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糧袋子” 穩住“壓艙石”
處暑前後,正值玉米管理關(guan) 鍵期,麵對連日來的持續高溫幹旱,寶雞市陳倉(cang) 區實惠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糧食種植大戶齊昆並不擔心,因為(wei) 自家1100餘(yu) 畝(mu) 玉米早已“喝”足了水。
“前段時間寶雞市氣溫高,有效降雨不足。抗旱灌溉期間,政府不僅(jin) 幫我們(men) 把水引到了田間地頭,而且用水全部免費,大大降低了我們(men) 的灌溉成本。”8月20日,齊昆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借鑒夏糧豐(feng) 收的經驗,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管理。今年的秋糧肯定又是大豐(feng) 收!”
今年,寶雞市280.56萬(wan) 畝(mu) 夏糧喜獲豐(feng) 收,畝(mu) 均單產(chan) 317公斤,總產(chan) 88.94萬(wan) 噸,均刷新全市最高紀錄。像齊昆這樣的種糧戶,腰包比往年更鼓了,種糧的勁兒(er) 也更足了。
喜人的態勢,得益於(yu) 寶雞市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寶雞市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創新生產(chan) 經營模式等舉(ju) 措,進一步穩麵積、提地力、提單產(chan) 、增效益,穩住了糧食安全“壓艙石”。
政策給力
“提地力”助糧穩產(chan) 增產(chan)
“今年合作社4300畝(mu) 小麥迎來了大豐(feng) 收,是近幾年收成最好的一年,多虧(kui) 了政府的好政策!”豐(feng) 收時節,站在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裏,岐山縣益店鎮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王軍(jun) 民感慨。
該合作社是岐山縣目前糧食規模化種植麵積最大的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去年,市、縣相關(guan) 部門主動上門送服務,幫我們(men) 建成2500平方米糧食周轉鋼架棚、9000平方米晾曬場、300萬(wan) 斤的標準儲(chu) 糧庫、年處理2萬(wan) 噸富硒小麥的麵粉廠,還給我們(men) 配備了20件(套)農(nong) 業(ye) 機械,解決(jue) 了我們(men) 糧食規模化生產(chan) 的後顧之憂。”王軍(jun) 民說。
這是寶雞市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力度,促進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的一個(ge) 縮影。
農(nong) 情連著糧情,糧情連著民情。去年以來,寶雞市結合農(nong) 時,先後召開小麥抗災強管現場會(hui) 9次,層層簽訂糧食生產(chan) 責任書(shu) ,落實小麥促弱轉壯、“一噴三防”、糧食生產(chan) 等項目資金6000餘(yu) 萬(wan) 元,為(wei) 上年資金量的262%。
“給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也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有效保證了糧食高產(chan) 穩產(chan) 。
去年以來,寶雞市共建成大中小灌區40個(ge) 、機井5027眼,修建渠道3214.28公裏,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達到248萬(wan) 畝(mu) ,打通了農(nong) 業(ye) 灌溉“毛細血管”,讓農(nong) 民吃下了“定心丸”。
此外,寶雞市財政今年特別列支1556.5萬(wan) 元支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上半年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1億(yi) 元,並通過深入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大力推廣土壤改良“四種技術”和深鬆翻等保護性耕作模式,讓全市耕地地力水平逐年提升。
從(cong) “望天收”到“連年豐(feng) 產(chan) ”,寶雞市通過加快落實“藏糧於(yu) 地”,不斷建農(nong) 田、興(xing) 水利、提地力,為(wei) 糧食安全奠定了基礎。
科技賦能
“噸半田”再創高產(chan) 紀錄
6月14日,在岐山縣小麥玉米“噸半田”小麥實收現場,經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專(zhuan) 家組現場實收測產(chan) ,示範田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812.93公斤,不僅(jin) 創造了寶雞市小麥單產(chan) 最高紀錄,而且刷新了全省4個(ge) “噸半田”示範點實收測產(chan) 最高紀錄。
在強秋霖天氣、幹旱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據寶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趙海斌介紹,去年秋播期間,寶雞市出現了強秋霖天氣,50萬(wan) 畝(mu) 秋糧晚播,去冬今春,又遇幹旱。針對這些不利情況,寶雞市組織千名農(nong) 技人員趕赴田間地頭,指導各縣區因地因苗科學施策,落實冬春灌溉、趁墒追肥等管理措施。
“隻要科學種田,晚播田也能迎來大豐(feng) 收。”寶雞市鳳翔區南指揮鎮頁渠村村委會(hui) 主任羅亞(ya) 軍(jun) 感慨。原來,村裏的1200畝(mu) 晚播田,苗勢並不好,預計畝(mu) 產(chan) 隻有350公斤,沒想到通過科學管理,最終畝(mu) 產(chan) 達到了650公斤。
近年來,寶雞市緊盯糧食生產(chan) 關(guan) 鍵環節,將選用良種、田間管理、休耕輪作等技術集成應用,征集引進“西農(nong) 226”“偉(wei) 隆169”等優(you) 質高產(chan) 小麥新品種40餘(yu) 個(ge) ,並在扶風、岐山、千陽等縣區建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7.9萬(wan) 畝(mu) ,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使優(you) 質高產(chan) 品種較上年增加10%以上。
此外,寶雞市全麵落實寬幅溝播、以密補晚、種子包衣、水肥管理等關(guan) 鍵技術,建成小麥寬幅溝播核心示範田14萬(wan) 畝(mu) 、“噸半田”高產(chan) 試驗示範點11個(ge) ,推廣小麥寬幅溝播3萬(wan) 畝(mu) ,各項高新技術措施應用達到580萬(wan) 畝(mu) 次,不斷夯實豐(feng) 收基礎。
創新模式
“田保姆”成農(nong) 民“貼心人”
前不久,數著剛到手的一遝鈔票,寶雞市陳倉(cang) 區慕儀(yi) 鎮齊西村村民齊能懷高興(xing) 得合不攏嘴:“我長期在外地打工,家裏的6畝(mu) 多地本來都撂荒了,沒想到去年交給實惠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田保姆’托管後,我一年到頭當‘甩手掌櫃’,還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
齊能懷口中的“田保姆”,是陳倉(cang) 區慕儀(yi) 鎮齊西村實惠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創新推出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近年來,合作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推出了土地托管服務,托管後,可為(wei) 農(nong) 民提供代種代收、配方施肥、農(nong) 產(chan) 品購銷、農(nong) 資直供、病蟲害統防統治、糧食烘幹等一係列服務。目前,該合作社已經投資500多萬(wan) 元,吸納農(nong) 戶1150戶,托管土地9890畝(mu) 。
“土地托管後,實現了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ye) ,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土地產(chan) 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合作社負責人齊垂孝介紹。
近年來,寶雞市針對農(nong) 村留守人員經營效率低下等問題,積極推行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田保姆”服務模式,創新建立的“農(nong) 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模式,有效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解決(jue) 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
裝滿“糧袋子”, 穩住“壓艙石”。寶雞市將持續聚焦糧食安全不放鬆,持續發力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穩麵積、提單產(chan) 、保豐(feng) 收,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報記者 李宛嶸 通訊員 龐文淵 相雙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