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創新“小巨人”闖蕩國際大市場

發布時間:2022-08-24 14:3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創新“小巨人”闖蕩國際大市場

  不久前公布的外貿進出口“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規模達19.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傳(chuan) 遞出中國經濟持續恢複的積極信號。麵對挑戰,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批富有活力、善於(yu) 創新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際合作,為(wei) 中小科技創新企業(ye) 拓展國際市場探索道路。

  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3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聽他們(men) 講述各自的“出海”故事。

  水下機器人“遊”向海外

  “作為(wei) 一家科技公司,我們(men) 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科幻小說《海底兩(liang) 萬(wan) 裏》中的情節。”拿著一台筆記本大小的水下助推器,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之藍公司”)創始人魏建倉(cang) 向記者介紹,“這款設備不僅(jin) 可以水下調速,還能外掛智能手機和運動相機,滿足消費者的水下攝影需求。如果喜歡衝(chong) 浪,還可以把它安裝在充氣浮板底部,變身動力浮板。”

  2013年,深之藍公司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是全球首批麵向消費市場的水下智能設備製造企業(ye) 之一。如今,企業(ye) 生產(chan) 的水下助推器遠銷全球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於(yu) 科研科考、水下安防、打撈救援、水利水電、海上風電、水產(chan) 養(yang) 殖等領域,占據該行業(ye) 近65%的全球市場份額。

  走進深之藍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一台台深黑色、頗像螺旋槳的設備,正從(cong) 生產(chan) 線下線。“最難的就是這個(ge) 部分。”魏建倉(cang) 拿起一台設備,“這是消費級產(chan) 品的水下推進器,也是所有水下無人機器人裝備的核心部件。之前,國內(nei) 和國外同類產(chan) 品有近半個(ge) 世紀的代差,現在已基本處於(yu) 同一水平。”

  為(wei) 了解決(jue) 推進器的可靠控製和完全密封問題,研發初期,團隊人員住在公司甚至水池邊上。“睡醒不刷牙不洗臉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數據。”就這麽(me) “泡”了一年,魏建倉(cang) 和團隊終於(yu) 推出首款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推進器。這款體(ti) 積小、推力大的水下推進器,在相同功率前提下推力比國外同類產(chan) 品提升了20%以上。

  2019年,深之藍公司和3家日本企業(ye) 簽署合作協議,相關(guan) 產(chan) 品開始打入日本和東(dong) 南亞(ya) 市場,實現了中國水下機器人出口“零”的突破。“原來漁民要了解海裏的魚類信息需要通過潛水員或者水下攝像頭,觀察時間和工作效率都十分受限。深之藍公司生產(chan) 的水下機器人則可以輕鬆完成這些工作。”一名日方企業(ye) 代表說。

  隨著潛水等水下運動逐漸推廣,傳(chuan) 統的潛水設備沉、大、貴的缺點逐步顯現。為(wei) 此,深之藍公司計劃在國外市場主推更輕便、更便宜的個(ge) 人消費級產(chan) 品,涵蓋遊泳、潛水、親(qin) 子娛樂(le) 等領域。

  2017年5月,深之藍公司發布白鯊MIX水下自遊器。被稱為(wei) 第一款“水下平衡車”的白鯊MIX能夠以每秒1.5米的速度提供水下前進動力,還可以掛載水下攝影裝備。2018年,產(chan) 品亮相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目前,深之藍公司推出的水下助推器、動力浮板、水下無人機、智能衝(chong) 浪板等個(ge) 人消費級產(chan) 品,近90%的業(ye) 績來自出口。

  醫療小器械切縫更穩定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臨(lin) 床醫院的一間手術室裏,59歲的國際減重和代謝治療委員會(hui) 委員阿米諾·拉莫斯教授正在為(wei) 一名患者進行胃部微創手術。握在他手中的,是一把全電動腔鏡切割吻合器——這既是一把刀,也是一根針,可以一邊切割,一邊縫合。

  半個(ge) 多小時後,手術成功了。“和常規情況相比,患者出血量減少50%、手術時間縮短20%,患者身體(ti) 恢複理想,第二天就能進流食了。”拉莫斯興(xing) 奮地說,“我的秘訣就是這把來自中國的智能壓榨電動腔鏡切割吻合器。”

