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遺再現曆史風貌貢獻“河北力量”
收拾行裝、準備藥品、翻閱記錄、檢查儀(yi) 器……9月26日,河北省文物與(yu) 古建築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次立新,最後一次檢查沉甸甸的行囊——作為(wei) 中國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建築群修複項目現場管理組組長,他將於(yu) 9月27日飛往尼泊爾,與(yu) 堅守在當地的同事們(men) 會(hui) 合,對世界文化遺產(chan) 九層神廟主體(ti) 修複進行驗收。
今年8月,經過中方援助尼泊爾工作隊數年來的修複,九層神廟文物本體(ti) 維修工作圓滿完成,恢複了原有曆史風貌。中國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建築群修複項目由河北省文物與(yu) 古建築保護研究院擔任管理單位、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承擔整體(ti) 修複任務。這是中國在尼泊爾開展的首個(ge) 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也是河北古建維修史上首個(ge) 參與(yu) 的國家級對外項目。
勇擔重任
河北古建人首次走出國門
世界文化遺產(chan) 九層神廟,又稱巴桑塔布爾塔,是尼泊爾曆史上重要的王宮建築,地處“加德滿都穀地”世界文化遺產(chan) 核心區,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很高的文物價(jia) 值。
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九層神廟損毀嚴(yan) 重。隨後,中國政府將九層神廟修複項目納入援助尼泊爾震後重建總體(ti) 規劃。2016年11月,商務部將該項目的修複設計及項目管理任務委托給擁有豐(feng) 富古建築修複經驗的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即今河北省文物與(yu) 古建築保護研究院)承擔。
“這些年,河北古建人足跡遍布神州大地,屢獲國家和省級表彰,但走出國門開展工作,還是頭一次。”河北省文物與(yu) 古建築保護研究院院長、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建勳說,接到項目後,迅速召集全體(ti) 業(ye) 務骨幹進行認真研究,成立了基礎勘察和勘測設計組、現場管理組、國內(nei) 協調組……為(wei) 全麵了解九層神廟建築群的形製和損毀狀況,2016年12月,孫榮芬等20多位河北省古建領域專(zhuan) 家分兩(liang) 批奔赴尼泊爾加德滿都,對九層神廟進行現場勘察。
“到了現場發現,宮殿建築損毀嚴(yan) 重,九層塔和東(dong) 北角塔在內(nei) 大約550平方米的局部建築完全倒塌,約80%的牆體(ti) 變形、開裂,大量木構件散落損毀。”孫榮芬回憶說,河北古建人這些年先後參與(yu) 西藏布達拉宮、新疆伊犁將軍(jun) 府、雲(yun) 南昆明妙湛寺金剛塔等文物保護維修項目,不少項目所涉及建築與(yu) 九層神廟建築格局有相似之處。汶川地震及玉樹地震後,河北古建人參與(yu) 了多項震後古建保護維修項目,積累了修複震後文物的豐(feng) 富經驗。然而,麵對九層神廟損毀情況,依然感到任務艱巨。
現場測量測繪、進行病害調查、開展建築結構評估、收集查閱尼泊爾古建築維修規範性文件、走訪老工匠和收集老照片……一個(ge) 多月後,專(zhuan) 家們(men) 完成九層神廟及附屬建築相關(guan) 資料收集,製定了修複項目總體(ti) 設計思路。回國後,大家趕製完成設計文本,通過國家文物局專(zhuan) 家審核。2017年4月尼泊爾考古局正式複函:對九層神廟修複項目總體(ti) 設計方案表示認可,對河北專(zhuan) 家付出的辛勤勞動給予充分肯定。
風雨無阻
為(wei) 九層神廟的修複護航
河北總體(ti) 設計方案獲通過後,根據具體(ti) 分工,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承擔項目施工任務,河北方麵負責項目管理任務。也就從(cong) 那時起,河北古建人根據項目進度一撥接一撥地飛赴域外,堅守在九層神廟修複現場,風雨無阻。
