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為(wei) 民造福是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為(wei) 民造福是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時代的十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們(men) 表示,奮進新征程,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就業(ye) 、教育、社保、醫療、養(yang) 老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努力讓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內(nei) 涵更豐(feng) 富。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時指出,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山西省代縣段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桂珍代表說,“十年來,依靠黨(dang) 的好政策,鄉(xiang) 親(qin) 們(men)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了整村脫貧、綠滿山川,村民年人均收入從(cong) 2012年的2000多元增長到2021年的8000多元,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我們(men) 村的變化就是見證。”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雪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立克攏攏代表說,“28.5公裏的通村通組公路圓了村民的脫貧夢,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覺得生活很‘巴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著力改善鄉(xiang) 村、山區、邊遠地區教學條件。”貴州醫科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梁貴友代表說,教育優(you) 先發展,努力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河南省商丘市委書(shu) 記李國勝代表說:“近年來商丘市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zhong) 用上‘放心水’‘安全氣’‘滿意暖’。大力實施‘美好城市’工程,下足繡花功夫補短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穩定在80%以上。”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陰市村莊生活汙水治理覆蓋率達86%以上,建成幾十個(ge) 公園,成功獲評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江蘇省江陰市委書(shu) 記許峰代表介紹。
完成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任務,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醫療衛生體(ti) 係……代表們(men) 表示,十年來,一係列重大政策舉(ju) 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深入群眾(zhong) 、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代表們(men) 認為(wei)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ou) 勢上下功夫,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老一幼”關(guan) 乎民生福祉。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和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養(yang) 老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
“我們(men) 要加大專(zhuan) 業(ye) 設施供給,促進養(yang) 老托育服務平衡充分、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廣東(dong) 省婦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許紅代表說,廣東(dong) 省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舉(ju) 辦托育機構。目前,廣東(dong) 省托育服務市場主體(ti) 達6100多家,可提供托位32萬(wan) 多個(ge) 。
天津市河西區委書(shu) 記李學義(yi) 代表介紹,河西區積極開展居家養(yang) 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區布局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45個(ge) ,形成符合老年人需求的“15分鍾服務圈”。接下來將從(cong) 政策支持、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麵著力,形成更加完善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格局。
健康連著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關(guan) 係國家民族的未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辛有清代表說,要持續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障服務水平,提升群眾(zhong) 異地就醫便利性,進一步減輕群眾(zhong) 就醫負擔、改善就醫服務體(ti) 驗。
代表們(men) 認為(we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享有、便利可及,讓全體(ti) 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新征程上,要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在發展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民生問題。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代表們(men) 表示,將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夯實民生之本。代表們(men) 表示,要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為(wei) 目標,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做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工作,為(wei) 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基礎。
“穩住崗位,防止返貧就有了堅實支撐。要持續關(guan) 注脫貧勞動力就業(ye) 問題,注重技能培訓,提高就業(ye) 質量。”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槐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淩雲(yun) 代表說。
健全完善製度,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對困難群眾(zhong) 的兜底保障,體(ti) 現的是黨(dang) 和政府的政策溫度,以及全社會(hui) 的文明程度。”甘肅省蘭(lan) 州市城關(guan) 區白銀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蘭(lan) 伊代表說,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強民生兜底保障和困難群眾(zhong) 救助,加大對特殊群體(ti) 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
加大改革力度,補齊民生短板。“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們(men) 創新工作方式,改造老舊小區138個(ge) ,既有住宅增設電梯465部,受益群眾(zhong) 達10萬(wan) 餘(yu) 人。”四川省攀枝花市委書(shu) 記張正紅代表說,要從(cong) 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
順應百姓期待,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我們(men) 的青年公寓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將為(wei) 約3000名產(chan) 業(ye) 工人提供‘一站式’居住保障和生活服務。”浙江省寧波市北侖(lun) 區大碶街道靈峰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史孟豔代表說,將通過實施住房保障、技能培訓、子女托管等一係列暖心舉(ju) 措,讓外來務工者願意來、留得住,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代表們(men) 表示,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交出新時代更加優(you) 異的答卷。
(人民日報記者賀勇、王明峰、黃超、竇皓、路暢、戴林峰、程龍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