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窯火瓷韻新(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核心閱讀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獨一無二的“白”蜚聲世界,有“中國白”之譽。2006年,德化瓷燒製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現如今,當地在傳(chuan) 承工匠精神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開辦陶藝工作坊、設計生產(chan) 文創產(chan) 品、與(yu) 海內(nei) 外品牌合作,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
福建泉州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是老字號月記窯的所在地,月記窯已有400多年曆史。在旁邊一間工坊製作陶瓷的青年匠人李德鵬說,陶瓷生產(chan) 工業(ye) 化後,傳(chuan) 統窯爐曾一度沉寂,現在,月記窯再度活躍起來,點火次數多了,還舉(ju) 辦了“非遺柴燒盛典”。
德化白瓷因其獨一無二的“白”蜚聲世界,在曆史上被歐洲譽為(wei) “中國白”,所產(chan) 人物瓷塑尤負盛名,神態栩栩如生。千百年來,德化縣窯火不斷,宋元之後,陶瓷大量外銷。2006年,德化瓷燒製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現如今,德化縣的手藝人更加注重創新,發掘非遺的時代價(jia) 值,設計生產(chan) 文創產(chan) 品,讓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傳(chuan) 承工匠精神,吸引人才聚集
德化人世世代代以手藝為(wei) 榮,當地人說,陶瓷是火的藝術,7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道道馬虎不得。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孕育了一代代陶瓷人。
家族傳(chuan) 承、師徒學藝、學校教育是德化瓷的3條主要傳(chuan) 承路徑,目前德化已有19家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在泰峰陶瓷藝術館內(nei)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說,傳(chuan) 習(xi) 所采用“研發、帶徒、交流、旅遊”等方式傳(chuan) 承技藝,經常舉(ju) 辦講座,並走進工藝美術學院授課傳(chuan) 藝。
德化縣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吸引了眾(zhong) 多陶瓷愛好者前來。石鼓村、仙境村等地目前已有100多家工坊,來自全國各地的陶藝愛好者在此創業(ye) ,前店後坊,自產(chan) 自銷。匠人孫文炸把工作室取名為(wei) “樂(le) 昔窯”,表達傳(chuan) 承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的誌向。遊芸工坊的阮素珍,與(yu) 丈夫一起創業(ye) ,兩(liang) 人成為(wei) 一對“柴燒藝侶(lv) ”。
不僅(jin) 如此,德化縣還為(wei) 青年藝術家建立了一座文創社區新秀園,目前有64名人才進駐,已湧現出20多位省級陶瓷大師。
近年來,德化縣還注重挖掘整理陶瓷文化內(nei) 涵,下大力氣保護文物,“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介紹,泉州申遺成功的22處遺產(chan) 點中,有德化窯的屈鬥宮遺址和尾林—內(nei) 阪遺址。相關(guan) 保護工作一直穩步開展,考古隊先後從(cong) 中發掘6座古窯爐,出土宋代至清代瓷器標本上萬(wan) 件。
創新傳(chuan) 統手藝,推動產(chan) 業(ye) 鏈升級
許氏瓷塑第六代傳(chuan) 人許瑞峰,成功研製出被稱為(wei) “中華紅”的紅釉瓷和“寶石釉”瓷,又獨創“實心瓷塑”技藝;新生代的連紫華借鑒唐卡表現手法,創造出一種新的德化瓷品種——極彩;成藝陶瓷公司的上釉新技法,收獲不少年輕人喜愛……古老的技藝,在德化陶瓷人手上不斷改進、超越。
10秒鍾,一塊泥土滾壓成盤子;隻要幾秒,就能完成注漿工序……在陸升(福建)集團公司車間,20多條智能化生產(chan) 線使產(chan) 能大增,原有的手工拉坯每人每天最多做200件,現在改用智能機器手,每台每天完成3000件,成品率更高。該縣的陶瓷智能裝備研究院和高科技陶瓷中試研究院每年推廣自動化生產(chan) 線100套以上。
新業(ye) 態下,產(chan) 業(ye) 鏈在重整。如瓷生活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采用“眾(zhong) 創、眾(zhong) 籌、眾(zhong) 包”的經營模式,上遊與(yu) 100多名設計師合作,下遊連著20多家工廠。該產(chan) 業(ye) 園總經理徐海燕介紹,社交軟件上新潮的中國風漫畫、插畫等創意,通過跨界合作,很快就在德化縣被做成精巧、時尚的陶瓷產(chan) 品。
非遺手藝也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記者在上湧鎮曾阪村看到,村裏數十棟古民居,有的被改建為(wei) 家風家訓館,有的成為(wei) 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學實踐基地,村裏的古窯址、古官道、古廊橋也得到修整保護。最近,中華姓氏白瓷藝術館在該村建成開放,288個(ge) 姓氏各做成一尊白瓷,經藝術化處理的漢字“立”在老宅裏,妙趣橫生。
德化縣委書(shu) 記黃文捷表示,2021年全縣陶瓷業(ye) 產(chan) 值達459億(yi) 元,德化瓷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提升設計水平,拓展合作渠道
為(wei) 了讓外界更好認識、體(ti) 驗陶瓷文化,德化盤活近千家工藝展館(室)和陶瓷工業(ye) 展館,依托全縣3000多家陶瓷企業(ye) ,培育了8家觀光工廠、300多家旅遊伴手禮開發企業(ye) ,通過串點成線,形成“一城瓷器百館遊”。“精美的瓷器要做出來,還要傳(chuan) 出去。”中國白博物館館長陳仁海說。
目前,德化70%的陶瓷產(chan) 品,遠銷世界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外銷貨量最大的是西洋風格的工藝品,尤其是一些節日的禮品以及兒(er) 童手繪等。德化的國際藝術家駐地計劃吸引了幾十位外國專(zhuan) 家參與(yu) ,他們(men) 逐漸與(yu) 當地形成長期合作關(guan) 係。
此外,不少海內(nei) 外知名品牌、機構主動與(yu) 德化縣合作,製作陶瓷類衍生產(chan) 品。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陶瓷版,都產(chan) 自德化縣的順美集團公司。這家公司僅(jin) 各式儲(chu) 錢罐的年出口量就達800萬(wan) ,該公司總經理鄭圻增說:“我們(men) 模型庫裏的樣品多達幾十萬(wan) 種,有自主設計的,有來樣加工的,很多是與(yu) 海外客戶共同設計開發的。”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9日 第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