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腦和脊髓是他最後的“子彈”

發布時間:2022-09-14 11: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月5日,媒體(ti) 見麵會(hui) 開始前,妻子段睿幫蔡磊摘下了口罩。今年是蔡磊確診漸凍症的第四年,現在,他的生活基本無法自理,像摘口罩這樣需要抬胳膊完成的動作,他無法做到。

  漸凍症的學名是肌萎縮側(ce) 索硬化(ALS),是一種發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的罕見病。2019年,蔡磊曾住院4個(ge) 星期,最終確診患了這個(ge) 病。漸凍症的確診因為(wei) 沒有明確的生物標誌物,隻能通過輔助手段。

  漸凍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wei) 五大絕症之一,是一種無法治愈且能夠致死的疾病。從(cong) 出現症狀到去世,患者的存活時間大約為(wei) 2-5年。所以,確診4年後還可以走路的蔡磊,從(cong) 某種角度而言又是幸運的。

  蔡磊也十分珍視這份幸運,他正在拚盡全力和漸凍症抗爭(zheng) ,要在絕望之中拚出一絲(si) 希望。

  最後的“子彈”

  那天,41歲的蔡磊確診為(wei) 漸凍症,他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讓蔡磊無法接受的,是漸凍症患者彌留之際的狀態,很沒有尊嚴(yan) 。由於(yu) 肌肉萎縮,患者最後階段的呼吸需要靠機器支持,無法說話和吞咽,“吃飯”要靠胃管往胃裏注入食物。大小便無法自理,排便的時候,需要用手去摳。

  確診後,蔡磊向段睿提出過離婚。他們(men) 剛結婚沒多久,孩子也未滿1歲。蔡磊說,其實也不是真的想離婚,就是覺得人不能自私,剛結婚就拖累她,不合適。段睿沒有同意,她說:“沒到那份兒(er) 上,不至於(yu) 。”

  蔡磊畢業(ye) 於(yu) 中央財經大學,曾任多家企業(ye) 高管,2011年加入京東(dong) 集團,確診時,已是集團副總裁,身價(jia) 過億(yi) 。蔡磊工作上的成就和他很拚的性格有關(guan) ,現在,蔡磊仍然保持著每天十二三個(ge) 小時的工作節奏。為(wei) 了方便回複手機消息,他找到了一個(ge) 可以連接手機的鼠標,用僅(jin) 剩的幾根能動的手指操作。現在他還能說話,就用語音輸入。也可能是這個(ge) 拚的性格,最終把他從(cong) 漸凍症的絕望中拉了出來。

  據不完全統計,漸凍症被記載的近200年中,已有約1000萬(wan) 人死於(yu) 這個(ge) 病。蔡磊最開始想到的是研發可以治療漸凍症的藥物,但到目前為(wei) 止,這個(ge) 病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退而求其次,蔡磊先建立了漸凍症患者科研樣本平台,已經有1000多名患者加入其中。此外,他還設置了研究漸凍症的慈善信托。

  蔡磊覺得自己還沒有拚盡全力。9月5日,在媒體(ti) 見麵會(hui) 上,他宣布:“在我去世之後,將把大腦和脊髓組織無償(chang) 捐獻給醫學研究使用。既然全世界都無法攻克漸凍症,沒有特效藥,也找不到病因,我就豁出去,打光自己的最後一顆‘子彈’,為(wei) 下一代病友帶來更大的救治希望。”

  從(cong) 絕望中點燃希望

  “漸凍症累及的主要器官是大腦和脊髓這兩(liang) 個(ge) 非常重要的中樞神經器官。如果皮膚生病的話,我們(men) 可以取一塊皮膚進行活檢,但是對於(yu) 大腦和脊髓來說,不可能在患者生前完成這項工作。”國家發育和功能人腦組織資源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仇文穎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解釋了漸凍症患者捐獻大腦和脊髓的科學價(jia) 值。

  醫學科學家在研究一個(ge) 疾病時,通常會(hui) 采用動物模型,但是動物模型和人的差異是非常大的。仇文穎舉(ju) 例說,阿爾茲(zi) 海默症的研究中發現,在小鼠模型上針對Aβ蛋白的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樣的治療方法在人身上卻沒有獲得令人非常滿意的療效。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健康和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複旦大學腦科學轉換研究院院長段樹民說,很多疾病都是人類特有的,雖然可以造一些動物模型,但是無法模擬人體(ti) 組織的真正發展情況,所以有大腦組織可供研究非常重要。

  國家健康和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成立了約10年,目前收集到大約300個(ge) 大腦組織,但是罕見病患者的一個(ge) 都沒有。段樹民說,蔡磊及其他漸凍症患者捐獻大腦和脊髓組織的行為(wei) 是一項壯舉(ju) ,有可能改寫(xie) 中國腦庫的發展史。

  在媒體(ti) 見麵會(hui) 的前幾天,蔡磊去武漢見了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張定宇。張定宇也是一名漸凍症患者,他的雙腿肌肉萎縮比較嚴(yan) 重,今年還因為(wei) 走路摔了一跤,摔斷了多根肋骨。

  聽了蔡磊的介紹後,張定宇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大腦和脊髓組織,而且很肯定這件事的意義(yi) 。據了解,在蔡磊的動員下,已經有約1000名漸凍症患者同意捐獻大腦和脊髓組織。

  漸凍症患者的發病年齡較早,一般在30歲-60歲。很多人正值壯年,他們(men) 處於(yu) 事業(ye) 的上升期,也是家庭的頂梁柱。被確診之後,漸凍症患者的肌肉會(hui) 在短短幾年內(nei) 迅速萎縮,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的大腦是清醒的。這意味著,漸凍症患者會(hui) 眼睜睜看著自己各項功能退化,無能為(wei) 力。

  這是一種絕望的感受,治療技術的進步或許是唯一的亮光。“這需要每個(ge) 人的努力。如果我死了,也不管別人,那可能永遠都不會(hui) 有突破,那就真的絕望了。還是要給別人帶來希望,這樣社會(hui) 才能越來越美好。”蔡磊說。

  目前,已經有兩(liang) 位漸凍症患者完成了捐獻,他們(men) 的遺體(ti) 也一並捐給了醫學院校,成為(wei) “大體(ti) 老師”(解剖醫生對遺體(ti) 捐獻者的尊稱)。

  雖然身患絕症,但是蔡磊和張定宇都很慶幸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段睿說,雖然漸凍症患者的生命可能非常有限,但是他們(men) 如果利用有限的時間做了很多有意義(yi) 的事,那麽(me) 他們(men) 的生命也是完整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