  “我們(men) 的第三代吻合器由於(yu) 內(nei) 置智能芯片,綠色指示燈亮起才能按動開關(guan) ,可以將相關(guan) 流程標準化、剛性化,防止人為(wei) 誤差。”江蘇風和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風和醫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興(xing) 華說,針對不同部位的組織厚度,設備還可以“隨機應變”,靈活把握切縫方案。

  從(cong) 學習(xi) 模仿到自主創新,風和醫療公司研發生產(chan) 的吻合器,如今已遠銷93個(ge) 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在胃腸、肝膽等各類手術中,服務患者近5萬(wan) 名。

  拉莫斯第一次接觸風和醫療公司的產(chan) 品是在2013年,“當時的產(chan) 品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風和醫療公司副總裁兼海外銷售負責人劉天擇坦言,產(chan) 品在率先進軍(jun) 的拉美國家市場份額不到3%。於(yu) 是,從(cong) 2013年起,公司每年將銷售額的10%以上用於(yu) 研發,對標當時全球最前沿的技術和產(chan) 品潛心攻關(guan) 。曆時5年研發,電動腔鏡切割吻合器正式在海外上市,標誌著企業(ye) 從(cong) 學習(xi) 模仿邁向集成創新,在吻合器製造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它避免了手感帶來的不一致性,切割也更加穩定。質量好,價(jia) 格也具有優(you) 勢。”拉莫斯對風和醫療公司的第二代產(chan) 品印象深刻,並在使用後向同行推薦。風和醫療公司第二代產(chan) 品在巴西的市場份額一路上漲,翻了四五倍。2020年初,公司又在海外市場推出自主創新的第三代智能化切割吻合器。

  如今,風和醫療公司在墨西哥和埃及相繼成立了微創外科學院,教師從(cong) 全球和當地同步招聘。學院已開設20期培訓班,培訓了來自7個(ge) 國家的學員,累計160多人次。

  讓家裏的大屏幕更加智能

  通過電視大屏暢享音視頻點播、雲(yun) 遊戲、體(ti) 感健身、在線購物、辦公會(hui) 議等各類應用;隻需一句口令,即可進入物聯網享受多樣的雲(yun) 服務……近年來,深圳市華曦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曦達公司”)研發的智能電視盒、網絡通信產(chan) 品等終端硬件,以及視頻雲(yun) 平台和各類軟件服務,聯動上下遊芯片生產(chan) 、內(nei) 容製作、版權保護等供應鏈企業(ye) 走出國門,為(wei) 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運營商提供產(chan) 品和服務。

  “以前海外運營商需要聯合四五家供應商,花1年時間才能集成交付音視頻係統平台。現在,通過‘雲(yun) 端’部署我們(men) 自研的雲(yun) 平台,隻需要3個(ge) 月就能完成交付,穩定性很高,鮮少出現兼容性問題。”華曦達公司董事會(hui) 秘書(shu) 李建一說。2021年,華曦達公司海外營收同比增長超80%,2022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超120%,盈利水平創新高。

  回顧10餘(yu) 年來的“出海”曆程,李建一坦言並不輕鬆。2010年,緊隨全球互聯網電視大發展趨勢,華曦達公司轉型開展OTT互聯網智能電視盒產(chan) 品研發,眼光瞄向海外市場。OTT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智能電視是其中的關(guan) 鍵之一。

  “當時,海外普通家庭用戶還是以非智能機頂盒為(wei) 主,OTT產(chan) 品尚未成為(wei) 主流,市場拓展異常艱難。”李建一回憶。經曆了多次參展推廣和反複產(chan) 品調試迭代,公司業(ye) 務逐漸贏得東(dong) 南亞(ya) 市場認可,並以此為(wei) 跳板,向全球市場進軍(jun) ,成為(wei) 知名國際製造商的重要供應商,並獲多家全球知名內(nei) 容商的合作授權。

  “華曦達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支撐力來自不斷修煉技術‘內(nei) 功’。”李建一說,公司正努力將中國音視頻、雲(yun) 遊戲等應用生態推向海外市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