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周其偉:以創新助推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雙促進、雙提高

發布時間:2022-08-26 15:02:00來源: 湖南日報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

  近年來,株洲市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做實“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文章,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全市域的土壤環境質量、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河流水質均得到持續改善。同時,以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目標,耕作好彰顯株洲特色和優(you) 勢的“3+3+2”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持續推動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盡管生態環境保護下了功夫、出了力氣,但與(yu) 高質量發展要求、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仍有差距。特別是,當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部門如何找到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兩(liang) 者的結合點和平衡點,顯得尤為(wei) 重要。

  株洲市生態環境局結合當前實際,充分銜接全國、全省最新要求,借鑒外地經驗做法,推出十大創新舉(ju) 措,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雙促進、雙提高。

  聚焦“堵點”,創新服務方式。主動發揮環保職能作用,積極創新舉(ju) 措,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企業(ye) “解憂紓困”,進一步使生態環境保護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在全國率先出台《關(guan) 於(yu)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項措施》,通過精準引導,優(you) 化生態環境分區準入;提前介入,主動提升指導服務水平等10條措施,積極培育市場主體(ti) 。在全國率先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建設項目“多評合一”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建設項目環評、輻射環評以及入河排汙口論證三個(ge) 方麵合一進行環境審批,進一步優(you) 化審批流程,縮減審批事項,提高行政許可效能,切實有效減輕企業(ye) 負擔。同時,在全省率先出台《株洲市生態環境涉企輕微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輕罰、免罰實施意見(試行)》,並創新實施“公開道歉承諾製”,違法行為(wei) 人在行政處罰決(jue) 定作出前主動改正違法行為(wei) ,主動公開道歉作出承諾,可以不予處罰或從(cong) 輕處罰等,積極引導企業(ye) 合法經營。此外,還及時成立“三高辦”,通過提前介入項目建設,全過程提供保姆式服務,讓企業(ye) 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有力促進市場主體(ti) 快速成長。

  聚焦“難點”,創新監管方式。積極創新環境監管方式,全麵壓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切實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把重點排汙企業(ye) 、突出環境問題、汙染防治“夏季攻勢”等各項工作均納入各村、鎮網格,並要求每個(ge) 村每月巡查一次,拍照上傳(chuan) ,如有問題,不能現場處理的,逐級上報處置,有力打通環境監管“最後一公裏”。同時,規範廉潔的環保執法,是汙染防治、環境保護關(guan) 鍵一環,更是廉政重要抓手,株洲在全省率先實施環境監管執法雙向承諾製,通過與(yu) 企業(ye) 簽訂《雙向承諾》,企業(ye) 承諾不向環境執法人員贈送禮品、禮金和有價(jia) 證券,輸送利益等;環境執法人員承諾“陽光執法、清廉執法”,這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看到政府部門秉公執法、廉潔自律的決(jue) 心,還激勵企業(ye) 減少環境汙染,走綠色發展道路。

  聚焦“重點”,創新激勵方式。始終堅持保護環境,沒有旁觀者;治理環境,沒有局外人。在全省率先出台《關(guan) 於(yu) 整合工作機構建立六項工作機製的通知》,整合市生環委辦、市突改辦、市藍天辦三個(ge) 機構及職能,實行“三辦合一”,並建立生環委六項工作機製,分別是摸排篩選機製、立案呈辦機製、批辦交辦機製、承辦銷號機製、督辦落實機製、考核獎懲機製,全麵提高汙染防治工作效能。在全省率先創新汙染防治工作考核激勵機製,設立汙染防治攻堅戰獎懲資金賬戶,各縣(市、區)政府每年上交120萬(wan) 元,通過季度和年度考核嚴(yan) 格兌(dui) 現獎懲資金,實行正向激勵和反向懲罰並行,通過“真金白銀”強勢推動生態環境工作“真抓實幹”。此外,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六條硬性措施的通知》,分別將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履職盡責情況,一律納入黨(dang) 委巡察、審計和考核考察內(nei) 容;轄區生態環境質量未達到要求且持續惡化的,一律采取措施嚴(yan) 肅處理;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力的,一律追究主體(ti) 責任單位和行業(ye) 主管部門責任等6個(ge) 方麵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推動環保“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和“管生產(chan) 必須管環保、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ye) 必須管環保”的要求落實、落地。(周其偉(wei)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