為(wei) 全國唯一同時擁有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資源的省份,江蘇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全麵謀劃、全力推進各方麵工作,用實幹把宏偉(wei) 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一橫一縱,

  融匯秀美環境繁榮文化

  滾滾東(dong) 流的長江、貫穿南北的運河,一橫一縱,在江蘇大地上相交融匯,共同孕育出江蘇的錦繡繁華。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梁勇表示,作為(wei) 大運河、長江兩(liang) 大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正努力打造線性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典型範例、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重要地標、文化引領區域發展的示範基地、人河相親(qin) 城河共融的美麗(li) 家園、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

  高位統籌、規劃先行是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鮮明特征。梁勇介紹說,近年來,江蘇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大運河文化帶重點建設任務納入省高質量發展考核體(ti) 係。

  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江蘇製定了“1+1+6+11”規劃體(ti) 係,23個(ge) 核心展示園、26條集中展示帶、153個(ge) 特色展示點形成空間展示體(ti) 係。江蘇首創的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以及“三種空間形態”,得到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辦公室高度肯定並全麵推廣。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直接牽頭編製的文化價(jia) 值闡釋弘揚規劃是全國首部運河學研究規劃,也是首部文化價(jia) 值闡發規劃。

  經過係統保護,運河風貌全麵提升。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上,江蘇建立省級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監測管理平台,建成大運河江蘇段水文化遺產(chan) 數據庫。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江蘇實施“一河一策”行動計劃,常態化開展遙感監測,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清水廊道、江淮生態大走廊等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優(you) 秀文化、優(you) 良生態和優(you) 美環境的有機統一。

  協調推進,

  保護規劃藍圖已有初稿

  長江江蘇段全長433公裏,岸線總長1169.9公裏,擁有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2022年1月3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作為(wei) 重點建設區,江蘇段將於(yu) 2025年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屆時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將成為(wei) 江蘇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識和閃亮名片。

  梁勇介紹,江蘇在全國率先出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明確“以沿江縣(市、區)為(wei) 核心區,沿江8個(ge) 設區市除核心區外的區域為(wei) 拓展區,其他5個(ge) 設區市為(wei) 輻射區”的建設範圍,提出文化遺產(chan) 保護等八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已形成初稿,初步考慮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聯動,與(yu) 長江幹流、支流共同塑造“一主七支”長江文化空間格局。同步謀劃論證重大項目,初步摸排5個(ge) 國家級重大項目和145個(ge) 省級重點項目。

  此外,推進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工程,開展沿線文物和非遺資源專(zhuan) 項調查、工業(ye) 遺產(chan) 普查,進一步健全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保護製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情教育基地。

  江蘇還將整合研究力量組建高端智庫,籌備以“揭榜掛帥”形式發布研究課題,圍繞新發展理念在江蘇的生動實踐,長江與(yu) 運河、太湖、海洋在文化上共濟互融的關(guan) 係,長江江蘇段的文化內(nei) 涵與(yu) 時代價(jia) 值等課題組織深入研究。

  傳(chuan) 承創新,

  讓千年文脈煥發時代光彩

  推進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近年來,江蘇各地加大對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深入挖掘其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創新傳(chuan) 承模式,讓千年曆史文脈煥發時代光彩。

  “以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長江文化為(wei) 核心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保護和展示金陵文脈,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南京市副市長黎輝介紹,目前南京正在加快“博物館之城”建設,重點建設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新館、南京市博物總館新館等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推動長江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

  “近年來,江蘇實施運河文脈整理研究工程,編撰推出首部中國運河通誌——《中國運河誌》,精心打造歌劇電影《運之河》等文藝精品,廣泛開展‘新年大運河健步走’等群眾(zhong) 性活動,生動講述中國大運河故事。”梁勇說。

  “讓運河文化標識更加彰顯。”江蘇省文旅廳副廳長常勝梅表示,江蘇編製出台了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兩(liang) 個(ge) 省級專(zhuan) 項規劃,依托江河湖海構建“兩(liang) 廊兩(liang) 帶兩(liang) 區”文旅空間布局,明確把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chan) 旅遊廊道作為(wei) 美麗(li) 中軸,助力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運河沿線八省(市)藝術家曆時2年創作完成長135米、高3米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這被譽為(wei) 當代‘清明上河圖’。”

  作為(wei) 大運河的原點城市,揚州151公裏河道、10個(ge) 遺產(chan) 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成為(wei) 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產(chan) 最多的城市。揚州市副市長劉流介紹說,“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一年來,網絡預約持續火爆、參觀人數突破百萬(wan) 。前不久揚州還推出‘運河十二景’,評選活動吸引了36萬(wan) 多人次踴躍投票,5萬(wan) 多名熱心網友獻計獻策。”

  劉流說,目前大運河鹽商文化展示館、大運河與(yu) 海上絲(si) 綢之路展示館已建成開放,隋煬帝墓遺址公園將於(yu) 今年年底建成開放。連續多年舉(ju) 辦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於(yu) 今年上升為(wei) 國家級論壇,揚州國際文旅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持續提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