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市屬醫院優化服務提升就醫體驗:專病門診數量達1258個 預約就診率達95.4%

發布時間:2022-10-20 09:58:00來源: 北京日報

  市屬醫院預約就診率達95.4%,推出400餘(yu) 項改善醫療服務舉(ju) 措,專(zhuan) 病專(zhuan) 症門診數量已達1258個(ge) ……市醫管中心日前介紹,近年來市屬醫院通過推行一係列惠民便民措施,不斷優(you) 化服務內(nei) 涵,努力提升患者就醫體(ti) 驗。

  分時段預約精準至30分鍾

  “針對患者反映強烈的門診‘三長一短’問題,市醫管中心近年來著力優(you) 化預約掛號流程,組織市屬醫院在行業(ye) 內(nei) 率先開展非急診全麵預約掛號。”市醫管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潘蘇彥介紹,2021年,本市市屬醫院預約就診率為(wei) 95.4%,分時段預約精準至30分鍾;掛號平均用時44秒,掛號效率大幅提升;77.61%的患者認為(wei) 門診大廳擁擠現象明顯好轉。

  “為(wei) 便利患者,市屬醫院已全部實現社保卡亮碼就醫、脫卡就醫。”潘蘇彥說,目前市屬醫院已經完成智慧導醫導診、票據打印、移動支付、就診提醒、檢查結果查詢推送、處方查詢、複診預約等全鏈條服務。調查顯示,95.86%的患者對掛號服務方式的改變感到滿意。

  此外,結合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患者群體(ti) 就醫需求,“京醫通”推出老年人關(guan) 愛版及未成年人候補預約監護人識別功能,服務患者分別突破1100萬(wan) 人次及94萬(wan) 人次。

  互聯網診療服務超83萬(wan) 人次

  “根據醫院乳腺中心的不完全統計,通過線上就診,每位患者可平均節省費用3895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腫瘤疾病具有特殊性,患者需要長期複診和用藥,該院互聯網診療服務患者超過半數是京外患者,通過線上問診為(wei) 他們(men) 節省了交通、住宿等費用,降低了就醫成本。

  互聯網診療還為(wei) 患者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北腫雲(yun) 病曆APP,患者可實現線上預約、改約檢查時間,經測算超聲檢查等候時間縮短32.9%,CT檢查等候時間縮短65.7%,檢查平均等待天數縮短67.5%。

  “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腫瘤醫院的做法,隻是市屬醫院創新思路惠及患者的縮影。截至今年8月底,本市有21家市屬醫院開通互聯網診療服務,17家成功獲批互聯網醫院資質,累計在線服務患者超83萬(wan) 人次。

  2017年起,市醫管中心在市屬醫院推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大到智慧醫療、醫聯體(ti) 建設,小到安裝坐墊、提供充電器,22家市屬醫院共推出改善醫療服務“規定動作”74項,主動創新“自選動作”328項,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讓患者切實感受到暖心變化。

  一站式服務解決(jue) 患者痛點

  近年來,市醫管中心積極推動分級診療,以市屬醫院為(wei) 龍頭,深化區域內(nei) 、醫院間的醫聯體(ti) 和雙向轉診機製。

  潘蘇彥介紹,本市建立了市屬醫院知名專(zhuan) 家團隊院內(nei) 分級診療工作模式,通過團隊層級轉診方式,使真正需要知名專(zhuan) 家診療的疑難病患者得到及時診治。截至目前,已推出了7批次共217個(ge) 知名專(zhuan) 家團隊,服務患者近200萬(wan) 人次,保障疑難重症患者向“大專(zhuan) 家”求醫問診的需求。

  濕疹專(zhuan) 病門診、糖尿病足專(zhuan) 病門診、不安腿專(zhuan) 病門診……通過專(zhuan) 病專(zhuan) 症門診的設立、推廣,市屬醫院實現為(wei) 患者提供“對症掛號”的精準服務。截至目前,專(zhuan) 病專(zhuan) 症門診數量已達1258個(ge) ,服務患者累計近700萬(wan) 人次。

  “為(wei) 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減少患者多科室間往返,是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的重點。”潘蘇彥說,目前市屬醫院已開設疑難病多學科門診183個(ge) ,專(zhuan) 病中西醫聯合門診100個(ge) ,年服務患者30萬(wan) 人次。

  市屬醫院還推出了護理門診,為(wei) 患者提供靜脈管理維護、傷(shang) 口造口護理、健康谘詢、慢病管理等一係列護理服務。目前,市屬醫院護理門診數量已達134個(ge) ,年服務患者40餘(yu) 萬(wan) 人次。

  相關(guan) 新聞

  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5分鍾

  本報訊(記者 孫樂(le) 琪)市衛健委發布,本市不斷健全院前急救體(ti) 係,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穩定在98%以上,地鐵站、火車站及學校實現AED(自動體(ti) 外除顫器)全覆蓋。

  市衛健委應急辦主任曹昱介紹,本市已完成393處院前急救設施標準化建設,較10年前增加了254處;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穩定在98%以上。2021年,日均院前急救值班車組數達650個(ge) ,較10年前增加145%;120受理急救電話784056人次,較10年前增長111.64%。

  其中,本市實現“120”一個(ge) 急救呼叫號碼麵向社會(hui) ,新開發的手機小程序實現殘障人士文字呼叫120、一鍵呼叫120。統一呼叫號碼、統一指揮調度,都有利於(yu) 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救護車統一安裝了ETC,車載地圖指引軟件可推薦最優(you) 行駛路線,一係列舉(ju) 措都縮短了急救平均反應時間。

  目前本市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5分鍾左右,較10年前縮短一半以上,並且城鄉(xiang) 差距顯著縮小。

  本市還實現了院前急救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收費,推行醫保卡在救護車上刷卡結算;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綠色通道,建立院前院內(nei) 急救信息銜接平台,120指揮調度中心與(yu) 30家醫院急診科信息實時傳(chuan) 輸;創建“5G院前醫療急救聯合創新實驗室”,實現5G救護車與(yu) 120指揮調度中心、醫院急診高清醫療影像數據同步傳(chuan) 輸,提高院前院內(nei) 銜接效率。

  2021年,本市組織開展線下取證急救培訓21萬(wan) 人次;線上專(zhuan) 題培訓覆蓋396萬(wan) 人次;急救科普內(nei) 容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本。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