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議政性常委會建言減汙降碳協同 北京有條件有能力率先實現碳中和
本報訊(記者 武紅利)昨天,市政協召開議政性常委會(hui) ,圍繞“加強減汙降碳協同,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專(zhuan) 題協商議政。經過深入調研,市政協從(cong) 9個(ge) 方麵提出23條意見建議。委員們(men) 在協商調研中形成共識,北京有條件有能力率先實現碳中和,應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上爭(zheng) 當“領頭羊”。
現狀
大氣汙染防治經驗被聯合國譽為(wei) “北京奇跡”
市政協調研發現,北京生態環境質量取得裏程碑式突破。
大氣汙染防治經驗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wei) “北京奇跡”。能源結構調整降碳實現新突破,連續14年能耗考核位居全國省級地區前列,能源利用效率在全國省級地區始終保持領先水平。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優(you) 化升級,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一般製造業(ye) 和汙染企業(ye) 2154家,清理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1.2萬(wan) 家。2020年全市高精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27.4%,綠色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此外,北京交通出行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軌道交通成為(wei) 城市交通主體(ti) 方式,日均客運量超1000萬(wan) 人次,慢行出行環境顯著改善。城市交通碳排放年均增速從(cong) “十二五”時期的6%降至“十三五”時期的4%左右。建築綠色發展質量提高,在全國率先將居住建築節能率提升至80%以上。
挑戰
可再生能源供應與(yu) 能源轉型矛盾凸顯
委員們(men) 在調研中提出,本市加強減汙降碳協同、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還麵臨(lin) 一些需要關(guan) 注和解決(jue) 的重點難點問題。包括綠色低碳轉型麵臨(lin) 更高要求、環境質量總體(ti) 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供應與(yu) 能源轉型矛盾凸顯、建築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動能不足、綠色交通體(ti) 係需要優(you) 化等。
“本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有限,堅持先立後破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由之路。”委員們(men) 分析認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能源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外埠綠色電能進京規模不能滿足能源低碳轉型需要,可再生能源難以迅速替代傳(chuan) 統化石能源,短時間內(nei) 碳排放將難以迅速步入快速下降通道。此外,本市智慧能源係統建設還處於(yu) 起步階段,能源運行管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
建議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支持新能源車,推廣綠色消費積分
在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綠色升級方麵,市政協提出應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能效水平,動態完善新增產(chan) 業(ye) 禁止和限製目錄,嚴(yan) 控、壓減在京石化生產(chan) 規模,持續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ye) 企業(ye) 動態調整退出,有序調整低質低效的一般生產(chan) 製造環節,實現工業(ye) 領域大氣汙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持續下降。還應大力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聚焦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及氨能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布局前沿產(chan) 業(ye) 和重大裝備,培育一批基於(yu) 技術創新的綠色增長新引擎。依托大興(xing) 國際氫能示範區,打造綠色智慧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
在交通運輸領域,市政協提出,應繼續推動交通運輸工具“油換電”。加快公交車、商用客車、公務用車及單位工作用車等電動化進程,減少中心城區旅遊集散客車、機場巴士、單位班車、校車等城市車隊碳排放。加大存量燃油小客車置換為(wei) 新能源車政策支持力度。
委員們(men) 認為(wei) ,應加強新能源車充換電和加氫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充換電設施布局。構建“以居住地、辦公地充電為(wei) 主,社會(hui) 公用為(wei) 輔”覆蓋城鄉(xiang) 的電動小客車充電設施網絡,完成70萬(wan) 個(ge) 充電樁建設目標。完善電動貨車充電體(ti) 係,推廣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鼓勵單位內(nei) 部和居民區充電設施對外開放,推動路側(ce) 停車位補裝“有序充電樁”。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需求,適度建設綠氫加氫站。
節能降碳需要全民參與(yu) 。市政協建議,深入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引導形成全民共識。發揮公共機構示範作用,黨(dang) 政機關(guan) 、國有企業(ye) 、學校等單位帶頭采取更嚴(yan) 格、更精細化的節能管理措施。推進快遞包裝“瘦身”、外賣“減塑”,持續開展“光盤行動”。開展生態文明宣傳(chuan) 進社區,引導居民參與(yu) 綠色低碳社區建設。加大政府綠色低碳產(chan) 品采購力度,推廣綠色消費積分製度,通過補貼、貼息、獎勵等多類型政策支持,促進綠色節能消費。
相關(guan) 新聞
本屆市政協首次邀請市民代表列席常委會(hui) 會(hui) 議
本報訊(記者 武紅利)昨天,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作為(wei) 受邀的3名市民代表之一,全程列席市政協常委會(hui) 會(hui) 議。經過一天沉浸式體(ti) 驗,王乃祥直言“‘中國式商量’很給力。”這是本屆市政協首次邀請市民代表列席常委會(hui) 會(hui) 議。
專(zhuan) 家講座、分組討論、政府主管領導現場回應關(guan) 切……此次市政協常委會(hui) 圍繞“加強減汙降碳協同,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專(zhuan) 題協商議政,會(hui) 議議程“滿滿當當”,讓市民代表度過了難忘的“政協時光”。
“這種形式特別好,期待未來有更多市民參與(yu) ,了解政協是如何議政協商的。”市民代表、中智科博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黃永剛說,減汙降碳是個(ge) 係統工程,政協調研報告提出了很多詳實建議。
市民代表、阿裏研究院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彬說,政協搭建了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資源,讓政協委員、各民主黨(dang) 派成員、專(zhuan) 家學者和政府部門共聚一堂,溝通的過程既是匯集眾(zhong) 智,也是凝聚共識,真正做到了“有事好商量”。
不僅(jin) 對民主協商有了更深認識,王乃祥還有意外收獲。分組討論時,他聽到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能源與(yu) 動力工程係教授史琳提出“開發碳排放監測係統”的建議時“耳朵都豎起來了”,“這正是我們(men) 綠交所正在做的事。”散了會(hui) ,王乃祥便和史琳開啟了“加時討論”,“我們(men) 的很多想法不謀而合。委員們(men) 的建議為(wei) 綠交所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方法路徑。”王乃祥說。
邀請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協常委會(hui) 會(hui) 議是市政協一項製度性安排。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副主任郝留亮介紹,會(hui) 議議題專(zhuan) 業(ye) 性、技術性強。因此此次邀請的市民代表有的來自相關(guan) 行業(ye) ,有的從(cong) 事相關(guan) 研究,都具備一定專(zhuan) 業(ye) 知識,“這樣市民代表能更快進入角色,聽得懂‘議’的是什麽(me) ,對人民政協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作用的認識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