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現千年繁華
人民網開封9月28日電(侯琳琳)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台發布開封北宋東(dong) 京城州橋遺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橋重見天日,實證開封“城摞城”,首次揭示了北宋東(dong) 京城內(nei) 大運河形態。
由於(yu) 戰亂(luan) 和黃河泛濫,曆史上開封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dong) 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清開封城,州橋遺址的發掘,揭開了開封城下這6座古城的神秘麵紗。
北宋東(dong) 京城州橋遺址位於(yu) 今開封市中山路與(yu) 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約50米,是北宋東(dong) 京城中軸線禦街與(yu) 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誌性建築。
州橋始建於(yu) 唐代建中年間(780—783年),因在州之南門故名“州橋”,五代稱“汴橋”,宋代改稱“天漢橋”,因“正對大內(nei) 禦街”,又名“禦橋”。後經金、元、明修繕、改建使用,至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被黃河洪水灌城後的泥沙淤埋。《東(dong) 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對大內(nei) 禦街……其柱皆青石為(wei) 之,石梁石筍楯欄,近橋兩(liang) 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shou) 飛雲(yun) 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
州橋遺址發掘出的重要遺跡主要有州橋、汴河河道和河道南北兩(liang) 岸的宋代石壁。最西側(ce) 為(wei) 明代早期的州橋,州橋東(dong) 側(ce) 有明代晚期修建的小型青磚拱橋,州橋東(dong) 側(ce) 的汴河兩(liang) 岸發現有宋代的大型石壁雕刻。
在汴河的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文化遺物,絕大多數均為(wei) 各個(ge) 時期的瓷器,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在河道底部發現有宋代船隻上照明使用的船燈,燈上印有我國最早的消防提示語:“慎火亭(停)水”。
截至2022年7月,州橋遺址新發現共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0000多件,發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長卷,三尊銅像,北宋、金、元、明、清瓷器標本5.6萬(wan) 餘(yu) 件,數量巨大,很是震撼。
州橋遺址的考古發掘,對於(yu) 研究北宋東(dong) 京城的城市布局結構有重大意義(yi) ,為(wei) 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yi) 等提供了重要材料。為(wei) 研究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同時,其考古發掘還原了大運河及東(dong) 京城繁榮的宏大曆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dong) 京城段遺產(chan) 的空白,也為(wei) 我國古代橋梁建築技術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此外,州橋石壁是目前國內(nei) 發現的北宋時期體(ti) 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從(cong) 規模、題材、風格方麵均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製度的最高規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見證了北宋時期國家文化藝術的發展高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