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煥發旺盛生命力
我是一名“職業(ye) 嫁接人”,主要為(wei) 農(nong) 戶提供苗木嫁接、果樹修枝、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服務。我的家鄉(xiang) 是當地重要的苗木藥材生產(chan) 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嫁接是苗木培育中的關(guan) 鍵技術之一。我很小就跟著老師傅學會(hui) 了這門手藝,一晃就和手裏的小刀打了近40年的交道。
我們(men) 在實踐中不斷掌握新技術。削頭、割皮、接芽、塑包……幾分鍾內(nei) ,一株苗木就能嫁接完成。從(cong) 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到適合嫁接的季節、方式,每一個(ge) 細節都要熟記於(yu) 心。每年的臘月到來年的四月,是苗木嫁接的高峰期,一大批苗木嫁接技術人員走向全國各地,在需要的地方揮灑汗水。
好技術,不僅(jin) 讓自己增收,也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前幾年,我加入當地“老帶新”師徒隊,帶著年輕人鑽研嫁接手藝,還組織20多人遠赴貴州、青海、新疆等地從(cong) 事苗木嫁接服務,帶動周邊村民就業(ye) 。如今,成長起來的“職業(ye) 嫁接人”成了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土專(zhuan) 家”,在獼猴桃、雪梨、中藥材等農(nong) 業(ye) 園區、產(chan) 業(ye) 園區開展定期管護,有力推進了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不僅(jin) 如此,縣裏還努力打造屬於(yu) 我們(men) 的勞務品牌,搭建平台引導全縣3萬(wan) 多名“職業(ye) 嫁接人”加入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運行,與(yu) 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ye) 簽訂長期勞務合作協議,讓我們(men) 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幹我們(men) 這一行的大多是農(nong) 民出身,除了開展苗木嫁接服務外,很多家庭本身也在從(cong) 事著苗木生產(chan) 。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正在向著規模化、品牌化加速發展,我們(men) 也得抓緊學習(xi) 新知識、增長新技能。借助行業(ye) 的渠道優(you) 勢和信息優(you) 勢,不少老夥(huo) 計開始嚐試直播帶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等方式,成了苗農(nong) 、果農(nong) 的“帶貨人”。我也不甘落後,跟孩子學著開起了網店,自家的20餘(yu) 畝(mu) 板栗和柑橘苗銷往全國各地,還帶動周邊苗木種植農(nong) 戶進行網絡銷售,生意越來越紅火,日子也越來越好。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隨著技術培訓等惠農(nong) 服務和扶持政策日益完善,不少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跟著我們(men) 一起幹,如今有文化、懂技術、觀念新的“職業(ye) 嫁接人”越來越多。隻要我們(men) 跟著時代長技能,跟著鄉(xiang) 親(qin) 需求走,就一定能讓老手藝綻放更多光彩,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貢獻。
(作者為(wei) 四川省蒼溪縣龍山鎮職業(ye) 嫁接人,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