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成果展開放 "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標誌性成果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總體(ti) 規劃實施以來,首都發展方式深刻轉型,首都發展格局實現曆史性變革。今天,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複總體(ti) 規劃5周年之際,“邁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國首都——《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成果展(2021年版)”在市規劃展覽館正式麵向公眾(zhong) 開放。
《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16 年—203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的第七版城市總體(ti) 規劃。“5年來,總體(ti) 規劃實施第一階段目標已全麵完成。”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黨(dang) 組成員、總規劃師石曉冬介紹,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實施第一階段的主要成果及下一階段重點目標任務,鼓勵社會(hui) 公眾(zhong) 共同監督規劃實施情況,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美麗(li) 家園。
展覽分為(wei) 主展區和若幹專(zhuan) 題展區。主展區分為(wei) “總體(ti) 規劃實施成果”和“總規實施第二階段重點內(nei) 容”兩(liang) 個(ge) 篇章。其中,“總體(ti) 規劃實施成果”篇章從(cong) 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加強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城鄉(xiang) 統籌、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保障規劃實施等8個(ge) 方麵詳細介紹總體(ti) 規劃實施第一階段成效,一批相關(guan) 文字內(nei) 容、指標數據、圖紙照片首次向社會(hui) 公開。
展覽內(nei) 容顯示,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已由2016年2195.4萬(wan) 人峰值降至2021年2188.6萬(wan) 人,平原地區開發強度由2016年46.15%峰值降至2021年的44.31%,城鄉(xiang) 建設用地規模淨減量約110平方公裏,北京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實現現狀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
在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麵,北京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wei) 抓手,開展老城整體(ti) 保護,完成鼓樓、正陽門箭樓修繕,拆除太廟、社稷壇、先農(nong) 壇內(nei) 部分非文物建築,全麵烘托中軸線作為(wei) 城市骨架的統領作用。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新北樓完成拆除,“銀錠觀山”曆史景觀精彩重現。
北京“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標誌性成果。展覽內(nei) 容顯示,本市軌道交通裏程2021年達到1148公裏,較2015年增長82%。大氣質量顯著改善,2021年PM2.5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2015年以來全市新增城市綠地3773公頃,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已建成公園102個(ge) ,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環已建成公園40個(ge) ,市民身邊的綠色空間不斷增加。12345熱線近三年受理5199萬(wan) 件民意訴求,達到100%響應率、93%解決(jue) 率、94%滿意率。2020年至2021年,本市累計為(wei) 21.9萬(wan) 套房屋解決(jue) 了不動產(chan) 登記難題。
“總規實施第二階段重點內(nei) 容”篇章是對《北京市國土空間近期規劃(2021年—2025年)》的整體(ti) 介紹,係統梳理總體(ti) 規劃實施第二階段的實施重點,全方位展示到2025年的城市發展目標、行動舉(ju) 措及相關(guan) 計劃。展覽內(nei) 容顯示,未來五年全市新供應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將占70%左右;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將提高到76.5%。
據悉,本次展覽創新采用“常設內(nei) 容、動態更新”的方式,觀眾(zhong) 可通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微信公眾(zhong) 號免費預約觀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