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打造“七五小街” 便民服務送到居民身邊
走入大興(xing) 區首座禦園二裏小區東(dong) 門,“七五小街”導覽牌映入眼簾,還有醒目的創城展板、文明道旗,沿著指引,居民可以前往小街上各個(ge) “店鋪”,一同商討家園建設的大事小情,解決(jue) 生活裏遇到的各種問題。
緊扣“七有”目標和“五性”需求,聚焦解決(jue) 養(yang) 老問題、提升物業(ye) 服務水平、滿足文化活動場所等基層治理要點,兩(liang) 個(ge) 月前,觀音寺街道以首座禦園二裏小區為(wei) 試點打造的“七五小街”正式亮相。
“七五小街”就建在社區裏麵。“說實話,以前居民主動參與(yu) 社區治理少,加上空間有限,各個(ge) 社區文化活動場所少。”觀音寺街道紀工委書(shu) 記相建偉(wei) 坦言,考慮到首座禦園二裏小區裏的許多底商閑置許久,街道決(jue) 定利用這一空間進行升級改造。
今年6月,10家“店鋪”陸續開張。其中包括業(ye) 委會(hui) 指導中心、社會(hui) 心理服務中心、社工站、便民坊、書(shu) 社等各類服務空間。“店鋪”大門常開,免費提供服務,更鼓勵居民走進來,探討解決(jue) 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便民坊很受大夥(huo) 兒(er) 歡迎,別看麵積不到一百平方米,提供的服務卻不少。多功能室可以免費打印複印、代理掛號,並配備應急藥品,還能免費測量血壓、血糖;綜合服務室為(wei) 70歲及以上老人和老黨(dang) 員、誌願者義(yi) 務理發,並免費提供針頭線腦;市民還可以在這兒(er) 登記預約保姆月嫂、家電維修等家政服務項目。
“小街為(wei) 我們(men) 這些老年人提供了很多方便。”家住17號樓、今年75歲的老人孫斌說,“疫情期間不出小區就能理發,真挺好。身體(ti) 不舒服去便民坊查查血壓、血糖,家裏維修就直接找便民坊,價(jia) 格實惠,最重要的是靠譜。”
不僅(jin) 是便民服務場所,“七五小街”還正在化身文明實踐基地。
開門進入“又見書(shu) 社”,濃烈的文化氣息撲麵而來,綠植、手繪等各種裝飾結合在一起,黨(dang) 建圖書(shu) 、兒(er) 童讀物、繪本等各類書(shu) 籍整齊碼放,讓人感覺像是書(shu) 店,也像是圖書(shu) 館。孩子們(men) 在這裏看書(shu) ,看孩子的老人正好歇歇腳,也挑選自己喜歡的讀物看起來。
除了向居民提供閱讀空間,“又見書(shu) 社”更是社區居民共議共享的重要交流場所。“我們(men) 將開展民主協商、社會(hui) 參與(yu) 、文化服務、環境共創各類主題活動,包括居民關(guan) 心的熱點問題,比如養(yang) 老、安全、物業(ye) 、誌願服務、接訴即辦等。”書(shu) 社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書(shu) 社通過專(zhuan) 題活動的開展,以更加豐(feng) 富的形式引導居民共商共議共治。
小空間牽動大治理,有了“七五小街”,許多問題得以第一時間化解在前端。“接下來我們(men) 還要重點關(guan) 注民情民意,解決(jue) 居民訴求,推進未訴先辦;社會(hui) 心理服務中心會(hui) 為(wei) 居民開展心理疏導、家庭關(guan) 係谘詢等服務。”相建偉(wei) 說,希望通過聽民聲、觀民心、知民意、解民急,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