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霸榜百強鎮 再證“蘇大強”
江蘇的鎮域經濟無法等閑視之。
最新中國百強鎮名單不久前揭曉了。在這份由競爭(zheng) 力智庫、中國發展改革報社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1鄉(xiang) 鎮綜合競爭(zheng) 力報告》中,江蘇省有41個(ge) 鎮入選百強鎮,數量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
目前,江蘇13個(ge) 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設區市以下,無論是全國百強縣還是全國百強區,江蘇占據的席位都在全國居首;再到下麵的鄉(xiang) 鎮,不僅(jin) 百強鎮數量繼續霸榜,強鎮之富富可敵城。
這些經濟強鎮,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力。
強鎮集聚
較之“百強區”“百強縣”,“百強鎮”在江蘇的集聚程度更高。
先看百強區,在《2022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shu) 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中,江蘇上榜19個(ge) 城區;再看百強縣,在《2022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中,江蘇占據25席;《2021鄉(xiang) 鎮綜合競爭(zheng) 力報告》中,百強鎮江蘇有41個(ge) 鎮入選。
這41個(ge) 鎮中,絕大部分位於(yu) 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蘇州市就占了24個(ge) ,成為(wei) 全國百強鎮最多的地級市。而且,全國百強鎮TOP10裏,有6個(ge) 席位出自蘇州下轄的昆山市、張家港市和吳江區。另據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上,江蘇共有267個(ge) 鎮入選,前10名中也有6個(ge) 席位來自蘇州。
在江蘇省社科院社會(hui)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程俊傑看來,江蘇在這些榜單上均占據明顯的優(you) 勢地位,其背後的邏輯主要是工業(ye) 化。改革開放後,江蘇尤其蘇南以鄉(xiang) 鎮企業(ye) 為(wei) 代表的農(nong) 村工業(ye) 化,對經濟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的基礎性貢獻,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並與(yu) 外向型經濟有機結合,實現了趕超發展。
人民網注意到,上述百強鎮、千強鎮兩(liang) 個(ge) 榜單上,高居榜首者都是昆山市玉山鎮。數據顯示,2021年玉山鎮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195億(yi) 元,比2021年安徽省GDP排名末位的銅陵市、廣東(dong) 省排名末位的雲(yun) 浮市都要高,較之中西部地區不少地級市的優(you) 勢更為(wei) 明顯。
玉山鎮的實力,靠的是工業(ye) 經濟的強大支撐,這從(cong) 其管理體(ti) 製上可見一斑。早在2012年2月,昆山高新區即與(yu) 玉山鎮實行“區鎮合一、以區為(wei) 主”的管理體(ti) 製,昆山高新區是全國首家設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jia) 結果中,昆山高新區位居第33名,較上一年度提升6個(ge) 位次。
與(yu) 玉山鎮類似,位於(yu) 百強鎮榜單前三的張家港市楊舍鎮,亦與(yu)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區鎮一體(ti) ”管理體(ti) 製。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準設立,2011年晉升國家級。
百強鎮榜單上排名第七的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474.43億(yi) 元。十年來,這座紡織工業(ye) 重鎮成功打造了“從(cong) 一滴油到一匹布”“從(cong) 一根絲(si) 到一個(ge) 品牌”的完整紡織產(chan) 業(ye) 鏈,中國東(dong) 方絲(si) 綢市場年交易額連續9年突破千億(yi) 元。
從(cong) 區域競爭(zheng) 的態勢看,特色就是競爭(zheng) 力。盛澤鎮即以特見長。對此,程俊傑認為(wei) ,一些有條件的鎮域可資借鑒,因地製宜探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方法路徑。
未來之路
“百強鎮不僅(jin) 經濟規模較大,而且經濟效率較高。”在程俊傑看來,未來要進一步提升發展潛力,集約化是方向之一。除了追求畝(mu) 均效益外,還要更加強調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提高以及投入產(chan) 出的高效率,推動要素配置協同優(you) 化和綠色低碳集約發展。再者是功能化,提升基礎設施水平,鼓勵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鎮域功能的豐(feng) 富和拓展。
江蘇城鎮化發展起步早、發展快,城鎮化發展水平持續走在全國前列。2022年5月,中央兩(liang) 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告訴人民網,國家提出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體(ti) 現了下一階段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心,由大城市建設為(wei) 主向小城鎮建設轉變。江蘇縣域經濟發展亮點紛呈,鎮域經濟同樣不可小覷,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同步提升鎮域經濟。
鄭江淮認為(wei) ,目前江蘇全省737個(ge) 鄉(xiang) 鎮範圍內(nei) 總人口4530萬(wan) 人,占全省人口超過一半,如此多的人口難以都集聚到縣城。再者小城鎮發展成為(wei) 趨勢,昆山花橋、句容寶華等城鎮因毗鄰大城市、交通便捷、房價(jia) 較低等因素,吸引了周邊人口居住,人口增長較快,這類小城鎮在城市群發展格局中逐步壯大。
近年來隨著大城市擴張,很多傳(chuan) 統強鎮都被並入了城市之中。相較而言,江蘇“撤強鎮設街道”動作較少,即以昆山市為(wei) 例,至今未設街道,仍下轄10個(ge) 建製鎮,其中8個(ge) 鎮入選此次全國百強鎮。
與(yu) 此同時,“強鎮擴權”成為(wei) 江蘇在基層政府行政體(ti) 製改革領域的重要探索。這些經濟發達鎮,事實上成了經濟繁榮、人口集聚的“小城市”,但由於(yu) 行政級別低,發展受限,“小馬拉大車”成為(wei) 繼續發展的掣肘。
為(wei) 此,按照權責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則,2010年江蘇賦予試點鎮縣級經濟社會(hui) 管理權限。2017年,江蘇省啟動新一輪“強鎮擴權”改革,遴選第二批參與(yu) 改革的經濟發達鎮注重競爭(zheng) 性選拔,旨在將經濟基礎好、改革意願強的鎮列入改革範圍,結合“放管服”改革打造“強鎮擴權”升級版。
可以預見,江蘇經濟強鎮未來在鎮域經濟、管理權限、服務能力等方麵將得到更為(wei) 全麵、更相匹配的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