尼泊爾的雨季十分漫長,每年5月至9月,建築物被迷蒙的雨霧所籠罩,對於(yu) 文物保護修繕來說,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和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對文物建築的負麵影響巨大,是個(ge) 棘手的難題。為(wei) 了不誤工期,2017年5月,在正式施工前,河北古建人爭(zheng) 分奪秒,組織施工單位對神廟建築物采取支護措施。最終,保證了施工方得以順利進場工作。
督促審查安全管理體(ti) 係;審查施工技術組製定的臨(lin) 時用電安全方案、防火預案、腳手架專(zhuan) 項方案等;督促施工技術組對所有施工人員安全培訓……次立新告訴記者,該項目的管理任務,除做好對項目的質量、安全、進度、投資進行全程管理外,還要做好對外(尼泊爾方麵)協調和設計服務。
不僅(jin) 如此,按照尼泊爾有關(guan) 方麵要求,施工期間九層神廟室外部分繼續開放,所以對現場安全和文明施工提出更高要求。為(wei) 保證遊客安全,河北古建人積極協調溝通,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場地入口豎立醒目標識和圍擋,並製作項目介紹的噴繪圖,將場區物品分類有序放置,各種警示、標識牌懸掛到位,施工現場設專(zhuan) 人清掃……
為(wei) 了對建築本體(ti) 加強保護,中方的工作人員對通道門框、台階、樓梯等易磕碰部位都用木板襯墊保護。同時,嚴(yan) 把工藝關(guan) ,堅持按照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盡量利用原構件最大限度保持和恢複古建築的曆史風貌。
文明、有序、規範、和諧、嚴(yan) 謹、細致——數年來,河北古建人以務實的作風、規範的管理和敬業(ye) 的精神保證了施工進度和質量,樹立起良好的國際形象。
堅守崗位
為(wei) 河北古建人贏得聲譽
“九層神廟損壞嚴(yan) 重,過去幾年,一年一度的傳(chuan) 統節日灑紅節無法進行。今年九層神廟和杜巴廣場重新舉(ju) 行慶祝活動,熱鬧極了。”目前正堅守在九層神廟施工現場的河北古建人杜勝軍(jun) 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加德滿都街頭遊客日漸增多,人們(men) 對修繕後的九層神廟紛紛予以稱讚,心中倍感激動和自豪。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九層神廟維修工作依然有序進行。
開展文物建築雨季觀測監測工作;進行數據采集和資料收集;提前準備防雷、安消防、展示利用工作……“經過最近這兩(liang) 個(ge) 雨季的考驗,修複後的九層神廟均無漏水、滲水情況……”次立新說,五年來,所有的中方人員團結一心,相互配合,以更加細致的工作態度,陸續完成九層神廟坍塌複原維修、金頂清洗安裝及周邊院落環境整治等工作,直至如今九層神廟建築群文物本體(ti) 維修工作圓滿完成。
為(wei) 確保修複工藝的原汁原味,修複中還大量起用尼泊爾本地工匠。“九層塔的金頂就是在我手裏安裝完成的。”參與(yu) 修複項目的尼泊爾木工普拉薩德十分自豪,“中國專(zhuan) 家說,修複文物要堅持‘最小幹預,修舊如舊’原則。跟著中國專(zhuan) 家,我見識到很多先進技術和理念,包括運用數字化技術記錄神廟的現狀和文物曆史信息。希望未來能把這些都應用到尼泊爾其他文物的修複工作中。”
“神廟建築本體(ti) 修複完成後,下步工作重點將放在建築展示利用上,根據尼方意見,將延續九層神廟博物館功能,同時按照計劃做好建築避雷、安防、消防、技防等工作。”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副院長許言說。
“看到我們(men) 的設計方案一步步落實,看到九層神廟逐漸重現曆史風貌,我們(men) 深深覺得數年的辛苦、堅守沒有白費,一切付出都值了。同時,通過這個(ge) 項目,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們(men) 自己的文物古建保護修繕技術和能力。”次立新說,這次驗收之後,他將繼續留在尼泊爾九層神廟修複現場開展後續工作,和同事們(men) 一起奮戰在一線,推動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在尼泊爾古老建築保護中的實踐,為(wei) 促進中尼兩(liang) 國文化交流和世代友好貢獻“河北力量”。(記者龔正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