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高質量融合發展 賦彩新時代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2-09-29 14:56:00來源: 江西日報

  “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文旅係統不斷做強紅色、擦亮古色、打響綠色,推動文旅工作與(yu) 時代同頻共振,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為(wei) 書(shu) 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江西的精彩華章貢獻文旅力量。

  十年來,江西省文旅工作彰顯新擔當,文藝精品創作、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紅色旅遊發展、文旅市場複蘇、文旅品牌建設、文旅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等方麵均實現了大的飛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幅詩與(yu) 遠方的畫卷正在贛鄱大地壯麗(li) 展開。

  這十年 文旅工作彰顯新擔當

  2012年,國家實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戰略,我省積極響應,大力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累計爭(zheng) 取中央財政資金10.5億(yi) 元,支持8個(ge) 設區市54個(ge) 縣750個(ge)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成為(wei)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樣板工程;2019年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試驗區成為(wei) 國家設立的第一個(ge) 文化旅遊類試驗區,獲評“中國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和“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城市”;加快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36個(ge) 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加快實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規劃正在加快編製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推進旅遊強省建設的意見》等20多個(ge) 重要文件;編製了《江西省文化事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江西省旅遊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等10多個(ge) 發展規劃;製定了《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條例》《江西省旅遊者權益保護條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等4部地方性法規。一係列政策、法規、規劃的製定實施,為(wei) 全省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理清了思路、增添了動力、強化了保障。

  從(cong) 2014年起,我省連續9年舉(ju) 辦全省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辦一會(hui) 興(xing) 一地,旅發大會(hui) 已成為(wei) 促進江西旅遊資源轉化、發展轉型、動能轉換的重要平台。“全國采茶戲匯演”“全國高腔優(you) 秀劇目展演”活動落戶江西;成功打造了曆屆集中展示我省文藝創作成果和提升藝術創作生產(chan) 整體(ti) 水平的江西藝術節。

  這十年 藝術創作勇攀新高峰

  十年來,我省不斷健全完善藝術創作機製體(ti) 製,創作了一批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歌劇《回家》、贛南采茶歌舞劇《永遠的歌謠》分別獲得第十三屆、第十四屆“五個(ge) 一工程”獎;贛南采茶歌舞劇《八子參軍(jun) 》、話劇《生如夏花》分別獲得文華優(you) 秀劇目獎、文華劇目獎,《一個(ge) 人的長征》主演楊俊榮獲第十七屆文華表演獎;話劇《遙遠的鄉(xiang) 土》、贛劇《邯鄲記》等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一個(ge) 人的長征》《八子參軍(jun) 》等作品入選慶祝建黨(dang) 100周年藝術精品創作重點扶持名單,其中,《八子參軍(jun) 》於(yu) 2021年通過海外線上平台播出,成為(wei) 我省首部走出國門的紅色題材大劇。

  同時,我省積極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旅遊演藝精品不斷,推出《夢裏老家》《尋夢龍虎山》《尋夢滕王閣》《尚鎮CHINA》等一批深受遊客喜愛的大型實景演出。

  這十年 遺產(chan) 保護煥發新活力

  我省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文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在全國率先實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率先探索研究紅色標語普查保護利用;實施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鷹潭大上清宮遺址等一批重大考古發掘項目,推進禦窯廠遺址、吉州窯遺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等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率先啟動省級文物安全監管平台建設,將文物安全納入政府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和文明城市負麵清單。

  十年來,我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52處增至160處,博物館由98家增至195家,其中,等級博物館有61家,全國排名第六;累計獲得全國十大博物館陳展精品獎10個(ge) 。十年來,全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從(cong) 46項增至88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從(cong) 35人增至69人;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個(ge) ,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這十年 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新升級

  十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其中,中央專(zhuan) 項資金從(cong) 2012年的9.8億(yi) 元增至2021年的17.6億(yi) 元,省級專(zhuan) 項資金從(cong) 2012年的5.09億(yi) 元增至2021年的8.1億(yi) 元,為(wei) 文化和旅遊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投資30億(yi) 元建設的省圖書(shu) 館、省博物館、省科技館新館“三館合一”的江西省文化中心,成為(wei) 江西文化的新地標,老百姓心中的“城市會(hui) 客廳”。

  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公共美術館46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113個(ge) 、文化館113個(ge) 、文化站1566個(ge) 、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0686個(ge) ,全省文化館、公共圖書(shu) 館覆蓋率達100%,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全麵實施縣級文化館、圖書(shu) 館總分館製;主城區和中心鎮15分鍾、一般村鎮20分鍾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初步建成。一批融合圖書(shu) 閱讀、休閑娛樂(le) 等服務業(ye) 態的新型文化空間已建成;一批智慧圖書(shu) 館、數字文化館建設在加快推進。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各類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百花齊放,各級文化場館主題展覽亮點紛呈,全省各級文化館(站)、文藝院團組織送戲下鄉(xiang) 、進社區等群眾(zhong) 性文藝活動,從(cong) 2012年的1.5萬(wan) 場增至2021年的6.9萬(wan) 場,活動參與(yu) 人數從(cong) 2012年的736.6萬(wan) 人次增至3082萬(wan) 人次。

  智慧文旅提質升級。“一部手機遊江西”項目基本建成,“雲(yun) 遊江西”平台用戶突破1000萬(wan) ,用戶數居全國前列,“雲(yun) 遊江西”平台和“智慧監管”平台雙雙獲得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出台智慧景區建設指南地方標準;組建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陶瓷科技創新聯合體(ti) 。

  這十年 文旅產(chan) 業(ye) 取得新效能

  十年來,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由2億(yi) 人次增至7.5億(yi) 人次,旅遊總收入由1400億(yi) 元增至6770億(yi) 元,文化產(chan) 業(ye) 收入由1460.25億(yi) 元增至2967.92億(yi) 元,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穩步上升,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十年來,我省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由3家增至14家,數量並列全國第六;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由33家增至212家,處全國第一梯隊。十年來,我省成功創建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數量並列全國第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家,數量並列全國第五;5條紅色旅遊線路入選“建黨(dang) 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10條鄉(xiang) 村旅遊學習(xi) 體(ti) 驗線路獲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聯合推薦;11個(ge) 街區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5個(ge) 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此外,我省創新模式充分激活“縣域活力”,在全國率先開展“百縣百日”“百城百夜”文旅消費季活動,累計發動近8萬(wan) 家文旅企業(ye) 參與(yu) ,開展2萬(wan) 餘(yu) 場活動,有力提振了企業(ye) 信心,推動了文旅市場加快複蘇。

  這十年 旅遊品牌實現新提升

  十年來,我省持續推動文化走出去,積極推進省部共建葡萄牙裏斯本中國文化中心項目建設,先後組織江西省藝術團赴美國、日本、墨西哥等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十年來,持續實施旅遊品牌提升計劃,“江西風景獨好”“全國學子嘉遊贛”“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等旅遊品牌深入人心;“江西風景獨好”媒體(ti) 矩陣號多次上榜全國省級文旅新媒體(ti) 傳(chuan) 播力指數、全國省級文化和旅遊新媒體(ti) 國際傳(chuan) 播力指數前10名;全省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旅遊推介會(hui) 、贛湘紅色旅遊推介會(hui) 、“紅土情深·嘉遊贛”係列省外宣傳(chuan) 推介會(hui) 、“百萬(wan) 學子研學遊”等係列活動,聲勢浩大,不斷增強江西文化旅遊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曾悅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