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錢袋子”更鼓了 獲得感顯著增強
十載春華秋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踐行人民至上、堅守為(wei) 民情懷,奮力補足民生短弱板、紮實兜牢民生保障線,各項民生福祉穩步提升。今起,本報推出“喜迎二十大·民生新賬本”欄目,用鮮活生動的案例、具體(ti) 翔實的數據,反映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天津民生發展的係列成就,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家住薊州區下營鎮北東(dong) 道峪村的許少海大哥,最近忙著給自己家的民宿和農(nong) 家院消毒、做衛生。“我們(men) 的民宿開張兩(liang) 個(ge) 月純收入就達到了40多萬(wan) 元,這兩(liang) 天民宿和農(nong) 家院已經通過驗收,等疫情結束就可以再次迎接客人了!”許大哥提起自己家剛剛開業(ye) 的民宿喜上眉梢。
從(cong) 10年前做農(nong) 家院,每年收入十幾萬(wan) 元,到如今轉型做高端民宿,一個(ge) 月收入就超過20萬(wan) 元。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各項政策的扶持,讓許大哥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增加收入是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市連續10年將增加居民收入列為(wei) “20項民心工程”重點任務。
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的調查顯示,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4030元,先後提高到2015年的31291元、2019年的42404元,跨上3萬(wan) 元、4萬(wan) 元兩(liang) 個(ge) 大台階,2021年達到47449元,比2012年增加23419元,增長97.5%,接近翻番。百姓的“錢袋子”更鼓了,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為(wei) 了應對經濟下行和疫情衝(chong) 擊帶來的影響,我市出台‘穩就業(ye) 32條’等一係列促進勞動者報酬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新的就業(ye) 崗位,促進了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穩步持續增長,工資性收入‘壓艙石’作用顯著增強。”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副處長張春華表示。
10年來,我市先後6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由2012年的1310元提高到2021年的2180元,增幅達66.4%。2021年,我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29775元,比2012年增加15550元,年均增長8.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達到62.8%,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
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我市努力切好“蛋糕”。“我市發揮二次分配兜底線惠民生促增收的關(guan) 鍵作用,推動居民轉移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張春華表示。
我市連續10年提高離退休金養(yang) 老金標準,年均增幅達到7.0%,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退休金養(yang) 老金收入比2013年增長83.0%。同時,低保戶補助標準由2012年城市人均每月520元、農(nong) 村人均每月320元統一提高到2021年的1010元,2021年我市居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費收入比2013年增長35.8%。
“我最近剛花3000多元買(mai) 了一個(ge) 智能洗地機,現在家裏好多都是智能化設備,幹家務活輕鬆多了。”河北區月夢園的曹阿姨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最近幾年自己的退休金年年上漲,現在每個(ge) 月的退休金有7000多元,日子越過越寬裕。
銀行存款、投資、購買(mai) 儲(chu) 蓄性保險、出租房屋……隨著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廣大居民獲得的財產(chan) 性收入也大幅增長。2021年,我市居民人均獲得的利息、紅利、儲(chu) 蓄性保險淨收益、出租房屋等收入共計1237元,比2013年增長84.9%。隨著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來源渠道的不斷拓寬,2021年居民人均財產(chan) 淨收入由2012年的2123元增加到4576元,增長1.16倍。
10年來,天津一係列惠民政策不斷促進人民共同富裕,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由2013年1.89∶1縮小為(wei) 2021年的1.84∶1,在全國31個(ge) 省區市中差距最小,城鄉(xiang) 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yu) 日俱增。(記者 張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